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是基层群众和社会组织直接参与政府立法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民情民智的“聚集地”、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法治宣传的“扬声器”。省、市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自设立以来,在江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到政府立法的全过程、各环节,工作成效显著,质效不断提升,充分演绎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江门生动实践。
聚民智,科学立项
科学立项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市司法局一直致力于提升立项的科学性。作为联系点之一的江门市律师协会,发挥自身的法律专业性和广泛联系性,协助市司法局开展年度立法建议项目的征集和评估工作,组织律师队伍通过文献搜集、“立法建议金点子”活动、座谈走访等方式开展立项调研,收集立法建议项目,并协助市司法局召开立法建议项目专家论证会。今年3月,市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更是协助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海基层联系点征集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需求及立法工作意见建议,提出35条意见建议,为国家立法建言献策。
察民情,深入调研
调查研究是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省、市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江门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协会优势,协助省司法厅调研组在江门市开展《广东省政务服务数字化条例(送审稿)》立法调研工作,组织相关企业代表参与立法调研座谈会(企业专场),让企业从知法、守法到直接参与立法,企业代表提出了大量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意见建议,得到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听民声,广纳建议
立法意见建议的征集是联系点的一项重点工作。市司法局充分发挥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覆盖面广的优势,主动加强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海基层联系点的联动对接,依托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织密立法意见建议收集网,让更多市民参与国家立法,向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传递侨都声音。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恩平市牛江镇人民政府作为农业大镇,在市司法局指导下,组织职能部门、种粮大户、粮食仓储加工企业代表、农业合作社代表、农技人才代表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分区域分品种设定粮食保护价、增加对粮食遭遇天灾造成损失的兜底性补偿条款等建议。本次立法建议征集活动受到了多方关注,更被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中国人大》杂志等报道宣传。
近年来,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为国家法律征集了419条意见建议,有22条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吸收采纳到已出台的法律中,这些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
释新法,贯彻实施
法律的效力在于实施。为深入推进地理标志的使用与保护,省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江门市新会区新会陈皮行业协会协助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举办《广东省地理标志条例》宣讲培训(新会站)活动。培训内容结合新会陈皮产业实际和企业发展需求,直击地理标志工作的堵点、难点、痛点进行授课,对提升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市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江门市建筑业协会联合江门市律师协会,举办政府规章《江门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宣贯培训班,建设、施工、监理等企业共150余人参加了学习。通过举办宣贯培训班进行释法,解决了实际操作中的疑难问题,提升了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重成效,立法后评估
“地名更改后的宣传力度不足,大家都不太清楚;建议大型社区内部道路也要规范道路名称,方便大家出行”。居民围坐在社区会议室,踊跃发言,对我市地名管理提出意见建议。近期,市司法局指导市民政局对政府规章《江门市地名管理办法》的实施情况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市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蓬江区环市街道办事处积极发挥其基层性,协助评估小组走访部分社区了解情况,听取居民对《江门市地名管理办法》的意见建议。联系点之一市律师协会也派律师参与了相关调研工作,共同提升立法评估意见的专业化与科学化水平,及时为居民普法释法。
常发声,法治宣传
让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法治宣传尤为重要。市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新会区会城街道南园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法律讲堂”“我为立法献言”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南园社区邀请律师为社区居民解读《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重点内容,提供法律咨询,将法律知识、法治观念普及到街头巷尾。社区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积极与商家、社区居民互动交流,宣讲法律与听取民意齐头并进。居民群众“沉浸式”参与立法征询,踊跃为立法献言,征集意见板上一片片承载民意的叶子被贴上,代表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声音也在源源不断汇集到立法机关。
下一步,市司法局将结合各联系点的实际工作情况,加强对联系点的指导,落实“省市县+基层联系点”联动工作体系,完善联系点的相关工作细则,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打造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建设“江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