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700007062431G/2023-00346 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发布机构: 成文日期: 2023-06-27
名称: 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门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文号: 江府〔2023〕16号 发布日期: 2023-07-24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门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7-24 浏览次数: -


图解:江门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解读文本:江门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江府202316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

现将《江门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气象局反映。


江门市人民政府

2023627


江门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2022121号)、《 气象发展规划(2020—2035)》文件精神和江门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及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江门气象高质量发展,助力江门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走在全省前列。

(二)工作目标。2025年,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合理、功能先进、保障有力、高效安全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全市自动气象观测站覆盖率、灾害性天气监测率、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准确率明显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夯实,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整体气象实力居于全省前列。到2035年,建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季风强降水预报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气象深度融入民生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提升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水平。

1.加强季风强降水研究。开展华南季风强降水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引进暴雨领域高层次人才,组建高校、科研所、基层台站三方气象科技联合攻关的创新团队,壮大季风强降水科研队伍。做强做优季风强降水研究联合实验室,申报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并推动纳入地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建立江门季风强降水预报预警业务系统,研发暖区暴雨预报模型和定量化的预报指标,加强科研与业务融合发展。(市气象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开展华南云降水野外科学试验。统筹优化中国气象局(恩平)华南云降水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华南云降水野外科学试验(上川)基地、银湖湾海洋气象综合探测基地建设。建立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观测数据和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管理平台和机制。开展季风强降水野外试验,研究云微物理、边界层等关键物理过程在暖区暴雨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增加无人机等试验配套设备,提升试验基地气象观测、科研和应用能力。(市气象局、恩平市、台山市、新会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打造侨都特色气象科技人才队伍。依托季风强降水研究联合实验室,用好侨都人才政策和 气象研究院运行机制,推进人才资源共享和人才平台共建。探索实施“揭榜挂帅”制度,在预报技术创新、季风强降水研究、重大工程服务保障、气象为农服务项目中打造一批气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用足用好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政策,激发气象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市气象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基础提升工程,补齐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短板。

4.构建精密气象监测网络。着力发展全要素的综合气象观测,加快建设太阳能、风能、温室气体观测网,提高立体观测能力。强化雷达、卫星及新型探测设备的资料融合应用,完善多源数据融合与分析技术,提升龙卷风、冰雹、雷击、强降水等高致灾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构建面向城乡安全、生产、生活、生态的观测服务网,加强气象灾害易发区(雨窝)、农村人口居住密集区、高产值工农业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的监测站点建设,提高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水平和预报预警能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应急管理局、江门市水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构建精准气象预报系统。发展区域数值模式解释应用技术,提高预报的时空分辨率及更新频次。强化“31631”递进式服务模式,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联防。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强天气预警预报智能研判的能力。建设协同、高效的气象综合预报预测平台。加强气象次生灾害及其衍生灾害预报预警,联合相关部门发布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风险预警。推进我市完成精细化的暴雨强度公式修编,开展暴雨诱发城市内涝阈值研究。(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构建精细气象服务体系。完善以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应急响应机制,强化高级别预警“叫应”制度。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推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全面对接全市应急广播系统。依托“数字政府”,加强新技术、新媒体在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应用,实现“靶向式”预警信息精准发布。发展以基于位置、基于需求、移动式交互、智能定向信息发布为显著特征的伴随式无感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建立以影响服务为方向,以场景服务为特征的智能气象产品模式和智能化服务引擎,建设数智化精细气象服务系统。(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气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以及中国联通、电信、移动江门分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防灾示范工程,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7.提升基层防御气象灾害能力。持续推动落实台山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全省试点工作。完善市、县、镇、村、网格五级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深化“镇街十个有标准”和“村居六个有规范”建设,构建“网格+气象”防灾减灾新模式。提升精细到乡镇(街道)的短临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构建行政村全覆盖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与响应体系,提升农村气象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气象、应急防灾减灾科普设施建设成果,广泛开展防灾科普宣传活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8.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控。聚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到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提高气象保障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的能力。强化校园和危化场所防雷安全保障,开展中小学校和危化场所防雷安全隐患排查,建立排查台账,落实防雷装置定期检测,避免和减少防雷安全事故发生。落实《广东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升项目和区域风险评估能力,从源头减少气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深化“服务雨窝点暴雨灾害精细应急响应场景”建设。发展雨窝点暴雨预报技术,建立暖区暴雨客观定量化预报指标。研发雨窝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产品。优化升级季风强降水(雨窝)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完善雨窝点暴雨预报预警与防灾责任机制对接服务流程,研究编制雨窝点暴雨灾害服务规范与防御地方标准,提升暴雨应急响应的精细化和实效性。(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气象赋能工程,保障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10.开展气象赋能生产发展行动,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一是提升乡村振兴气象服务能力,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面向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园区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模式。完善气象保险理赔体系,细化基于气象指数的巨灾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等灾害风险转移制度。推进农产品气候品质评定,培育创建“气候生态优品”品牌;二是提升海洋经济气象保障能力。发展针对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港航物流、滨海文旅等不同功能区的气象影响预报,为海上交通安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等提供保障;三是提升全域旅游气象保障能力。强化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出行安全气象服务,优化生态旅游气象服务,设立康养休闲气象指数,挖掘气候生态资源价值,助力江门全域旅游和大湾区旅游目的地建设;四是提升“气象+”赋能发展能力。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大型企业、危化企业、重大基建工程、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等行业用户,开展个性化、订单式、互动式、全链条的智慧型行业气象服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气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江门海事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开展气象服务美好生活行动,满足侨都人民新期待。增强公共气象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质均衡的民生气象保障体系。气象服务融入“数字社会”,气象产品融入“邑网通”等数字服务平台。加强城市气候承载力评估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保障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强化高品质生活气象服务供给,聚焦“衣食住行游学康娱购”等服务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气象服务。增强老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捷性。(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开展气象守护绿美江门行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挖掘气候生态资源,建立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擦亮恩平“避寒宜居地”、“中国天然氧吧”、开平市大沙镇“城市天然氧吧”品牌,打造更多气候生态品牌。开展臭氧污染的气象条件分析,构建臭氧污染天气概念模型,提高臭氧污染预报能力。开展面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的气象服务,提高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气象保障能力。智慧气象服务融入海上风电、光伏、储能企业产业链的建设、安全运行管理等,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做好气象服务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建设、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红树林保护等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组织保障

市政府成立江门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气象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细化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推动解决制约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健全完善稳定的气象高质量发展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完善与双重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地方双重气象科技和人才管理体系,夯实气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各地及时总结推广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领导小组成员如遇工作变动,由相应职务人员递补,不再另行发文。(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附件:江门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江门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刘 杰 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组长:汪世雷 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晨辉 市气象局局长

成 员:袁文晓 市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梁中杰 市教育局副局长

庞晋山 市科技局副局长

张健钰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梁润方 市财政局副局长

黄锐楼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岑奕凡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叶水生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梁柏源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黄振中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张如意 市水利局副局长

潘志坚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柳超球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

叶劲川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唐良红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

梁 宇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

黄俊材 江门市水文局总工程师

廖永洪 江门海事局副局长

韦雄健 市建管中心副主任

叶世青 中国联通江门分公司副总经理

黄少波 中国电信江门分公司副总经理

蓝天果 中国移动江门分公司副总经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