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按照国家和广东省关于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部署,我市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批批改革成果不断投入应用、一个个改革经验被推广学习,有效提高了我市群众、企业和政府的对改革获得感、认同感。
一、服务群众更贴心
依托全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第三方评估,推动事项查询精准度、申报易用度等一批短板弱项得到提升,为我市群众提供更好更贴心的政务服务。当前,通过办事大厅、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等渠道,可实现15202项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多渠道办理。在全市开通460个“政银通办”服务网点,铺设“粤智助”和“侨都之窗”自助机1361台,打造了一批群众身边的“微型服务厅”,实现行政村政府服务自助机全覆盖,群众办事更方便。“江门-香港”、“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功能可办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超450项,被智慧中国年会评为“2021中国数字政府特色评选案例50强”。在全国首发“自然人参保缴费”公共数据资产凭证和首张融合数据元件的数据资产凭证,共发出3774张凭证,释放出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激发个人信贷活力。
二、服务企业更到位
(一)建设启用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构建起企业诉求7×24小时“即接即办”快速响应体系,实行“1小时内响应、1天内提出解决方案、7天内办结”的快速响应机制,助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平台上线至今,共受理企业诉求事项4647宗,办结4628宗,办结满意率99.19%,及时发挥助企纾困应急救援作用,有力支撑经济平稳运行。
(二)开发上线江门市惠企利民平台。通过该平台,成功实现申报信息“少报快填”服务、申报工作“应简则简”、在线申报全程“减材料、零接触”,减轻了疫情防控的压力,助力财政补贴政策公开透明、申报简便、一网通办、加快兑现、监管有力,平台已累计发布上线政策事项103项,受理申报量30420个,让企业个人政策兑现有了“高速路”。
(三)持续丰富“粤商通”进驻事项。按照“突出特色、服务升级”原则,将省、市两级资源分类整合,建设“粤商通”江门特色服务专区,提升移动端涉企服务能力,目前,“粤商通”地市专区上线企业诉求、企业开办、政策兑现、企业用能等不同主题564个服务事项,可为全市67万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专项改革应用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改革实现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申报“一网通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成功实现“验收即发证”。商事制度改革“微信+智能审批”“智能湾区通”、食品经营许可“智能秒批”改革全国领先,大幅提升企业办证速度。
三、政府运行更高效
(一)“一网统管”建设成效初显。已经完成了“一网统管”粤治慧平台江门节点的部署,初步建成了综合态势中心和应用赋能中心,搭建了数字孪生平台、物联感知平台等基础能力平台,完成了经济运行、基层治理、生态环保、水利、应急、政务服务、一图防疫等10多个应用专题建设和接入了县区的防灾减灾三十合一、防疫网格等县域治理专题,全市“一网感知、一网统观”的数字政府市域治理新格局逐步实现。
(二)政府侧流程再造硕果累累。结合江门市系统推进流程再造打造湾区服务高地工作任务,发挥共建赋能作用,推动政府内部运作、对外服务流程持续优化,推动粤政易、信创OA办公平台、公共视频会议系统、政务视觉系统、政务云盘、智慧办公会务系统等流程再造成果在全是铺开,不断提高政府内部运行效能。
四、疫情防控更给力
全力保障“粤康码”本地应用,建立“粤康码”日常应用咨询和问题处理机制,指导全市创建粤康码场所识别码超17.6万个,解决“红黄码”问题18687多宗。加强疫情防控数据支撑,做好涉疫信息筛查、疫情数据对接共享等工作,完成疫情数据回流超4.06亿条。发挥12345热线疫情防控“总客服”作用,一方面提升12345热线防疫求助“一线直呼”服务能力,增设疫情防控专号专席;另一方面,在江门发布、江门日报、直播江门APP等新媒体渠道开设“江门市防疫求助平台”入口,通过“一键直达”至12345后台处理方式,实现多入口、多渠道24小时接收市民疫情防控期间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建立12345热线涉疫居民快速响应机制,实行“1小时内快速响应,24小时内办结”的应急处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