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市口岸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各项工作措施,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一年来,我市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25亿元。年通过能力67万集装标箱、件杂货180万吨的高新区公共码头工程首期项目主体工程完工,今年可投入使用,建成后的高新区公共码头将成为珠三角最大规模的内河智慧港口码头。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建设,计划于2020年2月申请验收,将充分释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红利,为企业提供保税物流方面的便利,补齐江门地区缺少保税物流业务的外贸短板,增加周边货物在江门进出口的吸引力。去年3月份,开平市三埠港口岸经营公司与广铁集团佛山货运中心签订水铁联运合作协议,开启“铁水联运”新模式,为开平地区往返大西南,特别是云贵川及广西地区提供经济、绿色、安全的物流新通道。鹤山珠西物流中心(无水港)建设有序推进。去年11月19日,新会港口岸天马港区二期工程经省验收正式对外开放,满足银洲湖区域大型企业的进出口需求,对我市加快融入 建设,提升港口竞争力,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推进智慧电子口岸建设
一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电子商务、口岸物流服务等三大电子口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老旧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实现口岸7×24小时通关、船舶7×24小时通航的全天候24小时通关服务;开发港口物流辅助平台,推进外海码头开展海关查验信息推送试点工作,提高口岸物流效率;推广进口货物提前申报作业模式,优化监管业务流程,在海关、边检、海事等查验单位中推行“一次性联合检查”,力争做到一次作业,一次完成检查,大大提高了口岸查验通关效率。制定实施《江门市压缩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工作方案》,加快进出口货物通关速度。据海关统计,2019年江门关区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15.65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1.51小时,与2017年全年相比分别压缩80.07%和70.75%,继续保持“双达标”,走在全省前列。
积极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一年来,按照国家、省有关工作部署,全面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各项应用功能在我市应用上线,截至去年年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上线了14个应用功能66个子系统,服务于生产、贸易、仓储、物流、电商、金融等各类企业,联通海关、国税、外汇、商务、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满足企业“一站式”业务办理需求。2019年我市累计通过中国(广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进行货物申报187851票、舱单申报685232票、运输工具22158票,完成海关总署签发的原产地证书业务覆盖率在2019年12月31日前达到30%以上的目标,其中,货物申报、税费支付、舱单申报、运输工具申报等主要业务应用在我市已基本实现100%覆盖率。
扎实推进口岸减税降费
一年来,市口岸局会同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部门,认真落实口岸收费清单制度,向经营企业宣传国家相关政策,开展收费专项检查,规范口岸收费行为,积极引导企业降费,推动降低口岸经营服务性收费。从2018年12月30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免征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收入地方财政留成部分,引航费按国家规定标准的80%收取,每年为企业减负1600万元。积极推进查验费改革工作,为查验没有问题的外贸企业免除吊装移位仓储费用,2019年,我市共免除查验没有问题外贸企业吊装移位仓储费用450.11万元,受惠企业2231家。我市率先推动减少口岸收费,去年5月,制定《江门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具体措施》,提出了5个方面27条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市口岸营商环境改善。江门关区降低报关报检服务和检疫处理收费,2019年口岸检疫处理收费收入降幅22.09%,降低收费标准政策为相关企业共减轻负担50.37万元,对进口空集装箱不再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措施,为企业减轻负担318.6万元。切实减轻进出口企业负担,给企业带来了实惠,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我市外贸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