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兴水久久为功
共绘人水和谐画卷
“堤固了、水清了、景美了!”年过六旬的市民赵强时常在江门城央绿廊碧道散步,话语间洋溢出满满的获得感。这条7公里长的碧道,生动呈现了侨乡大地“人在景中、景在水中、人水相依”的生态美景。
近年来,江门水利人与全市人民一道,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书写了水利事业辉煌篇章:坚持问题导向,水利投资完成总额持续增加,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破解“九龙治水”难题,河湖长制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打破“重建轻管”现象,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这是江门对“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的宝贵实践,充分展现了江门市水利系统奋力实现人民幸福水生活的使命担当,为江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水利保障。
完成投资近190亿元
系统治水提升侨乡安澜新高度
今年4月,长91.764公里、历时三年的江新联围加固工程正式完工,结合上游骨干工程联合调度,这个江门市最重要的防洪屏障,达到了1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
“像这种系统推进的水利工程还有很多,我们每年聚焦4-5个主要水安全问题,系统规划多批治水工程,十年来先后投资了近190亿元,防洪水、挡潮水、治污水、保供水、抓节水,面对水旱灾害,我们更有底气了。”江门市水利局负责人说。
从2012年投资5.1亿
逐步增长到2022年投资41.2亿
这是江门水利投资力度
前所未有的十年
是大规模水利建设高潮迭起的十年
曾有水利人直言“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从2013年起,全市水利系统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依托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以问题为导向系统规划一批补短板、强监管大项目;同时,积极创新水利建设投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了近70亿的水利投资项目建设。在市县两级挂图作战努力下,一个个重大水利工程从规划蓝图走向现实,工程规模连续刷新江门水利史记录,系统治水经验一次次亮相全国、全省舞台。
十年治水,江河巨变。
江新联围等一批堤坝防洪(潮)标准提升,107宗病险水库将于明年全部完成除险加固,累计完成西江潭江重点支流综合治理达190公里,全面完成514.123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城区联调联控调度体系初步建立,水利保安全基础不断夯实。
围绕“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江门水利打响河湖治理攻坚战,全市各级投入4.05亿元开展“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推动所有河道实现“每年两次专项行动+常态化保洁清漂”管理。
成绩有目共睹,但江门治水未曾止步。“十四五”期间,江门着力推动“6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规划投资175.49亿元,在系统治水基础上,深化六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做好做活水文章,为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创造优良水环境。
创出河湖治理“江门样板”
水利监管走在全国前列
既要补短板,更要强监管
江门不仅在水利建设上
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
也在水利强监管上
创出了江门经验
河湖长制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江门构建起五级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在全省率先将河长体系延伸到自然村一级,3100多名河湖长带动全民爱水惜水,河湖面貌持续改善;“六大工作机制”等多项创新,走出河湖治理“江门样板”。
2018年,江门市在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研究班上作专题经验介绍;2019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2018—2021年,连续四年在省河湖长制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其中三年名列地级市第一名;河长制相关经验做法入选水利部、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鹤山市成功创建2021年全省唯一的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
2018年以来,市级河湖长制水质考核断面中,优良水体数量同比上升34.8%,达标水体数量同比上升39.2%,基本消除劣Ⅴ类断面。
水资源管理连续多年考核优秀
建管并重,还体现在水资源管理上。江门市连续多年获得全省最严格水资源考核优秀成绩,近十年全市供用水总量下降12.15%,17宗中型灌区新增节水量达1.2亿立方米,累计创建379个节水型载体。
节水教育进校园,江门新会首个节水教育基地在新会东区小学正式挂牌成立。
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见成效
●新会区、蓬江区成功创建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全市小型水库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开平市镇海灌区、鹤山沙坪泵站获全省标准化规范化达标(示范)灌区、泵站称号
●潭江流域综合预报调度系统建设项目入选水利部创建数字孪生流域全国先行先试示范点
●全省率先开展制订《山塘管理办法》
●全面实施“互联网+河长制”建设
江门水利工程结束了数十年“缺养护、缺管理、缺经费”的尴尬局面,迎来了安全发展的春天。
民生水利赋能乡村振兴
巩固提升275万农村群众供水保障水平
“水清了,饭香了,日子更甜了。”走进开平市赤水镇步栏村,村民李先生笑着回忆道,“还记得第一次通自来水时,水是没有味道的,但我却感觉自来水的味道是甜的!”
十年来,江门先后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攻坚等专项农村供水工程,多措并举加快饮水工程管网建设,有效解决群众“饮水难”、饮水安全问题,2021年还提前三个月实现了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巩固提升了275万农村群众供水保障水平。
覆盖五邑大地的饮水工程,为百姓福祉注入源源动力;而大力推进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则有力稳住了 甚至广东省的农业基本盘。2012年起,江门大力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工作,十年来江门农业实现连年增产增地不增水;“十四五”期间,江门还将整市推进完成余下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为农业提供更稳定的水利基础。
村前油菜花盛放,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赏花,榕树下摆摊的“姐妹们”的货品都不够卖,还有很多村民在乡村集市摆摊,卖水和土特产、小饰品等商品;村里还有几户人家开起了私房菜……昔日破旧的小村庄经过漫长的等待,在水利系统长期的水库移民后期帮扶政策推动下迎来绽放,这就是开平市大沙镇大塘面水库移民村。
像大塘面村这样的水库移民村
江门还有很多
截至目前,江门全市累计投入8.8亿元,重点改造或重建移民村163条,有效改善了移民群众饮水、灌溉、出行、文化活动、产业发展,移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至2.2万元。
做活“水”文章
江门水利系统还注重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结合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工作,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盘活了村中撂荒地,一批特色农业生态公园、田园综合体等发展起来;碧道推动沿线乡村环境升级改造,全市61%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2021年乡村旅游人数超2000万人次。364公里碧道淌金流银,化身近四百八十万市民喜爱的“后花园”。
江河湖泊碧波荡漾,青山绿水扮靓沃野。在江门,日趋完善的水利体系惠民兴业,处处展现着人水和谐动人画卷。
数说水利
1、累计实施1176宗水利民生工程项目,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近190亿元。
2、全市水库十年间拦洪量达88亿立方米,水利灾损比2012年减少6282万。江门城区江新联围防洪干堤结合下游挡潮段,防潮标准达到100年一遇。
3、全市供用水总量下降了12.15%,2021年供用水总量控制在25.8931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2年下降53%和60%。
4、累计创建了379个节水型载体,台山市、新会区、江海区通过了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5、市、县、镇、村、自然村五级“河湖长”网络全覆盖,3100多名河长推动河湖面貌持续改善。西江水质稳定在Ⅱ类水平,潭江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平,十年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517.11平方公里。
6、提前实现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十年来巩固提升17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以上。
7、实施或部分实施改造灌区17宗,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56.5万亩,新增节水量1.2亿立方米,新增粮食产量3000万公斤。
8、建设碧道364公里,打造城央绿廊、下沙公园、环人才岛、梅江生态园等城市万里碧道精品节点,串联形成网红滨水多功能经济带。创建首批6个水库移民美丽家园特色村,全市水库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