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广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二批),向全省各地推荐9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鹤山市宅梧镇白水带村——点叶成“金”托起致富路项目成功入选。
在江门市自然资源局的的支持和指导下,鹤山市宅梧镇白水带村党委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立足资源禀赋,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打造茶叶专业村、茶叶流通集散地、茶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不断扩大白水带红茶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道路上蹚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子”。
一、基本情况
鹤山红茶是鹤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宅梧镇白水带村是鹤山红茶四大主产区之一,作为鹤山高山茶的代表,其种植始于宋代,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近年来,该村以茶产业为依托,走出了一条“聚焦特色产业、推动融合发展、拓宽增收渠道”的致富路。2022年,整个行政村有茶园1200亩,年产干茶65吨,实现茶叶经济总收入300多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8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茂茶芽,擦亮生态茶叶名片
牢牢守住绿色安全的底线,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一是改善茶园基础条件。为发展白水带茶产业,宅梧镇党委与村党委筑巢引凤,盘活荒山资源,采取土壤改良、水肥管理等农艺提升改善种植环境,用于种植高质量含硒茶叶,建成高优生态茶园,全力引导白水带茶产业走上规模化、科学化、可持续化发展之路。本土企业江门市态和然农业有限公司2022年被评为广东省生态茶园。二是大力推进茶树品种改良。邀请广东省农科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团队指导优化红茶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规程,推进红茶标准化生产。全覆盖推广梅尖、金观音、金牡丹等良种优品茶树,通过低产低效茶园换种改植提升亩产效益。三是强化红茶品牌宣传。大力宣传推广白水带红茶,打造白水带红茶名片。2部关于白水带茶文化宣传短片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等宣传平台。2022年“白水带红茶”“工夫红茶”被评为鹤山“十大茗茶”。
(二)繁枝叶,举好党建引领“指挥棒”
按照“统筹规划、连片发展、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一方面扶强龙头企业。整合现有的茶树种植地,重点规模大、有潜力的骨干企业江门市态和然农业有限公司,支持企业新建、扩建标准化精深加工生产线,引导企业对茶产品进行深度开发,企业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3000亩。预计2024年,公司基地可产茶干55吨左右,总产值达2208万元。另一方面,组建新型农村合作社。由白水带村党委牵头成立宅梧镇翠眉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员由35户茶叶种植大户组成,已注册“彩虹尖”高山红茶品牌,现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茶叶专业队伍,并为村民提供制茶岗位60个。在上级行业部门支持及镇党委、政府引领下,已持续开展多期茶艺师等技能培训,提高白水带茶叶品质。
(三)壮根系,走好茶旅融合新路子
按照“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理念,立足茶产业优势,延伸茶产业链条,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一是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通过充分挖掘、收集和整理山区古朴浓郁的白水带民间茶艺资源,建成“白水带茶文化室”,让更多人体验白水带红茶制作过程,了解茶文化精髓。二是实施本土“直播”培育计划。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将茶叶销售与电商紧密结合,邀请茶叶专家对本土主播进行培训,在种植基地进行直播,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定制高质量的宣传视频,对接线上渠道达到宣传销售的效果。三是把茶文化融入茶产业,依托生态茶园、自然景观等资源优势,打造了石门瀑布等一批网红茶园打卡地,结合白水带“革命烈士纪念碑”红色资源,形成“红色文化旅游路线”。实现了茶旅深度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力。2022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不断扩大白水带红茶的影响力。
三、主要成效
在白水带村,茶产业是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更是撬动乡村振兴的“金杠杆”。昔日村集体收入只有4.8万元的白水带村,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2.76万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白水带村茶种植面积从110亩增加到1090亩。
四、案例启示
通过村党委带领白水带村创新工作方式,将茶叶产业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探索推进茶旅融合发展,让茶产业不仅成为绿水青山,也成为了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