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建工作扎实有力。树牢全面从严治党人社总纲,在全市人社系统开展“红色加速度”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党支部项目包干制百日攻坚行动和党员干部组织力提升“百人行动”,走访服务全市100多家重点企事业单位、社区党组织300多次,指导推动3家企业、行业协会建立党支部,连续两个季度被评为党建”插旗亮牌“红旗单位。启动“红色指数”信息化系统建设,实施智慧党建工程。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行风建设“一号工程”,获得2020年度广东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优秀组织奖。严格落实市委巡察工作要求,扎实抓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二、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出台“援企减负12条”“引导务工人员返岗5条”“促进就业九条2.0版本”等政策,实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已为企业减免社保费33.5亿元。依托智慧人社信息平台,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8000多万元,惠及企业4000多家、劳动者近4万人,为7千多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2.53亿元,《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我市援企稳岗工作成效。疫情早期,通过政府组织包车、高铁专列等方式,为超过1000家企业组织接送1万多名员工返江返岗。为租车接回员工的企业和自行返回江门的员工发放交通补贴50多万元。组织我市3所技工院校逾1000名学生分赴100多家企业支援生产一线。组建五邑企业“复工战”HR先锋队,举办网络招聘会117场次。打造“邑企圆梦”线上直播招聘平台,48家重点企业线上宣讲,发布3100多个招聘岗位。着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十项行动”,加大基层服务项目招聘力度,扩大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毕业生规模。今年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8笔,贷款金额1.13亿元。举办第二届“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创客素质提升班。今年新认定2家返乡创业孵化基地。江门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评为“广东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我市在澳门设立全国首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澳门服务点,在香港和澳门分别设立港澳青年(江门)创新创业服务站。
三、“三项工程”成效明显。开展十项重点群体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前三季度,全市培训各类劳动者3万多人次。新增2家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2家省级“粤菜师傅”技能大师工作室。全省首创策划“粤菜师傅”工程彩虹计划餐饮创业项目,35家创业店投入运营,直接带动就业近300人。创新开展“粤菜师傅”省际技能培训,培训广西崇左、四川甘孜308名帮扶对象。启动“粤菜师傅+电商”、“粤菜师傅+旅游”、“粤菜师傅+农业”联盟,将“粤菜师傅”特色主题活动、技能竞赛活动与特色旅游、饮食、文化、农业资源推广相结合,促进乡村旅游业、饮食文化产业、农业融合发展。推进搭建“粤菜师傅-五邑面点”公共实训平台和开展“五邑菜系”职业技能培训标准研发、“粤菜师傅-五邑特色面点”技能竞赛、“粤菜师傅”师资提升能力培训、创业培训课程研发等系列工作。建设南粤家政(江门)产业园和南粤家政(江门)产业学院,推动成立江门市家政服务协会。研发并推广“南粤家政”(江门)数字化信息平台和“安心码”。探索“一试两证”鉴定模式,开展第二期“一试两证”妇婴护理培训班,26名学员通过考核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选取外海街道银泉社区作为“三社联动”家政示范社区建设点,通过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社工联动,打造“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家政服务”的全链条服务平台试点。举办11场“南粤家政”工程社区行活动,打响“安心家政”品牌。江门市贝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被评为2020年度“南粤家政”省级家政服务诚信示范企业。
四、人才引育亮点纷呈。实施“湾区人才”工程,组织18个留学归国人员项目开展资助评审,鼓励支持留学归国人员在我市创新创业;出台举荐补贴政策,发动社会力量举荐引进人才;组织4697家次用人单位开展产业人才需求调查。联系高校深化人才供给基地建设,新建人才供给基地3家。落实122名 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税财政优惠补贴受理工作。全市新增高层次人才2013人,发放高层次人才租房补贴、引进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补贴、实习生补贴等各类人才补贴约1950万元。落实“博士博士后汇聚计划”,新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家、博士工作站15家,新引进博士73人和在站博士后19人,兑现博士博士后政策性补贴约3500万元。成功承办广东“众创杯”之博士博士后创新赛。实施职称“牵引”工程,落实科技型企业家申报高级职称直通车制度,4名符合条件者提交申报;落实医务防疫人员职称评审激励政策,22名医务防疫人员取得高级职称;首开“双通道”职称政策宣讲,参与人员近6000人次。实施“农村电商”工程,开展“一村一品”带头人提升培训387人。实施“乡村工匠”工程,“乡村工匠”相关工种发证329人,推动开平市塘口镇建设广东省乡村振兴工匠培训基地。高标准运营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评“江门市十大网红打卡点”,加强江海分园建设,共引进人力资源机构41家。开展“三支一扶”扩容提质行动等六大行动,共招募“三支一扶”人员140人,同比增加133%。首创“红色加速营”培训班,提升“三支一扶”人员专业能力。
五、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平稳运行,达到预期改革目标和效果。扎实推进工伤预防工作,开展两期线上工伤预防公益云课堂,对重点企业开展16场上门现场互动与持续改善式工伤预防培训,共培训职工4600多人。全面提升基金风险防控能力和社保待遇水平。全省率先开通电子社保卡“C—B”医保扫码支付。设立江门市和蓬江区、新会区、开平市、鹤山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健全全市根治欠薪工作格局,全市未发生劳资纠纷重特大群体性事件和极端恶性事件,劳资领域总体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