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广东文物局的指导下,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组织开展了第七届(2022-2023年度)广东博物馆开放服务最佳做法推介活动,共评选出最佳教育推广、最佳宣传推广、最佳展示推广、最佳导览服务、最佳文创产品推广、最佳社区服务、最佳进步奖七个奖项各一家。
江门市博物馆脱颖而出,获评“最佳导览服务”!
江门市博物馆始终践行对观众友好、与社会共享、为侨乡宣传、与华侨共建的理念,探索出一条通过提升观众服务质量来实现华侨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及每一位观众对我们的热情支持。
亮点一:全覆盖服务矩阵
2023年1月,江门侨博馆新馆对外开放,新展览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前来参观,如何更好地为不同类型的观众提供适合各自年龄层次的个性化导览?
为此,我们打造了全覆盖免费讲解导览服务矩阵,博物馆的馆长、副馆长、部分中层干部、讲解员等组成了一支17人的讲解队伍,不仅面向政府及国企事业单位、广大中小学校等组织,更为旅游团、一般散客等不同类型的观众提供免费导览服务,更针对高层次人才、医护人员、退役军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等特定群体开通了绿色预约通道。不仅提供国语、英语、德语、粤语等多语种服务,更提供江门话、客家话、潮汕话等多种特色方言讲解服务,除此之外,更与华侨史专家学者不定期推出“专家导览”,以及“中英小导赏”等特色志愿讲解服务等。
2022年-2023年度,全年共开展馆长导赏53场,专家导赏78场,获得社会公众一致好评。其中,专家导赏特色服务邀请了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侨批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首席专家张国雄、五邑大学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刘进、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王南、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王欢等专家、博物馆之友莅临博物馆开展公益讲解导览服务。
“中英双语小导赏”馆校项目一直延续至今,已实施8年,不仅成为江门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惠民服务的品牌活动,更是侨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至目前已超过300名小学生成为江门市博物馆中英双语小导赏,为游客提供超过1000场志愿讲解,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200小时。
2023年江门市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为公众提供4300余场次的免费讲解导览服务,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亮点二:开启动态观展新模式——让华侨故事“活”起来
江门市博物馆采用“文物+讲解+剧情”相结合的模式,创新推出“长空之歌”“侨批中的华侨史”等多个展演导览活动,在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用一个个鲜活的剧情表演,让公众仿佛身临其境聆听满寄乡愁、漂洋过海的华侨心声。这种动态观展模式让展览与文物等相关历史文化元素焕发新生,不仅使公众更好理解展览内容,更升级观众的沉浸体验,让华侨故事活起来。
创新点一:探索面向青少年的博物馆探究式学习路径
以“激发青少年探索欲”,结合青少年兴趣爱好,通过置入多元互动,如“侨乡歌谣”触发播放、“铁路华工”拼图、“疯狂淘金”游戏等互动,精心打造多个研学精品课程,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与好评。
2年来,我馆共举办研学课程及活动342场,成为中小学研学课程活动的热选之地。
讲解导览+研学闯关
创新点二:升级自助导览新模式——“邑起游侨博”线上小程序
侨博馆设有智慧导览设备。除了有二维码扫描导览,手机线上VR导览,触屏导览机等。
线上游侨博 VR导览
为增强公众与博物馆的参与感和交流感,我馆融合展览场景+馆藏文物,精心打造“邑起游侨博”线上小程序。它完美结合博物馆的属性,在立足展览特色的基础上,用数字技术助力博物馆,更好地为大众提供沉浸式的导览体验。触发公众主动去了解展板的内容及文物背后的故事,在此过程中吸收历史知识,学习积极性、探索欲望上的强度都会高于普通参观的状态,这种打破传统的新自助游览模式,不仅增加了博物馆的吸引力,而其线上推广的模式使得侨文化得到更广泛传播。“邑起游侨博”以现代传媒或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博物馆蕴藏的文物资源转化为人们感兴趣的知识、喜欢听的故事。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关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
邑起游侨博小程序
创新点三:新媒体赋能导览服务
我馆利用新媒体拓展线上导览,推出“跟着华侨游侨博”系列导赏视频,使观众能够跟随华侨的脚步在侨博馆新馆“穿越”,了解海外侨胞的轶闻趣事,与历史人物“相遇”。
我馆推出的“探秘侨博馆”系列视频也收获大量好评,更获得由中国文物报社和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主办的2023年“古物焕新YOUNG”腾讯探元文化创新大赛视频号赛道创意视频组二等奖。
此外,我馆已开通免费线上观展讲解服务,观众可在江门市博物馆视频号线上观展,由专业讲解员为观众提供展览讲解,观众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
未来,江门市博物馆将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观众为中心,不断提升导览服务水平,打造特色导览服务品牌。努力以江门馆的新尝试,探索出中小型博物馆讲解导览服务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