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两藏”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精心打造民心工程。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把原来碎片化、设施不全、土地贫瘠的农田改造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良田,大大提升生产条件,让农民群众深深感受到实惠。
保障农业生产,72.54万亩高标准农田顺利交付
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履行农田建设管理职能,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理机制,制定项目推进链条图,围绕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推动项目立项、设计、审批、建设全链条提速。积极与多个部门沟通,全面梳理以往年度多部门实施、项目建设进度滞后、一些项目完工后多年还未验收的项目,协调解决堵点难题,以项目为单位逐个击破,推进项目进度,共完成竣工验收项目152个,共计面积72.54万亩,全部顺利交付使用,提升当地粮食产能,惠及50多个镇(街)的20多万户农户。
另外,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3个,总投资达2亿多元,项目区总面积8.62万亩,目前已全面开工,预计2022年3月可完工并交付使用,建成后预计可增产4000吨粮食,为明年粮食生产再助力。
吸纳农民参与,发挥农民的“主人翁”作用
市农业农村局在高标项目实施前、中、后期充分吸纳农户参与、汲取群众智慧,建成农民想用、能用、好用的高标准农田。
建设前,根据村委提出的建设需求,镇级摸底核实后申报,通过逐级上报的形式由县级统一建立项目储备库,同时根据上级部门部署和本地农业生产特点,在充分征得村委、村民同意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安排我市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最大限度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求。
建设中,充分发挥基层监管作用,夯实工程质量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镇、村部门相关人员共同监管项目施工,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工程质量和工程量均能符合要求,监督监理等部门尽职尽责。如鹤山聘用村民作为质量监督员,现场监督项目实施,及时提出工作质量问题和建议,让施工方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消除质量隐患。通过充分吸收当地农民的意见,接受村民监督,确保高标准农田工程真正成为惠及农户的民心工程。
建成后,充分调动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参与管护的积极性,落实管护资金,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由当地镇和村委安排专门管护人员,定期做好项目工程日常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发挥长久作用。
契合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以产业兴旺为导向,因地制宜,提升土地产出效益,让农民直接受益。
建设高产优质田,提高土地利用价值。指导项目区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设计和实施对应建设配套内容,改善生产条件,如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采取田块整合、拓宽田间道路、配建机耕板桥,助力粮食生产规模化;在水网密集地带增建排涝设施以应对沿海多变的季节气候;在项目区通过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播撒有机肥、种植紫云英等措施以提升耕地质量;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农业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高标准农田建设秉持生态理念,建设绿色高标准农田,如台山在硬化渠道配建“生物通道”,使灌区田间两栖动物可随意游离在广阔的田野之中。通过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提高了项目区土地利用价值,土地租金上涨。如海宴镇升平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从贫瘠“砂质田”已变身良田,稻子亩产由不到400斤上涨到800斤,从租不出去到租金涨至400-500元/亩,从过去很多被撂荒到农户抢着来耕种。
促进土地流转,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模推进土地整治,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带动下,全市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80%,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加速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了如陈皮、茶叶、丝苗米、亚热带水果等一大批地域优势产业,实现村民、集体、承包大户三方共赢。在高标准农田规模化建设推动下,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达70%以上,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户35万户,农业土地产出率超4500元/亩,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志坚、三级调研员黄伟民实地检查台山市海宴镇高标准农田项目阶段性完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