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工厂”式就业扶贫车间(基地)蓬勃发展。该县船滩镇一厘服装厂企业主舒端平在服装行业浸淫多年,对行业特征十分了解,2017年初返乡创业的他打破常规用人模式,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允许村民把材料带回家自己加工。舒端平此举,吸引了那些无法抽出完整时间上班的群众,尤其是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此种模式被村民形象的称为“卫星工厂”。在现场核查了解情况后,武宁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大力开展宣传,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如今能够在家完成作业的就业扶贫车间(基地)都已采纳此种模式,星星之火呈现出燎原之势。位于该县官莲乡的莲花眼镜厂,也是“卫星工厂”的杰出代表。莲花眼镜厂除聘用专职职工外,还允许村民们兼职加工,该乡洪溪村一副食店老板陈某便是此项举措的受益者。乡下来往人少单靠副食店生意难以维持生计,在当地政府的介绍下他揽下了这个在家就能干的活,现在每月增收1500元左右,家庭经济情况明显好转。
“1+1+1”就业扶贫车间(基地)成高速靓丽风景。庐山西海高速服务区坐落在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东山村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围绕“贫困村全面出列、贫困户全面脱贫”的工作目标,由武宁东山湖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与庐山西海服务区共同设立“1+1+1”扶贫车间。“1+1+1”扶贫车间主要指“一个公司和一个服务区共同合作,培育和扶贫一批村民”。该扶贫车间利用高速服务区的天然优势,把农副产品和服务区区域优势结合,聘用附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高速服务区。一方面做好服务区的保洁安保和技工服务,另一方面推销当地农副产品,既解决了服务区用工难的问题,也给周边村民脱贫注入崭新的血液。
依托全国就业扶贫基地打造标准化厂房式扶贫车间。2017年6月份,武宁县的九江世明玻璃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这是对以往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成为日后更进一步的基础。鼓励、支持、引导建设厂房类就业扶贫车间(基地)是武宁县推进就业扶贫工作的一贯原则,为了更好指导其他厂房类就业扶贫车间(基地)建设,以九江世明玻璃有限公司为样板,建立融合党建与扶贫信息的展板和信息公示表,设立专门的娱乐活动室,专人管理关注建档立卡贫困职工,开展建档立卡贫困职工在岗培训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如今,武宁县24家厂房类就业扶贫车间(基地)基本实现了就业扶贫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吸纳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数量有了明显增长,贫困职工得到了公司的额外关注,平均月收入已超3000元,真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贫困劳动力在家就业的“卫星工厂”式,高速沿线的“1+1+1”式,以全国扶贫基地为样板的厂房式……各类扶贫车间(基地)在武宁县呈现出同步发展的态势,多元结构、亮点突出的就业扶贫车间(基地)已成为武宁县脱贫攻坚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