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一是坚持党建统领。以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和实施机关党建“五大行动”为抓手,深化“红色加速度”人社党建品牌创建,持续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三送”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建“赋能”人社民生保障事业提速增效。《党建引领聚力数字赋能,惠民便民“一卡通”直通民心》项目获第十届广东省市直机关“先锋杯”围绕中心项目二等奖。二是锻造坚强堡垒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设学习型机关,实施“每周一课”、青年理论学习沙龙、党群联学宣讲等凝心聚魂工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围绕稳就业、聚人才、保民生、防风险等人社重点任务打造“一支部一品牌”,实施“定心”“舒心”“暖心”等十大党建行动,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联动发展。三是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紧扣“根治欠薪”重点任务,建立市、县、镇(街道)人社部门和企业四方联动机制,组织开展“三个一百”根治欠薪专项行动,300多人次党员干部走访督导100余个在建工程项目落实整改120多项问题。组建党员义工先锋队,完善平战转换机制,累计派出党员义工支援基层社区开展核酸检测、文明城市创建、“三询问一完善”等工作500余人次,成为支援社区、服务群众的生力军。
(二)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8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一是保市场主体稳岗。实施3.0版“促进就业九条”并出台配套文件。出台一揽子援企纾困政策,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1.09亿元。做好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服务工作,受理企业诉求1384宗,为440家企业解决用工需求642人。对受疫情影响的43个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5386人次。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南宁社区获评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二是强化就业托底帮扶。实施“首席服务官+就业服务专员”服务,解决重点企业用工1.04万人次。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深挖7500个就业岗位、举办306场招聘会,率先推出无纸化赴外招聘服务。2022年江门生源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率超90%以上。开展就业困难群体“一人一策”兜底援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江门市豪爵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获评省级示范性就业帮扶基地。三是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出台“港澳青年一十百千万计划”,建成大广海湾青创智谷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全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新增港澳项目18个,带动港澳青年就业创业738人。实施“乐业五邑贷”,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47笔,金额6.34亿元。高质量打造全市创业孵化基地22家,累计创业带动就业1.14万人次,“双创园”入选“广东省港澳办第二批创新创业基地”。连续四年举办“乐业五邑”系列活动,我市代表项目首获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劳务品牌专项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三)擦亮“三项工程”金字招牌。全市开展“三项工程”培训5.35万人次,其中,“粤菜师傅”培训2555人次、“广东技工”培训4.13万人次、“南粤家政”培训9665人次。一是推动“粤菜师傅”工程品牌化发展。首批65名星级“粤菜师傅”挂牌执业,新增46名广东省星级“粤菜师傅”(其中四星级3名)。建设4条“美食名街”。发布167道名菜。78家“彩虹计划”创业店促进创业就业逾5000人次,年增创经济效益1.5亿元。二是推动“广东技工”工程扩容提质。开展补贴性培训4.13万人次。首次评选出“侨都十大工匠”9名、“侨都百优工匠”95名。鹤山国机南联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刘新华获授“第十六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江门市奔力达电路有限公司率先成为我市特级技师评聘试点。举办江门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735人次参与22项市级一类竞赛。“园区技校”项目建设技能人才培养载体108家,服务1186家重点企业,提升产业技术工人职业能力6205人次。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技能提升培训积分制,完成5.09万人次线上学习技能。开放公共实训资源为40家次企业、院校等培养技能人才提供培训鉴定服务5864人次。江门市技师学院荷塘新校区完成投资2.06亿元。引进江门市首个“中国船级社CCS”焊工认证项目。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机构207家。开发《新会柑种植与加工》《传统铸剑》《蛋雕制作》《灰塑制作》等4项非遗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标准。三是推动“南粤家政”工程高质量发展。完善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台山分基地投入运营。建成全省首家南粤家政(江门)产业研修院、3家省级家政服务诚信示范企业和40家“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大力打造“五心”“邑管家”品牌。南粤家政(江门)产业园累计入驻家政企业(项目)52个,累计带动就业1079人。高质量承办广东省第二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总决赛,江门市代表队取得了4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最佳新星奖的历史最好成绩,位居优秀团体奖第一名。
(四)持续推进“人才倍增”工程。新增产业工程师2688人。新增急需紧缺博士人才198人,其中,新进站博士后41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3375人。新增技能人才30418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2652人。一是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实现“倍增”。新增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23家,其中2家为国家级平台。二是创新实施“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举办江门市产业工程师暨博士博士后揭榜创新赛,促成7家企业和揭榜团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通过绿色通道破格申报中级工程师职称近200人,为过去两年总和的3.2倍。成立全省首个乡村工匠联盟,评选首批江门市乡村工匠首席工程师10人。累计1393人取得乡村工匠职称,约占全省总量四分之一。三是不断壮大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全市事业单位推出超3000个岗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其中聘用应届毕业生828人。支持事业单位考核招聘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学位的高层次人才27人。四是“三支一扶”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黎奕媚作为全省唯一代表获评国家人社部首批优秀职场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首次实现全市覆盖。五是港澳人才引育取得新突破。推动建立全市首家港澳高校人才供给基地,累计建成20家人才供给基地为我市引留高校毕业生。在省内率先制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考察工作指引,首次推出5个专业技术岗位面向港澳居民进行公开招聘,新聘用2名港澳籍高层次人才。推进江澳“一试两证”培训评价模式,2批次79名澳门居民抵江技能评价,77人通过考核获技能证书和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六是打造侨都人才立体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侨都人才立体化服务体系,建成人才安居乐业生态园系统,人才数据库信息增至112万条次,线上发放人才补贴超1.7亿元。线下推出首批28个人才服务点提供39项服务。
(五)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333.88万人次,同比增长2.97%。一是“降、缓、还、补”组合拳助企纾困。为全市企业减负社会保险费4.21亿元,16.03万家次企业“免申即享”各项社会保险补贴约6.92亿元。二是提高社保待遇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2446元/月,较2021年增加128元/月。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提高至94.82万元,较2021年提高8.2%。三是持续优化社保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社会保障卡“同号即时换卡”。持续完善全省首个可移动工伤预防VR智慧基地,探索建立工伤保险+商业保险联合调查机制。开展工伤预防培训,培训一线职工10061人。四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再上“新台阶”。全面建立16项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创新开展“三个一百”根治欠薪专项行动。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我市劳动力市场监管工作在2022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全省第4。五是基层调解仲裁服务展现“新作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7.04%,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全部在法定审限内结案。全市建成市级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9家。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成立劳动关系联处中心,成为全市率先建立的“区域性+多元化”争议调解组织,被人社部等多部门联合通报评为“2022年度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开展党建赋能行动。实施“凝心铸魂”行动,构建领导干部带头学、支部集中深入学、科室单位经常学、青年示范研讨学、行业联动扩展学、深入一线实践学“六学联动”机制,由“全员覆盖学”向“全员提升学”转化。实施“红色雁阵”行动,用好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干部轮岗交流等方式强化正向激励,为局党组选优配强干部、促进干部成长成才,进一步优化干部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实施“固本强基”行动,把落实机关党建“三个十条”责任清单作为重要抓手,以“五好六有”为标准,促进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增强全面过硬。实施“品牌赋能”行动,组织各党支部打造“一支部一品牌”,组织党员“百人行动”,促进人社惠民政策落地见效。
(二)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形成完善的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体系,稳定和扩大岗位供给。强化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困难人员的分级分类帮扶,营造各类群体公平就业、乐业敬业环境。打造“乐业五邑”创业生态体系,加快推动创业成果转化。推动广东厨艺技工学校创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持续推进“园区技校”项目,全面推广产业技能提升积分制,探索建设公共实训“1+N”体系,探索实施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赋能计划,打造“珠西技谷”。深化南粤家政“邑管家”品牌建设。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全面落实根治欠薪各项长效机制,营造公平公正、安心放心的就业环境。
(三)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依托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链接国家和省的资源,打造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创新示范平台。深化产业工程师聚集和卓越提升,筹建产业工程师联盟,实现引育、交流和协同创新常态化。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十大重点项目,培育高技能人才1.1万人。力争推动江门市技师学院荷塘校区建成投入使用,推进省市共建高水平技师学院。支持以技师学院标准,推动建设台山市技工学校新校区。深化江门市技师学院恩平智能制造学院“园区技校”共建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扎实做好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推出专门岗位招聘港澳居民。争创省级示范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进至少2家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快打造侨都人才立体化服务体系,升级“一站式”服务内容和人才管家项目,扩大服务事项覆盖面,实现人才服务“指尖办”、网上办,打造近悦远来人才服务生态。
(四)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引导无雇工个体工商户等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推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着力发展企业年金,做好个人养老金实施准备工作,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险待遇,落实基本养老待遇调整机制,实施失业保险金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联动,稳步提升工伤保险长期待遇。提升社保服务水平,打造工伤预防“江门样本”,探索在技工院校开设工伤预防课程。打造侨乡特色跨境办社保服务项目,推动社保经办“跨省通”“湾区通”“镇村通”。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卡在政务服务、就业创业、社会保险、财政补贴、金融服务、交通出行、文化体验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持续落实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排查防控机制,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