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更是民生所需。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脱贫攻坚一项重要内容。
去年初,湛江徐闻县一宗突发饮用水砷超标事件,引起省领导关注并多次批示;涉及吴川市6个村庄的集中供水问题,让省人大代表连续三年提交建议。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今年,省政府把“新增解决100万农村集中供水人口”列为省十件民生实事,把“全省行政村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省水利厅党组更是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抓紧落实。
时隔一年多,这一系列饮水安全问题解决进度如何?日前,《南方》杂志记者到湛江等地调研,追踪砷超标事件的后续解决情况,以及省人大代表的建议落实情况,聚焦广东如何啃下“硬骨头”,打好脱贫攻坚的农村饮水安全战。
水源置换,从源头解决砷超标
水龙头轻轻一扭,清澈的自来水潺潺流出。中午时分,家住徐闻县角尾乡徐家寨村的陈光慎拧开水龙头,在自家庭院里淘米洗菜。
“自从用上县城接过来的自来水,用起来方便,水的口感也好。”陈光慎露出淳朴的笑容。
徐闻县角尾乡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三面环海,因地形似一支角伸向大海而得名,曾是解放海南岛战役渡海作战的最前方。
这里距离徐闻县城30多公里,地势偏远,淡水资源缺乏,各村集中供水的水源长年都是靠打井抽取地下水。然而,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采、靠海等原因,在2019年3月一次水质监测中发现,包括角尾乡在内的5个乡镇32宗集中供水工程突发饮用水砷超标问题,共涉及4.39万农村人口。
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不容懈怠。
砷超标事件迅速引起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长马兴瑞、省委常委叶贞琴、时任副省长张光军等多次作出批示,要求立即排查处置整改。7月,马兴瑞再次作出批示,要求将此事列为省政府党组在主题教育期间解决重大问题清单,加大投入,彻底解决。
省水利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以及湛江市和徐闻县相关部门随即研究长远解决方案,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第一时间关停了32个砷超标取水点,逐一制订应急替代供水方案,通过扩网引接合格水、启用和新建水质符合饮用标准的浅层机井等方式,保障受影响地区群众的应急供水饮水。同时,决定从徐闻县城北水厂引水,通过地表水置换地下水方式,从源头上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湛江市水务局负责人提到,从县城城北水厂引水到角尾乡,需铺设86公里长的管道,沿线经过8个乡镇。按照正常程序,立项、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至少需要四五个月,但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通过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只用了30个工作日的时间,“多个部门一路开绿灯”。
2019年8月15日,项目全部立项审批工作完成,9月12日,工程开工建设。
项目总投资1.143亿元,其中,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各片区配水管网工程和高位调节水池,解决徐闻县5乡镇全部砷超标人口的供水问题。2019年11月25日,一期工程提前建成并试通水。
至此,从发现砷超标到置换水源、引水入村,仅用了8个月时间,受砷超标影响的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根本解决。
“再也不用为打井烦恼了。”陈光慎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以往打一口深井至少一个月,花费15万~25万元,而且海水腐蚀性强,顶多用上十几年,水质就会因为海水倒灌而变苦,只能另起新井。
目前,二期城北水厂扩建工程也处在最后收尾阶段,建成后可新增供水2万吨/日,满足40万人的用水量,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管网入村入户,人大建议终落实
在粤西粤东偏远地区的部分农村,由于水源分散不稳定、供水基础薄弱等,成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硬骨头”。
2016年以来,吴川市通过县城自来水厂管网延伸,解决了浅水镇镇区及周边前进、龙首等村的集中供水问题,但离镇区较远的余下6个行政村共78个自然村,由于人口居住分散,一直未能筹集足额资金进行建设。
浅水镇毗邻茂名茂南区、化州市,由于近年来小东江流域受到上游养殖及工业排放的污染,地表饮用水水质逐年变差,而该镇特殊的地质条件又使得地下水也难以利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安全隐患。
如何让当地群众尽快喝上干净自来水,引起了吴川当地省人大代表庞亚轩的关注。从2018年起,他连续三年提交《关于解决小东江流域吴川市浅水镇群众安全饮水的建议》,并奔走疾呼,引起各方重视。
面对无法找到本地合格饮用水源这个难题,省水利厅多次与当地水务局研究,最终确定了从浅水镇自来水厂通过管网延伸向余下6个行政村供水的方案。
2020年1月13日,这个被列入吴川市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第三期)的项目正式动工,7月底实现全面通水。浅水镇余下的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自来水覆盖,其中5个行政村同时实现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只有高栈行政村有21个自然村居住人口分散,管网投资大,暂时还未能通自来水。
9月底,省人大提案处、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水利厅联合赴湛江市复核调研人大建议办理情况,并实地走访了6个村的集中供水情况。
在浅水镇双塘村,村民李婆婆家后院打的水井已被弃置,以前每到雨天井水就会变得浑浊,要把水接到桶里静置沉淀几天,煮沸后才敢饮用。如今,干净健康的自来水通到家,李婆婆竖起大拇指:“再也不用苦恼水的问题了。”
“看到这6个行政村集中供水得到基本落实,我是比较满意的。作为省人大代表,就是希望帮助政府查漏补缺,更好地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庞亚轩在实地走访后向《南方》杂志记者表示。
行政村集中供水有望年底全覆盖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是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目标的重点之一,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南方》杂志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截至2020年9月底,2277个省定贫困村18996个20户以上自然村已基本实现集中供水覆盖,工作重点转入查漏补缺再提升阶段。
截至9月底,全省新增完成集中供水人口125万人,提前完成全年新增100万集中供水人口任务,并推动了2916个自然村集中供水工作的落实;全省已有19648个行政村实现集中供水,占比达99.5%,有望在今年底前达到100%的目标。
此外,广东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全面建立,全省104个县(市、区)以及4328处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已全部落实“三个责任、三项制度”。为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广东省水利厅积极谋划实施广东省农村供水改革,拟以县域为单元,建立农村供水统管机制,加大农村规模化工程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深呼吸
打通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水安全乃民生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
2011年至2018年实施的《广东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方案》,主要解决了行政村通自来水,并推进具备通水条件的自然村通自来水和供水入户工作。2018年之后,广东把全面推进自然村集中供水和入户工作,作为提升农村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的主要方向。
与此同时,贫困偏远地区的供水设施老旧、水质不稳定、地下水超采、管护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仍不容忽视。这些都事关群众利益,只有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才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汩汩清水润民心,一泓清泉进农家。
帮助老百姓接通安全水、放心水,将卫生干净的安全水引入千家万户,既是职责所在,也是民心所向。
加快谋划“十四五”时期农村供水改革发展,强化农村供水工程监管,加上资金、政策、机制等多方支持,为广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筑起“防护墙”,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才能真正打通农村饮水安全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