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年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考核结果于近日出炉,广州、江门、深圳、佛山等12市为优秀等次。这是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江门连续五年在广东省河湖长制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连续五年优秀的背后,是江门久久为功的“绣花”治水功夫。
2022年,在省水利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统筹管水、系统治水、高效兴水,以河湖长制推动河湖长治,全力打造幸福河湖“江门样板”,助力绿美江门生态建设。江门市河湖长制工作再获国务院督查激励;1个单位、1名个人获评全国优秀;蓬江区、江海区获得省万里碧道建设激励;恩平市入选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江门成为全省唯一有两个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的地级市。今年6月,在全省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上,江门作为全省2个代表之一作河湖长制经验介绍。
市级统筹管水
高位推进河湖长制工作
坚持示范带动,确保河湖长制工作有名、有实、有能、有效。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岸明,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副总河长吴晓晖主动担任任务最重的西江江门段、潭江的市级河长,坚持每季度至少巡河一次,挂点督办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的河湖治理难题,形成“头雁”效应,带动全市各级河长认真履职尽责。2022年,全市各级河长巡河33.9万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超3.9万个。强化考核问责,率先建立市县两级河长述职和成员单位考评制度,先后约谈、问责、通报各级河长132人次。2022年,市级河长制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97.9%,优良断面比率92.4%,河湖水质明显改善。
系统推进治水
持续打好河湖整治攻坚战
坚持全流域开展河湖治理,高质量整体推进万里碧道和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全市累计建成碧道364公里。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签发总河长令,深入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完成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任务,完成进度居全省前列。严密组织打击非法洗砂洗泥联合执法行动,统筹推进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治理,营造良好的河湖管理环境。高效构建数智治水体系,高标准建设西江、潭江流域综合预报调度系统,实现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智能化联调联控,2022年成功抵御1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致灾风险最高的洪水。
此外,江门市还坚持“河湖长+林长”协作,构建“流域+区域”协同机制,与阳江市、云浮市签订合作共治协议,形成流域治理、山水统筹工作合力。全市河湖生态持续改善,去年3月,“鸟界国宝”东方白鹳现身新会银湖湾湿地公园。
创新发展兴水
积极抢占绿色低碳“水经济”新赛道
创新碧道“以道养道”运营管护机制,拓展“碧道+水经济”“碧道+精品旅游”等模式,打造集休闲娱乐、公共服务、产品展销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水经济活力带,西江江门段等水系沿岸活力全面迸发。其中西江碧道每年带来直接经济收入1400万元,城央绿廊碧道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多功能“城市客厅”,年接待游客量超60万人次,开平市大塘面移民村每年累计吸引游客达30万人次。
合理利用水资源助力产业优化,积极发展水资源产业,加快建设恩平水资源特色产业园,重点开发利用锦江水库、大沙河水库等优质水资源,引入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共有饮料、矿泉水生产企业70家,打造出“一品怡”“华山泉”等高品质饮用水。推进水文旅融合,打通水系和沿河断点堵点,建设赤坎华侨古镇、鹤山古劳水乡、广府人出洋第一港等大湾区文旅新地标,充分展现“依水而居、因水而兴、以水为美”的岭南水文化魅力。
全民参与护水
协同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完善政府“治”+民间“理”河湖长制侨乡模式,持续选聘“专家河长”“企业河长”“华侨河长”“巾帼河长”等熟悉河湖的民间河长。激发管水护水基层力量,所有乡镇(街道)均成立10人以上专职巡河队,所有村(社区)均成立护河志愿者团队,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构建“河长+河道警长+民间河长+专职巡河员+网格员”全方位管水护水工作体系。目前,全市共设河道警长469名、民间河湖长987名、河道巡查员、保洁员3995名、护河志愿者5.69万名,共同组成守护河湖“最前哨”,其中1名民间河湖长获评2022年全国十大“最美民间河湖卫士”。此外,新会区建成全省首个以学校为载体的省级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蓬江区智水展示中心被授予“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