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江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近日,2022年度法治广东建设考评结果揭晓,江门再次获评优秀等次,这也意味着江门成为全省21个地级市在2018—2022年度连续五年获得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优秀等次的四个城市之一(其余城市为深圳、广州、珠海),“法治侨都”的金字招牌持续擦亮,法治已成为江门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侨乡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为解读法治江门建设,特开设“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专栏,系列解读江门全面依法治市的工作经验和取得成效。今天刊发第一篇《连续五年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优秀 解密江门为什么能?》,敬请垂注。
坚持党的领导,持续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开创新局面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法治中国建设的正确方向。江门市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高站位严标准,持续强化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江门建设重点工作亲自部署、亲自推动。
(图片来源:网络)
一是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关键少数”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定期研究法治江门建设重点问题,推动全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二是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健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依法行政五个协调小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十四五”规划专章部署法治江门建设,出台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厘清115项重点任务工作清单,明确法治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持续推动法治江门走在全省前列,以高水平法治江门保障高质量发展。三是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在全省率先开展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现场述法评议活动,连续5年组织法治江门建设考评,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全面督察和市县法治建设工作督察,推动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连续2年开展“十大法治惠民实事项目”评选,让法治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推动法治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坚持侨乡特色立法,以良法善治保障侨乡人民安居乐业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依法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江门是著名的“中国第一侨乡”,530多万华侨华人遍布世界14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独特优势,是海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江门坚持植根基层和侨都特色,不断强化立法基层联系点建设工作,有力保障立法“直通车”高效运行,高质量推动立法工作。
一是开好立法“民意直通车”。充分发挥全国人大法工委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向世界讲好中国民主故事,3年来完成38项立法意见征集任务,134条立法建议被采纳,以高质量立法滋养民心,惠及民生,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用好用活2个广东省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和18个江门市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协同构建“省市县+基层联系点”联动工作体系,努力把联系点建设成为侨乡人民参与立法的重要阵地、讲好民主立法故事的重要窗口。二是聚焦“小切口”特色立法。以“小快灵”推动侨乡特色立法,先后制定《江门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江门市侨乡广府菜传承发展条例》《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等多部涉侨法规规章,为全国涉侨法规建设提供“江门版本”。三是讲好中国民主故事。积极拓宽海外侨胞表达立法意见渠道,加强与侨团、同乡会联络,收集华侨及外企侨企的立法意见建议。如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意见征求活动中,“完善对科学技术人员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提高科学技术人员的待遇”的建议被采纳,侨乡人民的声音再次得到最高国家立法机关的重视和肯定。
坚持推进严格执法,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清风正气拂面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方式,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同基层百姓联系最紧密,直接体现执政水平,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任。江门市坚持推进严格执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做法在全省推广、成为国家试点。
一是科技赋能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化。加强“广东省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粤执法)”的推广应用力度,实现各执法领域和市县镇三级行政执法主体应用全覆盖。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深化“导师制”培训机制,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应用“粤执法”办理案件14.5万宗,其中73个镇街办理案件8.5万宗,办案数量、人均办案量排名全省第一。二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2021年,被确定为广东省唯一的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市。2022年,“江门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指引”被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上升为“广东标准”。年底实现全市73个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覆盖。2023年5月,《广东江门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和服务标准化试点》入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司法部2023年度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司法行政领域)项目,“江门指引”正式上升为“全国标准”试点。三是创新行政执法监督。组建市县镇三级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人才库,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聘任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拓宽公众参与行政执法监督的渠道。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加大市场领域减免罚等清单的公布力度,充分彰显行政执法的温度和力度。
坚持推进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正司法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的灵魂,是人民群众感知法治建设的一把尺子,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江门市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坚持以服务大局为使命、以司法为民为宗旨、以公正司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能,推进公正司法,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是提高司法质效和公信力。在全省率先建设“公安检察侦查监督与协作平台”“公安法院执行协作平台”,纵深推进“两法衔接”,加强法治实施与监督。新设立的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共审查案件4116件,依法平等保护中外企业合法权益。二是注重保护市场主体。在全省率先建设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依法依规及时解决企业大量的融资、用工、社保等诉求,营造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2022年全市实际吸收外资金额增长53.2%,今年1-7月增长43.9%,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市场主体连续两年逆势快速增长,新登记企业增长16.9%,吸引更多企业扎根江门、安心发展,江门法治化营商环境既井然有序又生机勃勃。
三是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2022年全市刑事治安警情数3.6万件,比2020年下降18.3%,110接处警工作群众满意率连续多个季度全省第一。全省率先构建涉侨诉讼工作机制,设立涉侨法律服务专窗、专业审判团队和巡回审判点,统一涉侨案件范围,涉侨审判工作实现规范化、专业化、高效化,共审结案件700件,涉及侨胞、侨眷813人;执结案件535件,执行到位金额9471.8万元。全市法院新收案件11.6万件,同比下降10.1%,10年来首次下降,老百姓少受官司拖累,更好安居乐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江门市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决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侨乡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不断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建设“两中心一基地”(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突出法治保障、智治支撑,探索解决基层治理碎片化、力量分散难题,推动人大代表、律师、公证员、调解员等力量“入网入格”。全省首个地级市创新构建“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实施“基层吹哨、部门报到”,2022年以来受理群众各类诉求19.43万件,办结率98.8%,信访工作考核、群众信访满意率全省第一。二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衔接机制,调解与公证、仲裁、复议诉讼联动机制。建成涉侨调解工作室63个,打造侨乡特色纠纷解决机制。与深圳市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共建工作机构,提升商事调解专业化水平。强化诉源治理和案前调解,公安交通类复议案件下降近九成;生态环境类复议案件调解和解率大幅提升至78%,“既守住绿水青山,又保住营商‘金饭碗’”的行政复议调解工作经验被司法部微信公众号报道推广。
三是创新打造涉侨法律服务平台。创新“法+侨”“检+侨”“司+侨”服务模式。一年多来为海外华侨华人办理涉外公证、涉侨案件等事项6万多件,得到国侨办、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充分肯定。在全国首创区域仲裁合作模式,与深圳携手共建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依托其40年积累的国际公信力和全球影响力,打造珠江口西岸商事争议解决服务优选地和国际商事仲裁服务新高地。2023年以来,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办理案件136宗,涉及案件标的总额46亿元。建成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集合公证、调解、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全品类8大服务功能于一体,实现涉侨公共法律服务一门式办理。推动江门市五邑公证处、台山市公证处入选司法部、外交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名单,与我国驻外196个使领馆共同开展远程公证办理业务,切实解决侨胞办证难等问题。上线“江门智慧司法”“江门涉外法律服务地图”微信小程序,提供6种在线申办法律服务、4316个本地法律服务机构和91个海外法律服务点的导航指引,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拉近海外华侨华人和侨都的“心”距离。
击鼓催征开新局,奋楫扬帆正当时
江门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纵深推进法治江门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示范区,让公平正义、安全安心与侨乡人民的美好生活一路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