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光,照地堂……”随着熟悉的音乐响起,信使走到舞台聚光灯下,深情吟诵侨批书信,引出江门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爱家的一个个动人故事。
6月10日晚,“博物馆之夜”专题展演活动在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以下简称“侨博馆”)举行,首场展演引入了由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联等联合出品的诵读剧《侨批·中国》选段,让观众感受世界记忆遗产——侨批中蕴含的家国情深。
《侨批·中国》诵读剧为观众奉上沉浸式展演。郭永乐摄
侨批,是海外侨胞寄回的家书(信)和汇款(银)凭证的统称,又称为“银信”。《侨批·中国》是一部以侨批为载体的戏剧作品,以沉浸式戏剧体验和信使诵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呈现,呈现一场以文物故事为主题的视听盛宴,展示了五邑籍华侨华人艰苦奋斗的历史,呈现华侨华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杰出贡献。
信使诵读侨批。图源:南方+
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报纸了解中国的新变化、新成就。图源:南方+
一纸书信,一张汇银,讲述了华侨华人的奋斗故事,勾勒出侨胞对家国的牵挂;绚丽的灯光,深情的诵读,让观众在戏剧情景中一同踏进那寻找曙光的年代,领略文物的魅力。
“以前我带儿子了解过江门侨批的相关历史,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爱家人的事迹非常打动我,侨批中家国情怀值得传承下去。”得知《侨批·中国》在侨博馆上演,江门市民赵碧颜特意带上10岁的儿子欧阳江来观赏,她认为当晚的演出“编剧水平高、表演水平高”。欧阳江说:“华侨出国打工然后把赚到的钱寄回家乡,让我觉得很感动。整场表演真的很精彩!”
据了解,江门是侨批保护研究的前沿重镇,在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16万件侨批中,江门侨批文献有近5万件。如何保护好、运用好侨批文物,如何让侨批等众多文物“活起来”,是江门市博物馆馆长高东辉一直思考的问题。“诵读剧《侨批·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高东辉表示,把以侨批为主题的诵读剧引入到收藏侨批文物的博物馆内展演,更能让文物“活起来”。接下来,江门市博物馆还将探索更多的形式和做法,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讲故事”。
郭永乐摄
江门市博物馆副馆长张一知还提到,接下来,江门市博物馆将探讨把诵读剧引进到侨博馆展厅,通过文物与展览,更好地讲述侨批故事,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华侨的顽强奋斗精神与拳拳爱国心,这也是江门市博物馆“博物馆之夜”文化品牌活动之一。“博物馆之夜”是江门市博物馆今年3月起打造的文化品牌,通过打造与音乐相关的活动,让文化活动不再曲高和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