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景如画,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14日,由江门市自然资源局、中国自然资源报社、中国绿色时报社、广东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江门•发现森林之美”全国摄影大赛采风活动,在开平市塘口镇乡村振兴培训中心启动。
本次活动邀请来自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绿色时报、南方日报等新闻媒体记者以及省、市摄影家协会的30余名摄影爱好者开展为期三天的摄影采风。采风活动行程路线丰富,摄影团从开平塘口出发,分别走进开平塘口空间、天下粮仓、祖宅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大沙林场,恩平河排林场、西坑林场、七星坑自然保护区、锦江水库等地,感受“中国侨都”江门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寻觅绿水青山里的“金山银山”,深入体验创作关于森林生态、文化、产业和保护的优秀作品,进一步擦亮江门生态名片。
作为国家森林城市,江门森林资源丰饶,生物多样性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秀甲岭南的天露山和圭峰山;有巴金笔下“独木成林,万鹭齐飞”的小鸟天堂;有被誉为“海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和“岛上精灵”的上川岛猴猕;还有珠三角连片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海上森林”—镇海湾红树林,以及被专家誉为广东生态系统中的绿色瑰宝、珠三角地区保存最好的恩平七星坑天然原始次生林等美景。
据了解,本次摄影大赛是江门市自然资源局聚力打造的“江门•发现自然之美”品牌系列活动之一,此前已成功举办“江门•发现海洋之美”全国摄影大赛,获得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40余家媒体和学习强国平台的广泛推介,进一步扩大了江门海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江门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杨海泉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委作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山水融城、古今辉映、中西交融的魅力江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落实,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他表示,举办“江门•发现森林之美”摄影大赛旨在通过广大摄影艺术家们的镜头,展现江门的森林之美、生态之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激发生态文明之追求,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通过凝聚社会共识,动员全社会参与,建设好“绿美江门”,打造居者自豪、来者依恋的幸福家园。
当前,随着林长制在广东全面推行,江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动林业各项重点工作,让绿色成为江门更加靓丽的底色。数据统计显示,江门市拥有林地面积643万亩,森林蓄积量264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31%,人均森林碳储量14.4吨,各项指标在 城市中排名前列。
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江门市高起点、高标准,统筹推动林业重大项目;全面建成市县镇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共设立林长4000余名(其中市级林长8名);科学划定林长责任区域,各级林长巡林5万多人次;建立起有效管用的林长制制度体系,印发《江门市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全省率先出台全面推行林长制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江门市智慧林长平台,推动科技赋能林长制。
江门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作为重要的生态名片,新会小鸟天堂、开平孔雀湖成功获得国家湿地公园称号,小鸟天堂还被授予广东省首批林长绿美园称号。值得一提的是,为让小鸟天堂3万多只鹭鸟免受惊扰,江湛铁路建设部门不惜增加1.8亿元,在距离小鸟天堂最近处建设了全球首例高速铁路全封闭声屏障。此外,积极推动台山镇海湾红树林申报“国家湿地公园”;台山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努力打造珠三角红树林面积连片最大的湿地公园。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江门各县(市、区),绿水青山的“颜值”正变成金山银山的“价值”:鹤山市大力推进森林康养项目建设,引导林农由桉树速生林向红茶、坚果、中药材等可持续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涌现出一批以发展林茶模式为主的林业产业;江门首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在恩平落地成立,将碎片化生态资源整合转化成收益可观的“产品”,通过资产“零存整取”激活经济;开平市大沙镇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以品牌建设有效提升大沙生态产品价值,引领推进绿水青山的高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现实的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