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3点15分,“沉浸式‘建筑师’梦想筑造营——谭金花教授3.3墟街时光”分享会在启明里精彩启幕。作为第四届江门艺术季“墟街漫游”的亮点活动,江门市图书馆侨都悦读会通过精心策划,将侨乡建筑艺术与阅读文化相融合,为市民们呈献一场视听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活动汇聚近50位爱好者积极参与,现场氛围热烈而充满探索。同时,图书馆视频号全程直播,让未到场的观众也能感受侨乡建筑魅力,实现文化艺术广泛传播与共享。
本次分享活动由五邑大学知名建筑学者谭金花教授领衔,她与知名主持人陈波老师共话侨乡建筑,从历史变迁到文化传承,引领参与者领略岭南建筑魅力,感受华侨思乡情与建筑杰作的独特韵味。
骑楼是江门建筑的特色,关于骑楼,谭教授提到,建筑风格跟当地气候和人们信仰有关。江门骑楼源自清朝商业繁荣,融合欧洲风情与本土审美,初为遮雨,后成商住两用。作为江门历史见证,骑楼不仅是城市风景线,更是侨乡文化的缩影。如今,这些文化遗产仍服务于民,其独特风貌与装饰元素吸引了无数游客。
侨乡瑰丽的华侨建筑,除了碉楼之外,还有庐、学校、祠堂、骑楼等等。谭教授认为庐其实是海外的人对于家乡建造的大宅的谦称,因为从字面来看,庐有茅庐的意味。有人把庐称为“洋楼”,她认为是不符合本地情况的,因为那些庐是华侨按照喜好建造的,并非从洋人那里复制过来。她还分析了侨乡建筑中富有地方特色的装饰,一方面借用了西方古典建筑的某些元素,另一方面又融合本土的审美和文化信仰,反映出华侨的恋土情深与文化包容,诠释了江门先辈的审美智慧与开放态度。
面对一栋栋错落有致的碉楼与庐,您是否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似曾相识”的困惑之中?分享会上,谭教授为大家揭示了至关重要的区别:碉楼历史悠久,重防卫,楼层高,屋顶装饰;庐则兴起于20世纪,为侨乡别墅,注重家族情感,窗明几净,带院落花园。两者虽似,实则各具韵味。听完讲解,听众们纷纷点头,豁然开朗。
分享会中,几段悠扬唯美的朗诵表演巧妙穿插,为活动平添了几分雅致。吴老师的粤语朗诵经典引人入胜,四位青年讲述的侨乡建筑故事触动心弦,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都深深感受到来自历史的温度与情感的共鸣。
此外,现场还精心准备了咖啡与点心,让参与者体味老房子与咖啡的邂逅,两者交织成一幅“从前慢”的温馨画卷。
谭教授强调,历史建筑的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精髓,它们的留存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文化的丰富与滋养。因此,保护历史建筑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文化根脉。陈波老师听后深表赞同,他认为尊重历史与文化,即是对未来的深切期许。这份对过往的敬意已深深植根于青年心中,青年一代定能倾注心血,让老房子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此次“沉浸式‘建筑师’梦想筑造营”活动,不仅构筑了建筑爱好者的交流殿堂,还巧妙搭建了学习桥梁,让广大市民及游客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侨乡建筑的艺术之美,共同为江门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