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门,有三大水利工程,他们分别守护着西江、潭江、锦江等江门三大江河,十年来在防御洪潮、抗击旱情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堪称江门防汛抗旱“王牌军”。
江新联围位于我省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部,西江干流下游右岸,属于广东省十大重点堤围之一,其干堤是江门市最重要的防洪屏障,全长91.764公里,保护着蓬江区、江海区及新会区的睦洲、三江和会城等地150万人口和33.27万亩耕地面积,保护GDP超过了1500亿元。
2019年,面对江新联围工程部分堤段沉降等影响城区水安全的隐患问题,江门市委、市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对江新联围工程进行加固。历经三年,投入了4.13亿元,江新联围加固工程顺利在2022年4月全面完工,城区江新联围干堤结合上游骨干工程统筹调度,防洪(潮)标准达到了100年一遇,区域防洪(潮)能力进一步提升。
江新联围加固工程的完成,解决了江门城区的防洪安全底线问题,重新树牢了我市核心城区的防洪屏障。为了进一步缓解围内防洪排涝压力,江门市水利部门从全局出发,构建围内城区水系联调联控体系,统筹上下游、大小围水利工程一体化调度,提高应对极端恶劣天气的保障能力,并促进水体循环,改善水环境。近年来,更进一步理顺联调联控体制机制,完善了工程调度指挥体系,初步实现了信息化调度。
在防御近年来“天鸽”“山竹”“艾云尼”等台风,特别是2022年6月西江洪水等气象灾害中,联调联控工程有效发挥了防灾减灾效益,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外界西江、潭江的潮汐规律引水换水,促进水体的良好循环。城区水系联调联控工作研究及应用成果,获得了江门2017年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下一步,江门市将继续研究推进城区水系智慧调度,建立起更科学智慧的联调联控体系。
合山水闸位于开平市蚬冈镇潭江主干流中上游河段,是一宗以防洪、排涝、灌溉为主,兼顾供水、发电、航运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闸枢纽工程。至今已经运行近50年,保障了5.3万亩农田,200多条村庄的灌溉、供水需求,守护着恩平、开平两地防洪排涝安全。
2014年,合山水闸开展了除险加固工程,历经4年完工,水闸各水利设备、建筑功能得到加强,有效减缓地方政府防洪抢险压力;新建立起的自动化控制,使老水闸进入数字化管理时代;对环境进行了合理设计规划,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2018年9月,正面袭击江门的最强台风“山竹”来袭,潭江上游的恩平市、开平市出现暴雨到大暴雨,潭江流域12小时内出现了200—400mm的强降雨,开平市区水位高达2.99米。在这场狂风暴雨中,加固后的合山水闸通过联合统筹调度,推动下泄流量由原来的1100m³/s减少到约800m³/s,大大减轻了开平城区防洪排涝压力。其中,在防御“山竹”抢险救灾过程中,涌现出黄健平等党员先锋,他带领值班抢修人员,冲锋在前,全力以赴确保合山水利工程各项设施安全运行。2019年,黄健平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水利人”,2020年被授予“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
潭江干流锦江河上游,有一泓碧水被翠山簇拥,如镶嵌在天地间的一颗明珠,她就是被誉为“五邑明珠”的锦江水库。锦江水库于1973年建成,是一座总库容4.18亿立方米,以防洪、灌溉、供水、水资源配置和潭江水环境调节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有效保护了恩平、开平、台山、新会潭江流域沿岸185万人、106万亩农田、1230多亿元GDP的防洪安全,也肩负着恩平市20万亩农田灌溉的重任。
锦江水库大坝以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多年来,锦江水库成功应对“山竹”“天鸽”等强台风以及“龙舟水”连续强降雨等气象灾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防洪作用。如2018年“山竹”影响期间,仅锦江水库拦蓄洪水量就达5650万立方米,极大保障了潭江中下游城市水安全。
在抗击2021年连续四季度罕见旱情中,锦江水库及早部署防旱抗旱工作,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原则,果断停止发电,科学做好蓄水保水,在上级水利部门指导下,共蓄水保水1.46亿立方米,为下游供水1.99亿立方米,极大保障了下游城市生产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