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关乎广东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广东靠什么补齐短板,蹚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谋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乡村发展的总愿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怎样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议》指出,要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等等。
考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远市视察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生态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式发展。然而,在看到珠三角地区的腾飞态势之时,不能忽视更为广阔的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短板如何变成“潜力板”,这是留给广东的必答之题。
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如何持续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如何抓住机遇持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开局之年,广东需要作答的还有很多。
范
粤北亿元淘宝县的崛起
如何让农产品顺利“走出去”?如何打通农村产品供应“最后一公里”?在清远英德市,创新性地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大众创业”的农村电商发展格局,顺利破解了这一困扰农村发展多年的大难题。
作为近些年迅速在粤北崛起的亿元淘宝县,英德市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农村电商发展层次和水平,让农村电商成为活跃农村经济、促进脱贫致富的“发展密码”。
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英德市成为广东省唯一被通报表扬为“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的地方”。
70后的电商人
70后的宋勇辉,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干了半辈子种植的他,怎么也想不到如今和“直播”“短视频”这类新生的事物打起交道来,成了一名不离手机的电商人。
2013年底,宋勇辉参加广东省“百万农民学电脑”粤北片区(清远)培训班,做起了电商。作为最早一批品尝到电商甜头的人,宋勇辉想带动更多农户一起走上致富路。2015年,他牵头组建了英德市果康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开始带动和引导周边农户一起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宋勇辉构建了“项目到户、资金入股、收益分红”的资产收益扶贫项目。通过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帮扶单位自筹资金等,共带动55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促进了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3000多元。此外,他还通过扶贫项目为贫困户提供长期务工岗位。
“农产品深加工后,可以提高附加值。像原本1元/斤的红薯制作成红薯干后,可以卖到15元/斤。”宋勇辉告诉《南方》杂志记者,2020年新的农产品深加工厂也已建成,可以加工红薯干、特色果干,能够满足周边三四个镇的生产加工需求。
如今,英德市果康源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50多户会员,带动农户种植作物500多亩。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合作社带动约200户480多人脱贫,户均增收3000元/年。
“2020年,我们线上销售额达到500多万元,占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宋勇辉介绍,现在光是开拓淘宝这一个渠道已经远远不够,他还组建了“三个90后工作室”,搭建直播团队,“玩”起了拼多多、小程序商城、抖音、快手等新渠道。
“1+N”电商扶贫产业体系
在清远英德,像宋勇辉这样的致富带头人越来越多。靠着“一张网”,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也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据英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涂志坚介绍,英德市创新电商扶贫模式,探索以电商产业园为依托,通过“电商+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电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电商+农户(贫困户)+特色产业”等合作模式,推进电商助农扶贫。
如今,英德市已经建立形成“1+N”电商扶贫产业体系,即“1”个电商产业园孵化基地,“N”个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如农村淘宝、新供销(即送网)电商服务站点等。以产业园孵化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合作社或贫困户将现有产品按照网络销售要求提升品质变成“网品”,通过“电商管渠道、合作社管标准、企业(贫困户)管生产”发展农产品电商销售。
《南方》杂志记者走进升级之后的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发现4000多平方米的园区里汇集了农特产品O2O体验馆、农村淘宝英德服务中心、电商服务中心、青年电商孵化中心、电商人才培训中心等“一馆八中心”的功能分区,成为集企业孵化、电商从业人员培训、品牌推广、展示交易、电商培训、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电商产业孵化基地。
据涂志坚介绍,在电商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下,英德市网络零售总额逐年攀升,由2016年的15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6亿元,年均增速20%。其中农村产品网络零售成效尤其突出,销售额由2016年的1.59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8.4亿元,农村产品网络零售年均增速74%。
截至2020年9月底,英德市累计发展电商企业206家,培育电商扶贫企业65家,带动贫困户就业或从事相关种植产业超4000人。此外,还依托英德市技术职业学校等多平台开设电商专业,目前已开设10期电商专业班,培养逾500人。
短板变“潜力板”
长期以来,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路上的最大短板。如何让短板变成“潜力板”?在英德,打造完善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已让这一短板日渐缩短,让过去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
做好农村电商,物流是关键。针对农产品储存时间相对短、要求高的特点,英德市高标准规划了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据悉,目前项目已经启动,前期投资1.2亿元,计划在英城、浛洸镇各建设一个约5000平方米的仓储物流中心。
涂志坚介绍,项目建成后将作为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集B2B和B2C仓储、农产品初加工、冷藏冷冻、快递分拨、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为本地企业和农户开展电商业务提供综合性仓储、物流、配送、信息等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现阶段英德市、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点建设也不断优化完善。目前,建有英德市电商产业园和新供销“即送网”网上超市两个市级电商服务中心。建有镇、村级服务站点249个,78个省定相对贫困村服务点覆盖率100%。
此外,英德市还开展树品牌、创名牌活动,拓宽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投入220万元支持12个农产品深加工企业、9个扶贫企业和8个乡村旅游企业发展,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把更多的农产品由商品变为“网货”。
目前,英德市有173个农产品品牌获SC认证,为产品品质提升和上行打下良好基础。以英德红茶为例,2019年全市茶叶网络销售规模超过4亿元,有效带动综合产值48亿元的英德红茶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的延伸。
如今,在英德,不断完善的农村电商生态圈,畅通了“上行”和“下行”的渠道。曾经的短板摇身成了优势,不断激发农村新活力。
策
总结脱贫攻坚广东精神 探索乡村振兴广东经验——专访广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危旭芳
当前,我国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交汇期。如何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南方》杂志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广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危旭芳。
做好观念、规划、政策衔接
《南方》杂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实现平稳过渡?
危旭芳:“十四五”时期,应针对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体制机制衔接不畅、衔接度同步度梗阻断链等问题,着重做好观念、规划、政策衔接。
首先,在观念衔接上,实现从“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其次,在规划衔接上,推动“多规合一”和“总分结合”;最后,在政策衔接上,变政策“悬崖效应”为“缓坡效应”。
以政策衔接为例,要统筹考虑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农村综合改革发展情况,做好体制机制和政策的有效衔接。要对原有一些突击性强、可推广性受限的具有“悬崖效应”的政策设计加以调整优化,拓展政策包容性,变政策“悬崖效应”为“缓坡效应”。
其一,做好“大扶贫”机制与“大振兴”格局的衔接。应借鉴脱贫攻坚形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探索打破乡镇地域限制,按照经济区、流域分布,连片整体推进,形成由“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转变的“大振兴”格局。其二,总结提炼脱贫攻坚广东精神,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广东经验。如探索“以社会扶贫共同体”为支撑的“嵌入型”扶贫模式;创新“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落实监督权”四权分置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常态化机制、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等。其三,在衔接过程中,要将“精准”原则贯穿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逐步推进、精准衔接。
内循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南方》杂志:“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一新格局下,乡村振兴如何进一步推进?
危旭芳:毋庸置疑,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农业农村至关重要。构建“双循环”,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从统计数据来看,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8.0%。消费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引擎。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1317亿元,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332亿元,增长9.0%。不难看出,乡村的增长速度和潜力大于城市。
发展乡村产业是重要一极,也是内循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从未来发展态势来看,近6亿农民收入在增长,为消费升级和多元化消费形成提供了基础;农业和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短板效应突出,这使得实施乡村振兴的机遇和潜力明显;现代农业经营规模化、产品加工化、生产服务化、交易网络化、农业自然文化资源整合化等新特征新趋势涌现,美食经济、养老经济、休闲经济、体验经济等方兴未艾,都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可能。
比如,“特色农业+数字乡村/农村电商”就是典型例证。据统计,2020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1010万,返乡入乡创业项目中60%以上具有创新因素,85%以上属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类型,55%运用“互联网+”等新模式,促进了直播直销等业态快速发展。消费市场的拉动,也将促进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内循环产业链有效运转,为乡村产业适应消费、引领消费、创造消费提供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