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底,江门将迎来历史性的巨变。超级跨海工程深中通道将正式通车。江门与深圳的车程距离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再过半年,黄茅海跨海通道也将建成通车,从台山大广海湾到港澳也将实现1小时互通。
“双通道”的建成通车,意味着江门正式迈入了“大桥经济”时代,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更加紧密,江门重回珠江口核心城市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众所周知,区位是一直以来制约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短板。与珠三角东岸的深圳、广州、佛山、东莞这4个万亿GDP城市相比,西岸的江门远离珠江口核心城市圈层,这么多年来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可鲜为人知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江门的GDP曾位居全省第二,是妥妥的珠三角“明星城市”。
与珠三角东岸其他城市相比,江门是珠三角成本洼地、投资洼地,拥有大湾区内唯一成片可开发的土地是江门最大的底气和优势。眼下,江门渴望在大湾区新一轮一体化发展中寻求机会,“破圈”突围,而“双通道”通车则成为了江门借势突围的最佳良机。
为了这一刻,在过去的几年里,江门市委市政府超前布局,下好“先手棋”,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推广“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从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交通设施配套、招商引资等方面,铆足了干劲,充分做足了准备,蓄势待发。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中开高速、深圳机场江门航空港等“硬核”交通设施已进入尾声。在深化深江合作、江港澳合作上,江门要做的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还有规则机制的“软联通”。
可以预见,“双通道”的贯通,未来深圳、港澳更多的产业、企业将可能转移到江门,江门能否接住这“泼天”的富贵,法治化营商环境尤为关键。江门的法治能否为这些产业转移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软着陆”,如何对接湾区所需,发挥江门所能、所长,将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红利转化为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成为公众焦点。
今年2月,江门市委筹备成立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办公室,系统化、常态化学习深圳经验、深圳方案、深圳智慧,以一流市场、一流服务招引高质量项目、带来可持续投资。江门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工作要求,全面对标深圳,形成法治建设领域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工作方案,全面向法治要品质,让法治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以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动深江国际仲裁合作走深走实
今年6月初,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行业与背景的120多名“大咖”仲裁员齐聚江门学习交流、集中“充电”。这是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江门仲裁委员会)换届后首次举办仲裁员培训。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江国际仲裁合作,作为深江合作共建的全国首个创新型区域性仲裁工作平台——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以下简称“深国仲江门中心”),从其诞生到运营一直备受关注。
时光铭刻着这一年来的不凡历程。2022年12月,深国仲江门中心试运营。2023年5月,深国仲江门中心正式揭牌。2023年12月,深国仲江门中心启用中国(深圳)证券仲裁中心江门联络处、深国仲江门中心金融工作部、华侨华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三大争议解决平台,首创“华侨调解+国际仲裁+司法确认”模式,有效破解涉侨商事法律事务办理难、域外法律查明难等问题,进一步推进涉侨商事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全力加快打造 国际商事、证券、金融仲裁基地。中心运营一年来,办理案件总计596宗,其中涉外、涉港澳案件15宗,涉及案件标的总额超70亿元,助力江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国际仲裁是解决境内外贸易、投资、海商、金融等领域商事纠纷的主要方式,以其高效、保密、灵活以及能够跨境管辖与执行的特殊优势在市场经济体系和营商环境指标中占据重要地位。”江门市委副秘书长、深国仲江门中心(江门仲裁委)主任黄郭勇表示,“‘双通道’贯通后,‘深圳+江门+海外’将组成 国际仲裁的‘最佳组合’,以世界一流的国际仲裁专业资源服务‘深圳研发+江门制造’深江经济合作。我们将不断加强仲裁业务培训,积极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痛点难点,共商企业经营法律风险防范及争议解决路径,为 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强化涉外法治建设优化涉侨服务供给
江门享有“中国侨都”之美誉,是建设涉外法治的“桥头堡”。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侨都赋能”工程,要求建设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不断提升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功能。
市司法局依托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辟涉外法律服务专区,建立离岸公共法律服务平台。24小时内能够提供涵盖102个国家和地区的公证、仲裁、调解、法律咨询等8大类涉侨涉外法律服务,实现涉外法律服务“一门式”办理。
加强信息化技术“软”联通。开发“江门智慧司法”小程序,实现与邑侨通涉侨法律服务平台、深国仲江门中心线上平台对接。上线“江门涉外法律服务地图”小程序,提供6类涉外法律事项线上申办,提供10个类别国外171个法律服务点的导航指引等。今年4月,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荣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也是该中心第二次获此殊荣。
律师是法治江门建设一支重要力量,江门律师涉外涉侨法律服务质效直接影响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化。市律协成立由23名律师组成的涉外涉侨法律服务专业团队,编撰《涉侨法律法规汇编》、《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维权指引》等多部涉侨法律法规指引。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全面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新格局,为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有效助力企业海外维权和风险应对。
高度重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今年3月,市司法局召开以高质量法治助力高质量发展暨服务企业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大会和青年律师高质量发展大会,汇聚法治力量,为高水平法治江门建设建言献策。大力扶持高素质、复合型江门涉外律师人才,目前,江门有1名律师入选全国律协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12名律师入选省涉外律师人才库。加强两地律师行业交流,发布政策引进3名 律师,初步打造了一支具备国际视野的涉外法律人才队伍,构建“互融互通、共谋发展”的 律师执业新格局。
为侨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公证力量
2022年5月,江门市司法局深入实施“侨都赋能”工程,成功推动五邑公证入选司法部外交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机构名单。今年3月,五邑公证处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不用漂洋过海,在美国只用了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所有手续,这项服务真的好便利。”旅居美国纽约的谭女士在结束跨国远程视频公证程序后,连连赞叹五邑公证处的便民服务。
原来,2023年3月,谭女士在江门开平认购了一处房产,因其身处美国不便办理购房手续,便决定委托家乡亲人代办。得知五邑公证处可提供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服务,谭女士便联系了该处。五邑公证处了解情况后,主动为谭女士联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预约好办理日期。考虑到时差因素,五邑公证处于北京时间3月24日晚上8时30分与驻纽约总领事馆视频连线,为谭女士办理了委托公证手续。
“成为试点单位之后,身处海外的当事人想要办理公证,只需就近去一次当地使领馆,无需再跑腿就可完成所有公证程序。办证所需的书面材料由使领馆现场收取并邮寄回国内。公证处收到材料审核无误后便出具公证书,并可按当事人要求邮寄到指定地点。”五邑公证处主任郝炼介绍说。
据悉,今年以来,全市公证机构办理各类公证55715宗,其中涉外公证28220宗,涉港澳台公证1801件,大大地解决了当事人资产处置、财产继承、投资经商等需求,也让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成为中国故事的见证者、受益者与传播者。
跨越伶仃洋,自此通天堑
“双通道”贯通后,作为珠三角“中等生”的江门能否借势实现“弯道超车”,在新一轮的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中抢得先机,高水平的法治护航不能缺位。而在这轮发展比拼中,江门法治之舟要乘着“双通道”贯通的东风,锚定“一点两地”战略定位,开足马力,扬帆起航,奔赴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