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门开平市赤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谭银贞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谭银贞从事调解工作20余年来,始终秉承司法为民的初心,忠诚履行调解为民的使命,积极发挥自身法律援助律师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扎根基层当好解忧人、开路人、贴心人,奋力书写新时代人民调解员以法治护航地方善治的新答卷。
一、侨益保障“解忧人”,
以侨为桥书写“侨”文章
围绕赤坎镇约15万旅居海外华侨华人以及港澳台同胞的法律服务需求,谭银贞把“侨”作为人民调解工作中的一个重点,通过设立在赤坎镇的开平市涉侨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及 调解工作室画好法治“同心圆”,妥善化解了加拿大华侨陈某跨国婚姻纠纷、澳门同胞谭某修缮祖宅施工导致的人身损害纠纷、游耕户凌某夫妻失火引燃台湾同胞詹某的果木场引起的损失赔偿纠纷等案件。谭银贞积极服务和保障江门市“侨都赋能”工程、开平市“聚侨引智”行动,在全国首个华侨文化主题旅游景区(赤坎华侨古镇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协调政府法律顾问、公证员通过现场办公、上门服务的方式为华侨华人和侨乡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及时化解华侨古镇征收及建设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将人民调解员人熟、地熟的优势转化护侨益、聚侨力、暖侨心的人缘、地缘优势,以“调解力量”助力党委政府妥善解决了该项目3981间房屋“涉侨”征收难题。
(上图为谭银贞促成台湾同胞詹某和凌某夫妇达成和解)
二、治理创新“开路人”,
群策群力打造“枫”景线
谭银贞致力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依托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粤公正”小程序,着力创新人民调解数字化,把司法确认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指尖到屏幕的距离。在谭银贞先行先试的带动下,赤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与开平市人民法院速裁庭的沟通合作,以“人民调解+线上司法确认”的调处模式,快速化解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纠纷的同时,协助当事人就协议内容进行线上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的同时提高人民调解的公信力。赤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至今已有100多宗案件通过数字化调解模式实现定纷止争,该模式在江门地区的人民调解组织中也得到了复制和推广应用,为基层治理创新打造了“赤坎样本”。2023年5月,谭银贞充分利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法律服务力量,联合赤坎人民法庭、赤坎派出所在赤坎华侨古镇成立联调工作站,为中外游客提供集成式涉侨涉旅矛盾纠纷化解服务。该工作站成立不到一周,就成功化解一起涉港租赁合同纠纷,“司法调解+治安调解+人民调解”工作模式高效便捷就地实现案结事了。2023年7月,谭银贞加强与镇人大办的沟通联系,推进司法公开,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案件调解过程,力求案件处理公平公正,至今共有近10宗纠纷案件引入了人大代表参与跟进。
(上图为协助当事人就调解协议进行线上司法确认)
(上图为谭银贞联合赤坎人民法庭、赤坎派出所在赤坎华侨古镇联调工作站为群众调处纠纷)
三、司法为民“贴心人”,
全心全意当好“法”务员
赤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服务镇辖下19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作为近年来开平市化解矛盾纠纷案件最多的镇级调解委员会,面对案件多、难度大的常态化挑战,谭银贞始终坚持以党员带头“亮身份”参与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矛盾纠纷,注重引导人民群众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用好手中的权利,通过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融合”解难题促和谐,赢得了党委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其中,谭银贞通过多部门联动,仅用20余天成功化解了某村涉1022亩林权纠纷,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的方式凝聚共识,帮助该村解决了长达八年的“收租难”问题,该案高效解纷成效获得了广东、江门政法系统新媒体宣传报道。为方便群众就近表达诉求、化解纠纷,谭银贞还推动“警调对接”“访调对接”等机制为大调解工作格局赋能,通过普法志愿者、驻村法律顾问、乡村“法律明白人”了解社情民意提高矛盾纠纷预警能力,持续推动末梢矛盾化解向前端预防治理延伸,推动了新时代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
(上图为谭银贞引导村通过村民自治表决方式解决多年林地欠租纠纷)
任职赤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以来,谭银贞坚守1800多个日夜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00多宗。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谭银贞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用巾帼“半边天”的担当奉献,久久为功护航乡村振兴。“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一方平安,是谭银贞向党和人民交出的调解答卷、奋斗答卷、初心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