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遗的专业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遗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为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掌握精湛技艺的人选推荐出来,推动建设一支能够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非遗赓续传承的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日前,市文广旅体局组织开展了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群体申报评审工作,经各县(市、区)推荐、申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评审组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审议、局党组会研究、公示等程序,确定了江门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群体名单(共5个)。
01.荷塘纱龙龙会
龙舞(荷塘纱龙)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荷塘纱龙全长52米,共有24节,其中龙头1节,龙身22节,龙尾1节。表演人员84人,包括龙珠4人,龙头5人,龙身22节共68人,龙尾4人,鱼3人;乐器演奏6人,包括高身细鼓1人,镶边大铜锣1人,小铜锣3人,另有机动人员若干(包括摆桩、候补替换),共计约110人。
传承群体一直以李姓为主体,现传承群体主要有8个成员,包括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伯浩,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作谦,以及李掌权、李嘉新、李振洲、陈金留、李锦坚、李浩辉。群体成员熟习荷塘纱龙20多个舞蹈花式,主要分为平面花式和立体花式。平面花式有之字、双扣连环、双孖金钱、团龙、双孖鲤鱼、六耳等;立体花式有单龙门、双龙门、卷塔、卷螺、戏珠、戏水、跳龙、龙桥、莲花桩、梅花桩、海棠花、龙门鲤鱼等。
图 | 来源于市级代表性传承群体申报资料
02.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
蔡李佛拳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岭南近代当之无愧的最大民间武术流派,是最早走出国门传播于世界、流传百年而不衰的门派,是广东唯一有确切发源地、传承脉络清晰的传统功夫。
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是蔡李佛创始人陈享于1836年开设的“洪圣馆”及1842年的“蔡李佛祖师堂”发展而来,历经多代人的传承,已传播世界各地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练习者达千万人之众。1999年5月,成立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2002年11月在民政部门注册并定名民间体育团体,本群体积极筹备“有组织、常态化”的传承活动,租赁新会北门体育场一场地,设立训练部并教授技艺。
拳会组织机构完善,传承活动正常有序。2017年4月,蔡李佛拳始祖馆被评定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目前,蔡李佛拳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现有会员145人,传承群体实行老、中、青相结合共10人,其中核心成员有陈忠杰、阮柏楼、陈建新,一般成员有陈伟扬、林万胜、阮召荣、黎社荣、杨福贵、李杰和、李志文,人员配置合理,后备力量不断充实和成长。目前,拳会在本地入驻职业学院,职业中专,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二十间,每年接受“非遗”传承培训的青少年过万人次,为增强传承后备力量打下基础。
图 | 来源于市级代表性传承群体申报资料
03.开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灰塑)开平灰塑2015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平灰塑是开平市传统建筑装饰工艺,起源较早,它首先出现在建筑讲究的庙宇、门楼、祠堂上,作为向往美好、寓意吉祥的装饰物。灰塑是以经特别处理的石灰作为主要材料,用批刀作笔,在施工现场塑造和上色,将人物、花鸟、虫鱼、瑞兽、山水、文样、博古等贴雕于建筑外墙的墙檐、门楣、窗楣和屋脊上,干结后形成具有立体浮雕效果。传统的开平灰塑装饰,要求制作者们拥有精湛的技艺,个人色彩及风格较淡,强调当地文化传统。
开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于2016年,坚持以民间文艺服务人民的宗旨。协会现有从事灰塑制作的成员8人,各展所长,互鉴互学,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开平灰塑传承队伍。他们在塑型领域各具特色,胡旭亮擅长山水,谢建扶擅长文样,司徒伟洪擅长瑞兽,花鸟、虫鱼、山花分别是邓国权、邓春晖和关永健的拿手题材,张化冰在人物题材占一席之地,冯如豪擅长博古。成员们在传承和传播开平灰塑中均发挥积极作用,提高了开平灰塑的可见度,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认可。
图 | 来源于市级代表性传承群体申报资料
04.礼乐龙舟传承群体
赛龙舟(礼乐龙舟)2007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礼乐传统龙舟分为8个坊,每个坊各有一条传统大龙舟,分别是桃果红、花蓝桡、九社、黄桡、红桡、天字号、七星、白桡。传统龙舟全长36米,龙舟各部位、部件、附件有太公砧、单格、双夹单、鼓格、龙舟底骨、龙筋、龙舟尖、大傍、花傍、龙头、坊牌、龙尾、龙篸、闸水板、龙舟桡、龙舟鼓、锣。船上可坐71人,包括鼓手1人、锣手1人、正艄2人、帮艄2人、扒丁65人。
2009年成立了民间组织——礼乐龙舟竞技协会,2014 年,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礼乐龙舟竞技协会,会址在礼乐街道侨联大厦,现有个人会员共29人。现传承群体主要有 8个成员,分别是3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区锦豪(朱紫坊)、区铨旺(东门坊)、张锦达(联捷坊)和5名各坊龙舟代表谭巨然(南兴坊)、胡忠燕(南桥坊)、李门旺(忠联坊)、邓炳南(中正坊)、付钊洪(乌纱里)。
群体成员熟习礼乐龙舟5个重要部位的划船技艺,主要是鼓手(总指挥)、锣手(副总指挥)、正艄和帮艄(掌舵)、扒丁(划船)。每场龙舟赛事需经过起点启航、中点(采标)折返、终点冲刺三部分组成,因礼乐传统龙舟赛程较长,非常考验正帮艄对方向的把握和扒丁的耐力。
图 | 来源于市级代表性传承群体申报资料
05.泮村邝氏族务理事会
灯会(泮村灯会)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泮村灯会是开平水口泮村邝氏的传统民俗活动,据传源于明代,至今有500多年历史。现时每三年举办一届灯会,水口范围内42条自然村的邝氏村民,以及海内外邝氏宗亲都会参加。灯会分为侯王灯、二王灯、三王灯,分别按一定线路把42条村巡游一遍。整个灯会分为扎灯、充灯、送灯、起灯、舞灯、打灯几个环节。
泮村灯会由泮村邝氏族务理事会负责,承担着泮村灯会活动的组织、筹办、协调、传承和社会各类公益性宣传,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认可。泮村邝氏族务理事会成立于2009年,目前是第三届。传承群体构成人员6人,是理事会的核心成员,包括:邝玖玲、邝活发、邝益敏、邝健峰、邝锐浓、邝就尧。邝玖玲熟知泮村灯会的民俗知识,负责组织、筹办泮村灯会;邝活发熟知泮村花灯的扎制技艺,负责扎制泮村花灯;邝益敏熟知泮村灯会的民俗知识,负责泮村灯会举办的规例和仪式,协助和沟通解决问题;邝健峰熟知侯王灯巡游的民俗知识,负责侯王灯巡游的规例、筹办和协调;邝锐浓熟知二王灯巡游的民俗知识,负责二王灯巡游的规例、筹办和协调;邝就尧熟知三王灯巡游的民俗知识,负责三王灯巡游的规例、筹办和协调。
图 | 来源于市级代表性传承群体申报资料
首批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群体的公布是对群体性保护传承工作新形势的肯定,希望他们能够切实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职责,为推动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区建设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