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信息枢纽 激活协同治理新动能
一是以区委审计委员会为枢纽,打破部门信息壁垒,构建多维度信息共享网络,为精准监督提供数据支撑。一方面,在项目计划制定阶段,主动对接区委办、区府办、区人大、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等8个部门,通过“计划征询函+联席座谈”双轨并行,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三重领域”开展审计。近三年,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8个。另一方面,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审前部门联动机制,通过征询区委组织部、区纪委监委等部门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考察考核、群众来信来访反映、案件查处等情况,有效扩大风险识别面,织密“政治体检+经济体检”双维监督网络,切实提升审计监督的精准度。二是建立干部任用“审计意见前置”制度,近三年对拟任干部进行1685人次任前征询回复,为组织部门选人用人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二、完善风险预警 构建干部多维评价体系
一是出台履职风险清单,实施动态预警。聚焦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两个重点,分类编制《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清单》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风险提示清单》,列举13类30项重点风险内容,涵盖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过程中的“多发”“易发”风险点,提出防范措施11条。此外,围绕近年审计发现问题,通过“清单解读会+基层调研”形式,深入11个镇街、7个部门开展风险预警宣传,推动依法履职意识入脑入心。
二是实施多维审计评价,为领导干部精准“画像”。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既关注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更聚焦重大政策执行、民生保障等核心领域,建立包含政治素质、担当作为、实绩成效、廉洁自律4个维度的“数字画像”评价体系,统筹算好干部履职“经济账”“生态账”。近三年完成20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查纠问题266个,法治威慑力显著提升。
三、发挥监督价值 筑牢廉政风险防护网
构建“发现问题—整改提升—制度完善”的成果运用闭环,推动监督效能向治理效能转化。
一是建立重大事项会商机制。及时交互重大信息、即时会商重要审情,特别是涉及领导干部的重要信访举报线索、重大失职渎职情况、重要问题线索和违纪违规情况等,第一时间与区委组织部、区纪委监委等部门沟通会商,充分彰显监督合力。
二是建立健全干部监督通报机制。梳理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经济责任审计和巡察等专项工作发现的共性问题,建立“个性问题整改清单+共性问题治理清单”,在同类型单位中予以通报。2024年,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巡察办,就公立医院存在的共性问题发布提醒清单,向全区医疗机构提出针对性建议,推动制度性漏洞系统性修补。
三是逐步扩大审计结果成果运用机制。确立“审事识人”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被审计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参考和依据。近三年,20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等情况进入干部档案,助力优化干部选拔任用。加强退休区管干部管理审计专报更得到了区委组织部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推动审计监督深度融入区域治理现代化进程。
通过构建“信息共享—风险防控—成果运用”三位一体组审协同机制,我区实现了干部监督从事后处置向全程管控、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发力的转型升级,为权力规范运行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