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10月10日晚7时,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栏目以此为题,聚焦报道了江门助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近年来,江门持续加强“一软一硬”的改革建设力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起来看看《新闻联播》中提到的近年江门改革建设成效:
一、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位于江门市新会区,是江湛铁路、深江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铁路、广珠城际、江恩城际、珠肇高铁、南深高铁等多条轨道交通以及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的交汇站,是江门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赋予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定位而打造的珠西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承担 辐射粤西、大西南的重要功能。江门站正按照10月底开通运营工期加快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其中站房工程将于10月中旬开始工程验收,10月底开通运营。
二、黄茅海跨海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全长约31公里,起点位于珠海市高栏港区,东连港珠澳大桥,西连新台高速并与西部沿海高速相交,终点位于台山市斗山镇。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后,将改善粤西沿海地区与 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实现大湾区经济发展向粤西和沿海地区辐射。自6月6日正式动工建设以来,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以“建世界一流跨海通道,铸百年平安品质工程”为目标,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同时,大幅提高了栈桥搭设现场的施工效率。建好后的钢栈桥,可灵活实现运输材料和调配人员,为黄茅海跨海通道主体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深中通道,深中通道是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 核心通道,全长约24公里,其中沉管隧道总长5035米,由32节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自今年6月份首节沉管对接以来,项目依托专业技术力量及一流设备,攻克多项难题,顺利完成四节沉管对接。目前沉管隧道管节沉放对接已完成618.5米,精度满足设计要求,项目沉管隧道工程建设提前进入到年底冲刺阶段。
四、政银通办,为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马上办”,江门推行“政银通办”服务,深入打造“政务服务无堵点城市”。截止至9月30日,全市上线了380个“政银通办”服务专区,打造市民身边的政务服务大厅。自该项服务于2020年7月推行以来,各大银行平台办理政务服务业务超2万件,收到群众一致好评。
五、多证合一、证照分离,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商事制度改革,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改革放宽了企业准入准营条件,随着企业注册越来越便利,我市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截至去年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结束,全市共办理涉及改革事项业务8.15万宗,惠及企业7.33万家,普惠面达79.67%,办理时间、申请材料压减率分别达49.72%、29.28%。先行先试改革经验得到省市场监管局充分肯定,先后两次在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今年8月,“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成功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六、智能湾区通,2020年,江门主动对接港澳商事登记规则,在全国率先上线商事登记“智能湾区通”,通过对接“一个库”(港澳居民身份认证数据库)、梳理“两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近3万条数据,将微信智能办照延伸至港澳地区,港澳同胞足不出港澳、安坐家中借助跨境指尖办照即可实现远程身份认证、全程自助办理、跨境快递上门,尤其在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港澳居民往来内地受到管制,港澳与内地正常商贸往来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跨境智能办照对激活港澳在江门商贸投资起到了积极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已有17家港澳投资企业通过“智能湾区通”成功落户江门,占同期港澳投资企业设立登记数逾50%,港澳投资在江门愈发活跃,目前港澳投资企业占外商投资企业总量近六成,成为江门吸引和利用外资的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