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3年以来,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落实省市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谋划部署,奋力实施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6+3”重点任务,为法治江门建设贡献住建担当。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
一是坚持头雁效益,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印发本年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内容安排以及关于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活动方案,将学习宣贯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分解成重点任务,坚持以集体学习研讨为主,结合开展“党课大展播、党代表谈体会、支部书记讲党课”等活动,把学习成果不断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实际工作的过硬本领和能力。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主题教育实效。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抓好省委巡视反馈和自我检视问题整改结合起来,把着力破解难题和推动调研成果转化结合起来,形成领导班子问题清单9项、住建领域专项整改整治问题清单5项,已完成问题整改6项,完成专题调研报告5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5项,以主题教育取得的成效推进住建工作全面发展。
三是切实践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局党组书记、局长江宁进同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思维,高位统筹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梁思成杯”侨乡建筑设计大赛承办等惠民实事,亲自接受江门电台“民生热线”以及“法治政府面对面”访谈,以实际行动不断铸造住房城乡建设法治惠民品牌。
(二)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持续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印发《关于优化江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工作的通知》,对联合验收事项、审批流程去繁就简,推行规划、土地、消防、人防、档案、备案等事项限时联合验收。2023年以来,全市联合验收项目数639个,工建系统共办理18996个事项申报,其中并联申报事项10875个,并联审报办件率57.25%。
二是持续推进政务服务线上办。通过运用电子签章、区块链和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在全省首创房屋交易“云链签”服务模式,获评中国数字政府特色评选50强。在全省率先实行商品厂房“交房即发证”,实现交房和领证“无缝衔接”。持续优化“互联网+公积金”服务,实现港澳地区“跨境通办” ,是全国首批通过银行智能机实现公积金业务“跨省通办”的城市之一。
三是刷出江门服务加速度。推广“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今年我市12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16个项目实现“验收即发证”。“验收即发证”获得“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十佳创新案例”和江门市系统推进流程再造打造湾区服务高地优秀案例。全省首创项目会商管理系统,实现“交地”和“开工”无缝对接,强化并联审批,并联审批办件率在全省名列前茅。我局被省工改办评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三)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江门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已经2023年6月5日江门市人民政府第十六届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3年8月1日施行,进一步规范全市工程档案验收。《江门市城市建筑外立面管理条例》目前已进入人大二审阶段,《江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立法调研报告已报政府,稳步推进地方立法。
二是不断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修订完善《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内部流程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修订印发《江门市住房公积金缴存管理办法》《江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不断提高行业管理规范水平。
三是持续完善重点工作任务配套制度。紧紧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的工作专班,牵头组建城乡建设专班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该专项工作,制定了《关于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城镇建设的工作方案》《江门市提升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行动方案》等5个配套行动方案,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四)不断提升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是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经局党组会议审议通过,印发局2023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并在门户网站主动公开。制定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进一步细化规定决策的范围及程序、决策的执行与评估等内容,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是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动态管理。7月20日印发的局年度重大行政决策包括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促进江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修订版)等四项内容,结合市政府重点工作中关于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的工作要求,新增《江门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3-2035年)》一项,动态调整印发后在门户网站主动公开。
三是加强行政决策宣贯执行。以《江门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办法》为例,先后组织开展宣贯培训会,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来自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建设、施工、监理等项目参建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资料员共230余人参加了宣贯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建设工程档案业务调研座谈、上门走访送服务解难题等系列活动,深入项目一线,靠前服务,指导企业开展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准备工作。
(五)大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目前,我局共申领执法证人员为48人。印发《全市住建系统行政执法规范用语指引(试行)》,指导开展严格规范文明执法。结合机构职能调整,及时在门户网站“行政执法公示专栏”,将调整后的事前、事中、事后应公开的事项全部在相关网站上进行公开。
二是助力市县法治建设示范创建。聚焦行政执法不规范专项整治,结合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工作要求,对我局牵头起草的42份行政规范性文件开展清理,着力破除营商环境制度性障碍。通过交叉评查和集中评查,组织全系统法律顾问参与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切实推进市县执法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机制,截至目前,共收集到各县(市、区)行政执法典型案例6件。
三是加强统筹协调推进执法规范化。印发《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贯彻落实<江门市2023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工作任务清单》等行动指南,确保全系统同向发力。印发《江门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行政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制度(试行)》,对行政执法行为是否存在引发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等执法办案风险进行研判分析和论证评估,防范行政执法办案风险。
(六)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是健全完善普法责任制。制定《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普法责任清单(2023年)》《2023年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2023年度局务会议学法计划项目》及《2023年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等系列工作清单,通过组织专题法治讲座、线上线下旁听庭审和征集典型案例等方式,力促执法普法常态化。
二是大力组织开展住建领域法治文化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印发学法刊物法制专刊和住建普法聚焦,通过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法治宣传教育。组织承办“全省建设企业法治文化大赛”复赛等大型法治文化活动,引导企业合规经营。并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积极申报并获授牌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八五”普法基层阵地24家,不断扩大住建系统普法宣传矩阵。
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印发《江门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通过法定途径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清单》及开展信访法治化宣传活动,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法定途径提出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印发《组织开展江门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调研方案》,形成《关于赴惠州、湛江学习调研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体制机制的情况汇报》,并积极与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就“住建领域民事纠纷“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及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纠纷开展沟通座谈,积极探索建立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住建模式。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住建行业管理法律法规滞后于当前管理需求,特别是在物业管理、历史文化保护、住房保障等方面,需要通过立法立规进一步细化规范管理。
二是市县法治建设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过全系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发现,各县(市、区)存在执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对镇街综合执法人员的业务指导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衔接问题有待进一步协调解决。目前,住建行业管理在行政执法领域相对弱化,存在有案难移、职责推诿、反馈不畅等问题,亟需固化制度破解执法衔接难题。
三、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立规。争取将《江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江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纳入2024年度立法预备项目,修订完善《江门市市区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江门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实施细则》等政府规范性文件,成立专项工作组安排专人按时间表抓紧落实,确保按时保质完成。
二是多措并举,持续强化市县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邀请镇街执法人员参与住建领域行政执法培训,会同镇街执法人员组织开展住建领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会同镇街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联合执法以及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等方式,主动出击,为更好地创建镇街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提供住建智慧和住建力量。
三是加强部门沟通联动,提升执法衔接效能。进一步加强与同级行政执法监督部门以及兄弟单位沟通协调,积极开展调研学习和开门问策,为解决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存在的疑点难点堵点问题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做法。
附件:正面典型案例——打造住房城乡建设特色法治品牌 助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3年12月8日
(联系人:谭艳雯,联系电话:3831959)
打造住房城乡建设特色法治品牌助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着力构建“城乡同频增福祉”“金融助企焕活力”“挂牌保护聚侨韵”“安居保障惠民生”“结对帮扶暖民心”“普法阵地增民智”六大特色法治品牌,助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住建力量、彰显住建担当。
一、聚焦城乡同频增福祉,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以“1+5”配套政策为纲,按“一县一策”“一镇一方案”实施分类打造、差异化发展,重点推进崖门、斗山、赤坎、共和、古劳、沙湖6个全省首批典型镇建设,做大做强中心镇、做专做精专业镇、做优做美特色镇。着力补齐县域基础设施短板,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今年获上级补助资金超2.69亿元,累计超8.3亿元,省县城老旧小区改造现场观摩活动在我市举办。大力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完善政策指引,开展鹤山、开平试点建设,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二、聚焦金融助企焕活力,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搭建政银企、政企保合作交流平台,首次举行金融扶持建筑业对接会暨金融产品发布会,工、农、中、建、农商等五大金融机构向我市50家建筑业龙头、种子施工企业集体授信三年总计1000亿元。截至2023年三季度,5家银行对我市建筑业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超100亿元。首次举办保险扶持建筑业对接会,推动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保险费率从3%降至1%,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企业发展。
三、聚焦挂牌保护聚侨韵,着力打造江门侨都靓丽历史文化名片。经过大力保护和深入挖掘,目前我市拥有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赤坎华侨古镇;拥有蓬江良溪村、台山浮石村等4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新会茶坑村、天马村等17条国家级传统村落;拥有蓬江长堤、新会学宫等5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9处,不可移动文物1770处,公布认定历史建筑269处,以及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等诸多侨界名人故(旧)居,对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资源做到“应保尽保”,对所有保护标志牌基本实现“应挂尽挂”。
四、聚焦安居保障惠民生,全力办好法治惠民实事。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筹建4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发放租赁补贴185户的年度任务,全市累计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32926套、发放租赁补贴4684户,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建成覆盖全市集中部署的市县一体化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平台,推动福泽园、盈泽园、敏捷悦府等一批保租房项目公开配租使用,累计为1221名新市民、青年人提供了阶段性住房保障,有效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让人才在城市“进得来、留得住、住得好”。
五、聚焦结对帮扶暖民心,全面发动建筑企业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以我市50家龙头、种子建筑企业为基础,建立投身“百千万工程”企业名录,并与4大建筑龙头企业签订合作框架。截至11月底,61个乡镇通过“一企对一镇”“一企对多镇”“多企对一镇”等方式与125家建筑企业建立194对结对关系;全市共结对项目163个,项目投资总额超1.5亿元。已申报省级示范项目4个。开展“乐筑·微公益”活动,在全省率先发起建筑企业认捐教育基础设施改善提升项目,现已收集83个项目,合计目前已有19家建筑业企业认捐学校改造项目23个,总额超510万元。
六、聚焦普法阵地增民智,打通法治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物业小区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以“物业党支部书记”“物业党建联建”为抓手,依托“最美图书角”,打造业主普遍关注的物业管理、燃气安全、生活垃圾分类等热点问题普法宣传专区。印发学法刊物法制专刊和住建普法聚焦,通过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法治宣传教育。组织承办“全省建设企业法治文化大赛”复赛大型法治文化活动,引导企业合规经营,并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积极申报并获授牌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八五”普法基层阵地24家,不断扩大住建系统普法宣传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