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把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聚焦重点难点,创新思路举措,持续绵绵发力,切实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一、以普惠公平为原则保障就业权益。一是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市、县、镇、村四级305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8个“零工市场”和10个“就业驿站”,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就业创业补贴政策,今年1-6月,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8.9万元。二是规范用工关系协议。推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订立指引(试行)》,落实平台企业责任,加强对劳动者从业报酬、从业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障、职业危害防护等基本劳动保障权益保护。三是保障基本报酬。通过宣传、检查、约谈、推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督促新业态企业建立健全与新业者工作任务、劳动强度等相匹配的报酬制度和调整机制,明确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等,保障劳动者基本报酬权。
二、以培训评价为手段拓展成长空间。一是开展新业态劳动者培训。开设直播带货技巧、平台运营管理等电商系列培训课程,共培训761人次。二是兑现培训补贴政策。2023年上半年,兑现新就业形态网上运营、网店美工等工种职业技能提升补贴56.92万元,惠及640人次。三是推进新业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已完成涉及媒体运营、农村电商、网络快递等新业态平台企业评价机构备案,可开展19个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023年上半年新增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共1432人次,2022以来累计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共3556人次。
三、以扩面优办为抓手落实社会保险待遇。全面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办法,试点实施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办法和职业伤害保险办法。截至目前,全市包括新业态从业人员在内的按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13.58万人,已有约25.86万人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医保。实施灵活就业特定人员单项参加工伤保险11.2万人,位居全省前列,发放职业伤害保障待遇251万元。
四、以畅通渠道为途径维护劳动权益。开通“邑码维权”劳动权益保护线上平台,压实各级劳动监察部门线下劳动保障维权职责,及时受理、回复包括新业态从业人员在内的劳动者投诉。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督促企业落实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及时查处劳动违法违规行为。培育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开展青年仲裁员纠纷调解志愿服务,构建多元纠纷大调解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