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已成为缓解就业总量压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也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为引导企业规范用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法维权,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立足自身职能,发挥牵头作用,以“六聚”提高“六力”,不断做好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工作。
一是聚议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增合力。制定印发《江门市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跨部门工作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季度汇报、应急联动等制度和开展联合工作等措施,各部门履职尽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压紧压实平台企业责任,切实推动有关政策落实落地,增强工作合力。
二是聚情营造新就业形态良好氛围添活力。落实《江门市关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邑新向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人社党建品牌活动,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等形式宣传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政策和工作中好的典型和做法的宣传,以典型示范带动工作和服务规范,落实对劳动者的安全宣传、法律服务、职业病防治等关心关爱等措施,加强爱心驿站等服务设施建设,营造社会关心关注关爱新就业形态的良好氛围,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工作添活力。
三是聚能拓展就业公共服务范围挖潜力。充分发挥全市305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健全市、县、镇、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成8个零工市场,为新就业形态平台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法律法规、信息发布、职业推荐、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创业就业等政策宣传咨询多元化服务功能,为外卖小哥、快递骑手等户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歇脚充电、茶水等贴心服务。推广互联网+就业服务,实现招聘信息的实时发布与共享,发布“智慧就业地图”,通过“粤省事”“五邑人社”或“江门e就业”等网上平台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提供企业招聘信息、零工岗位信息;落实就业登记承诺制,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指导平台企业合法招聘和依法用工,保障公平就业权利。
四是聚优完善社会保险服务加动力。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全员入保为目标,实施扩面提质计划,开展江门市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政策宣讲,联合市监、交通、邮政等部门加强行政指导、日常检查巡检、行政执法,压实平台企业责任,要求企业为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依法购买社保,优化社保购买办理流程,推行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厅联办”“跨省通办”,鼓励和引导没有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灵活就业的身份购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推动符合条件的新业态劳动者参加特定人员工伤保险,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截至2024年6月,全市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52万人,约31.15万人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五是聚合提升职业技能服务强能力。依托农村电商培训和创业就业基地,推广“互联网+”“职能+”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累计培训电商技能人才7345人次。完成涉及媒体运营、农村电商、网络快递、网络家政等新业态平台企业评价机构备案,可开展12个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共3206人次。建立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了由59名就业服务领域专家、企业家、各行各业等多方专业人士组成的职业指导专家库,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提供职业能力测评、生涯规划、职场适应、职场导航、简历诊断等服务。
六是聚力提高维权服务水平显“法”力。畅通线上线下维权渠道,新设“邑码维权”劳动权益线上平台,及时受理、回复劳动者投诉。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及时查处劳动违法违规行为。推广人社部“两指引一指南”,推进集体协商结合,建立健全平台企业内部调解组织机制;实行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四快”劳动仲裁办案机制,深化完善“仲裁+工会”“仲裁+法院”等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将调解贯穿于争议解决的全过程。创新裁审衔接模式,培育新业态就业群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开展青年仲裁员纠纷调解志愿服务等,构建多元纠纷大调解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