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要坚持系统观念精准施策,着力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5年,江门将把更多的目光放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上。
江门以江为名,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水网密布,河湖治水兴水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十三五”时期,我市以河长制湖长制为重要抓手,2018—2019年连续两年在全省河长制工作考核中以地市排名第一的成绩获“优秀”等次,在2019年是全省该项工作唯一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地级市。
“‘十四五’时期,水利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继续创新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体制机制,以深化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统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河湖水安全、水生态系统保护和利用,推动我市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市水利局局长梁君明说。
一、切实发挥河长制湖长制优势
“十三五”时期,我市因地制宜,打出治水“组合拳”,构建了一套长效工作机制。2016年,我市出台了《江门市潭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2018年,结合实施河长制工作,对保护条例进行了修订完善。与此同时,我市专门设立潭江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潭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市(区)河长制专项资金等,每年统筹专项资金超过1亿元。2020年,我市发挥河长制专项资金的“撬动”效应,带动全市近60亿元的水利与河长制建设工程的投入,较好地解决区域统筹协调等河湖治理难题,推动河湖面貌持续改善。
在此期间,我市创新建立“月度水质清单、月度工作清单、月度问题排查清单”的河长巡河履职“三个清单”制度,列出每月河湖治理具体问题、整改措施、计划方案和工作责任等,以工作清单推动工作落实。2017年7月以来,市、县、镇三级河湖长巡河发现问题26512项,整改25792项,有力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抓,成为河湖保护治理工作重要抓手。
“十三五”收官之年,在先行先试县级总河长向市级总河长述职的基础上,我市继续探索实施镇级总河长向县级总河长述职制度,构建起市县镇三级“全联动、全链条、全覆盖”的河长制述职长效机制。全省第一个出台河长制水质考核奖惩工作方案,将水质污染指数改善率排名作为主要评判标准,对年度水质综合考核排名前三位的市(区)给予奖励,对水质污染指数同比无改善且排名后三位断面所在县级河长实施约谈,进一步强化了河湖治理的制度保障。
2020年,全市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全市达标水体比率同比上升10.1%,优良水体比率上升10.8%,创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最好水平,为“十三五”江门河湖治理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我们将继续健全和落实好河长制巡河‘三个清单’、明查暗访‘红黑榜’、水质监测通报、河长工作述职、水质考核问责制度和民间河长等制度,探索符合江门实际的体制机制,切实发挥河长制湖长制的优势,不断推动河湖治理取得新成效。”梁君明说。
二、推动治水治城治产相融合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着力组织开展万里碧道工程、西江和潭江跨县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攻坚战,进一步推动我市治水、治城、治产相融合,全流域、全要素开展河湖综合治理工作。
高标准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重要任务。“十三五”期间,我市已高质量完成了100公里的省、市万里碧道试点建设任务,作为入选省级试点项目的江海城央绿廊碧道顺利完成建设并通过省级评估。去年6月,又将余下的29段共260公里万里碧道建设工程,采用全市统一打包、统筹推进的EPC+O项目建设模式,以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为重点,确保全市万里碧道的建设标准、建设质量、建设进度“三统一”。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十年大跨越”的目标要求,我市专门委托省万里碧道规划编制单位,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全市碧道建设,制定并完成《江门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工作大纲》《江门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形成全市万里碧道规划图。据了解,至2021年底,我市基本建成42段共360公里万里碧道,形成“两廊一带串联五邑侨都、双湾荟萃铺展山海画卷”的总体架构。
“十三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河湖综合治理工作,其中沙坪河综合整治工程被评为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我市紧扣“让广东河湖更美”大行动,全力推进西江潭江流域41条重点支流综合治理工作,其中跨县重点支流采用EPC+O模式,全市统一打包、统筹推进,已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30多亿元,着力对荷塘岛水系、江门水道、礼乐河、龙湾河、田金河、沙冲河、址山河、新桥水、镇海水、莲塘水、蚬冈水、白沙水、新昌水和公益水等14条跨县河流开展水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和流域综合调度等治理建设,综合治理的河流共436.7公里,将有效解决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损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