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人就是一盏明灯
照亮我们前行的征途
一个模范就是一棵大树
挺拔着的永远是榜样力量
“撑船打铁磨豆腐”,无论过去、现在,打铁都是公认的苦累行业,且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但在鹤山市雅瑶圩镇的老街上,依然有人坚守着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叮——叮——叮——”沿着长长的雅瑶老街,文利五金厂传来清脆的打铁声。
鹤山市民间手艺人、打铁匠范桂崇,曾被评为第八届江门道德模范、江门好人、鹤山好人,祖籍为清远市佛冈县,在鹤山市雅瑶镇出生,成长于一个铁匠世家。打铁是公认的苦累行业,且与人们现在的生活渐行渐远。但在鹤山市雅瑶圩镇的老街上有一间文利打铁铺,范桂崇仍然坚守着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年轻时候的范桂崇退伍之后,继承了父辈“铁匠传承人”,至今已五十多年了。经他手锻造出农具、刀具、建筑用具、木工用具等器物无数,成为雅瑶老街上一名远近驰名的打铁匠。
俗话说:“撑船打铁磨豆腐。”打铁是公认的苦累行业,也是一门需要手艺和经验的工作,要经过多道工序:选料、加温、火候、锤打、淬火、磨口等。打铁除了工序繁杂,还特别考验打铁匠的眼力,因为他们不像木匠,可以用尺子在木板上刻画量度。打铁只能靠打铁匠的眼力,右手握小锤,左手握铁钳,在捶击过程中,还要凭经验趁热快速捶打铁料,这样烧红的铁块才能锻打变成符合顾客要求的农具。随着年纪增大,范师傅现在一周只开炉一次。在现场,只见范师傅左手拿起夹钳,右手握小锤,动作娴熟地夹出铁块,放在厚重的铁砧上,将小锤在冒着热气的铁块上一击,并不停地将铁块反复敲打,反反复复的敲打声就如同奏起一支恢弘的交响乐曲,成为雅瑶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范师傅锻打出来的刀具刀锋锋利无比,出钢均匀,硬度适宜,不卷不脆,刀跟斩骨、刀尾用于切肉,经久耐用,很多人慕名而来,度身订造,或自用,或送人。得到刀具者喜不自胜,总是好奇地问:“此刀是何人所锻打?”知情者答道:“雅瑶圩镇的文利打铁铺范师傅所打。”如此一来,范师傅和文利打铁铺就渐渐名声在外了。
范师傅生性乐观,说起五十几年来的职业生涯滔滔不绝,说得最多还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大白话。在他看来,“自身硬”,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是有一副好身体。尽管年近八十,范师傅看上去依然是个壮实的汉子,身材魁梧,粗壮的手臂,粗糙的手掌,浑身都是劲。看着能吃能喝,腰板挺直,中气十足的范师傅真是令人佩服。其次,是技术过硬。顾客们可不理你是百年传承还是“新扎师兄”,质量好才是硬道理。范师傅的产品供不应求,根本不用搞“促销活动”,订单多得忙不过来。最后,就是价钱公道,甚至有时还会为街坊们“捱义气”(粤语,即“降低收费”)。范师傅说农具利润微薄,但街坊们找到上门打农具,他总是爽快答应,并按时交货。好几年前,范师傅曾经创下一个月打出120把渔草镰的纪录,渔草镰的工艺比刀具复杂,加工费却比刀具便宜一半。
凭借祖传的娴熟技艺,工艺不断改良,打铁生意多年来都比较红火,也锤炼出了范师傅吃苦耐劳、专心专注的打铁精神。范师傅打的无论刀具还是其它农具等,都深受人们信赖,鹤山各大市场的鱼档、肉档,机关饭堂,各大小饭店,人们只要谁问起打铁的,准能找到文利五金厂。有一年,鹤山某外资餐具企业的洋人高管,慕名来到文利五金厂,对范师傅的制作工艺高度赞赏,并买了四把刀具回家自用。当回忆起这段往事,范师傅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