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消费引领、供给驱动的特征。体育消费作为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的新兴消费领域,是现代服务性消费、生活性服务消费的重要内容。体育消费有着显著的特质,即为它是不断重复性、习惯性消费,可以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目前,体育消费方式正经历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体育消费市场的供给结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需要。以服务个性化、多样化消费为要义,以消费新热点、消费新模式为内容的消费结构升级,是体育消费发展的重要趋势,服务消费、体验消费、信息消费等,将成为体育消费升级的重要领域和方向。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6〕85号,以下简称《意见》),从促进消费一端再出硬招、实招,按照消费引领的政策导向,明确提出从社团改革、体育赛事、体育场馆、体育旅游等方面入手促进体育消费,并选择了消费引领特征明显,发展前景好、市场空间大、带动能力强的冰雪、水上、航空、山地户外等运动项目研制产业规划,力求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挖掘、激发潜在消费需求。
《意见》提出了完成体育类社团组织第一批脱钩试点,推进联赛改革、丰富体育赛事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推动社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联赛改革,以协会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项目协会在扩大体育产品供给、促进体育消费、发展体育产业上的积极作用,进一步释放体育资源,进而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俱乐部,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和业余赛事活动供给,同时鼓励各类体育市场主体承接赛事举办等体育服务,培育体育赛事市场主体发展。
《意见》再次强调了体育场馆工作,是因为体育场馆是体育消费的重要场所和基础资源。近年来,体育总局先后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研制了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的文件;与财政部制定了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的补贴政策;出台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开展了“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试点;不断加大场馆等体育设施建设力度。总体而言,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但体育场馆的运营也还是面临一些困难与问题,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还需加快推进,场馆服务水平和运营管理能力有待继续提升,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也还需要改善。此次《意见》重点强调了场馆的“盘活”、“开放”、“利用”,与此前的相关政策一脉相承,将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工作推进深入。
《意见》中提出的制定实施几项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也是契合了公众和市场的期待。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尤其是健身休闲快速发展,其中以冰雪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山地户外运动等为代表的健身休闲产业表现尤为突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其中。我国拥有开展冰雪、水上、航空、山地户外运动的丰富资源禀赋,尤其是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更是为冰雪运动在我国的繁荣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这几项运动都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产业发展条件,产业基础日益坚实,产业管理不断规范,产业形态逐渐完备,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均得到不断提升,研制并落实几项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既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也将培育体育产业强劲的增长点。
要扩大体育领域消费,不仅要多措并举,也需要多方发力。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容量,也有开展体育国际贸易和竞争的实际情况,因此既要培育和扶持大量中小微体育企业,也要支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体育企业,形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体育产业集团,还要通过体育产业基地等模式,推动产业集聚,形成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的体育产业效应,打造有国际竞争力和中国特色体育产业集群。二是丰富供给内容。支持企业出品各具特色、更人性化的体育产品和服务,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和差异化发展,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为重点,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品牌。支持发展一批发展基础好、综合效益高、参与性强、产业开发价值显著的运动项目。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高场馆等健身休闲场所的运营管理水平。探索体育和旅游、文化、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丰富体育产业内涵和外延,延伸产业链。三是拓展消费方式和渠道。当前互联网的渗透和新兴技术的崛起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消费模式,智能硬件的普及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对体育行业和用户数据的沉淀和分析,使得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体育产业正向着服务在线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要积极支持“互联网+”体育消费,鼓励为公众提供贴心、周到的个性化服务,不断发展新兴体育消费形态和模式,让体育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消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