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三五”期间,江海区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底线,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以“五清”行动、河湖“清四乱”、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碧道建设等专项工作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推动河长制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有效”,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美丽幸福河湖。
在这场跨越五年的考验中,江海区奋力书写出一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高分答卷:在全省126个县(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9项指标中,江海区8个单项指标完成率以及总成绩均排名全省并列第一;江海区荣获江门市2019年度“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事项工作中表现特别突出集体;城央绿廊碧道作为江门市唯一入选省万里碧道“1+10”试点项目,顺利通过省级评估。此外,全区259个自然村实现“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基础整治,完成率达100%,其中48个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域环卫一体化工作落地见效,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江海生态画卷已经绘就。
曾经,麻园河是“藏污纳垢”的地方。麻园河作为江海区城市建成区内的河流,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麻园河两岸居住人口不断增加,沿河居民区、工业区、养殖区密集,部分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中,河水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等超标,日积月累,麻园河的水质变得越来越黑、越来越臭。
为还市民一条清澈的麻园河,2016年,麻园河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正式启动。麻园河原河道约6-8米宽,两岸临时建筑密布、环境杂乱、垃圾堆积、杂草丛生,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在整治中,江海区利用原有的地形、水系,拆除河岸沿线违建棚屋,因地制宜地拓展河道两旁的防护空间,结合截污工程和河道整修,现麻园河河道已扩宽至16-20米,两岸建有沿河步行廊道、花岗岩护栏等配套设施。通过治理,麻园河在2020年已全面完成治理工程,水质进一步提升,同时布置沿河人行道、景观绿化带,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提高了河流沿岸人居环境和居民幸福感。
“十三五”时期,江海区加快推进市区黑臭水体全面整治工作,投入约9.6亿元启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并对列入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监管平台的麻园河、龙溪河、礼乐中心河进行重点整治,已全面消除黑臭现象。曾经那条又黑又臭又窄的麻园河消失了,翠湖湾那个象征着伤疤的棚盖不见了,麻园河以景美水美的姿态出现在了沿河百姓期待的眼中。曾经那条隐身在繁华闹市杂草中的“黑龙”龙溪河,更是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贯穿整个礼乐片区的礼乐中心河也犹如旧枝发新芽,慢慢恢复了青春的状态。昔日的“臭水河”终于再一次荡起清波,再现清水绿岸,变身为群众称赞不绝的“幸福河”。
打造河长制“江海样板”
率先创新多项工作机制
西江生态持续转好,水鸟大批回归,要加强保护;礼乐中心河上游垃圾量大,要加大清洁力度……目前,江海区共有区、街、村三级河长97名、河道警长39名,包括区主要领导在内的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尽数担任区河、湖长,随时与街道、村河长们一起巡河,现场办公治河。第三方机构也加入了治河监督队伍,每月对22个水质监测点进行监测和通报,发现问题由相关部门、街道认领,制定“时间表”进行整治。
此外,江海区组建专项行动党员先锋队,在我市各市(区)中率先出台河湖管理范围乱搭乱建乱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累计投入7372万元,拆除违法建筑19万平方米,列入市河湖“清四乱”清单的21宗问题已全部完成销号。
江海区在我市各市(区)中率先开展街道总河长向区总河长述职,率先探索实施对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考核,率先开启河湖物业化管理、龙泉滘水闸(电排站)标准化管理。积极探索创新河湖管护模式,推进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专业化、物业化改革,选取龙泉滘水闸(电排站)作为广东省运行管理省级改革试点,推行管养分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标准化、专业化、物业化管理。
结合智慧治水平台建设,该区还投资3200万元,构建全流域综合预报调度系统,实现全流域涉水信息全面感知、降雨及洪水滚动预报、水利工程防洪排涝及水环境综合调度等。实施“互联网+河长制”行动,实现河湖基础数据、水利工程、河湖水质、河湖岸线、河长制任务、河长巡查管理等信息通过GIS“一张图”进行集中展示,提高河湖问题治理效率。
碧道成为市民网红打卡点
沿河散步成了市民新时尚
早晨,漫步于白水带公园,市民会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大“氧吧”;午后,行走在城央绿廊碧道,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遮阳伞不再是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傍晚,置身于龙溪湖公园,天边的落霞与满眼的翠绿交相辉映,景色迷人……这番“十二时辰美景”,就是江海区坚持生态优先,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宜居幸福家园的重要见证。
江海区积极提前谋划,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28.2公里,其中,城央绿廊碧道累计投资6.2亿元,已完成9公里的建设工程,实现慢步道、绿化道等“四道”贯通,成为市民休闲娱乐首选的网红打卡点,也是全市一张靓丽的水生态名片。同时,继续延伸城央绿廊碧道建设,投资2.96亿元解决江门水道至礼乐河河口的水上人家棚户区水安全问题,将原棚户区214户进行整体搬迁改造,并在原址建设下沙水上人家公园,占地面积75亩。加快推进江门水道、礼乐河、马鬃沙河、西江等碧道建设,预计到明年3月新建成39.6公里。
同时接驳城央绿廊碧道,沿礼乐河西岸建设乡村绿廊碧道6.4公里,按照“一廊五园”的理念,突出亲水特色,沿轴线建设北头咀公园、龙舟公园、水杉湿地白鹭源、蒲葵水岸及都市农业生态公园五大特色园区,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