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经验案例(之二)
需求导向 精准发力
——新会区推动“社工+扶贫”模式取得实效
新会区从2015年开始试点开展社工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2016年投入112万,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了彩虹社工中心等6家社工机构作为补充介入精准帮扶工作。目前,社工服务覆盖全区12个镇(街、区),对938户2992贫困人口进行跟踪帮扶。其中,新会彩虹社工中心作为新会区首家社工机构,从2013年开始,依托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江门市公益创投、长者食堂等项目和平台,在不同的领域开展扶贫济困服务,并从2015年开始,在会城街道、睦洲镇开展系统化介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到目前为止,彩虹社工透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精准扶贫服务覆盖会城、经济开发区、睦洲、崖门、沙堆五个镇(街)的扶贫家庭368户1202人。
一、政府精准扶贫的有效补充
社工中心通过打造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效机制,激发扶贫家庭脱贫意识,挖掘潜能和优势,增强致富的内在动力和信心。在帮扶方式上,社工充当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为扶贫对象提供家庭辅导和情绪支援服务,提升脱贫意愿,并主动做好就业、生产、医疗、教育、救助等优惠政策对接者。在资源运用方面,社工在政府行政指令调配资源的基础上,搭建起资源整合平台,链接养老、助残等其它社会服务项目资源,以及社会热心企业、人士资源,为困难户提供更强力的支持。同时社工结合自身在扶贫工作的第三方作用,协助扶贫对象克服“等、靠、要”思想,自动发挖市场和自身的积极要素,充当市场资源的链接者。社工还充当社会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将社会各种资源、力量通过项目化、品牌化的方式,提高社会公益资源的使用效率,真正满足贫困户的需求,促进需求与资源间的有效对接、互动。
二、精细管理强化了精准扶贫基础
只有精细管理才能精准地服务。彩虹社工在服务过程中除了专业地评估扶贫家庭需求和问题外,还要动态地关注他们在不同家庭周期的变化,及时进行分类、排序,确定当下哪些需求要优先满足,哪些问题要优先解决。并通过数据和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分析,调整介入方向,评估服务成效。会城街道天马村村医叶伯73岁,53岁才结婚育有一儿一女。小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残疾二级的他,身残志坚,年轻时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毕业,成为一名乡村医生。2014年因车祸导致半身不遂且未能获得赔偿,情绪一度低落,生活也陷入困顿。社工通过联系驻村律师申请法律援助,顺利追索回7万余元的车祸补偿款,帮助其家庭顺利渡过难关。其后社工持续提供家庭关系调适,强化妻子儿女对家庭的关心和照顾;开展康复训练支援,促进其逐步实现生活自理;鼓励其发挥所长参与义工服务,提升社会参与。在共同努力下,该家庭于2016年顺利脱贫。
三、突出扶志提升了精准帮扶效果
在服务过程中,彩虹社工运用社会生态系统、赋权、抗逆力等理念,注重重建家庭内生动力,通过激发扶贫户的脱贫意识,发掘自身潜能,学习谋生技能,发展生计项目等方式,消除救助依赖。睦洲镇莲子塘村42岁的扶贫户林某,身患二级精神残疾;妻子打散工,父母年迈无劳力,家庭负担沉重,户主不堪重压逃避家庭压力和责任,儿子就读职中曾一度想退学。社工介入后,联系区第三人民医院,引导林某按医生要求坚持服药,稳定病情,同时与儿子分析退学对家庭影响和个人前途利弊,坚定其继续求学的信念,并借此激励林某要敢于面对经济压力,积极承担家庭责任;除了通过日常农资购置、低保、残补、助学、保险等补贴维持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外,还考虑到林某有养鱼经验,镇扶贫办、村委会、社工通过引导,鼓励其通过养鱼增加家庭的收入。为此,镇扶贫办和村委会在鱼塘选点、改造等给予了支持,社工也发动村内其他养殖户,给予技术、管理、销售方面的指导。通过各方努力和支持,增加了林某养鱼脱贫的信心,目前,其投包的鱼塘正在改造当中。
四、精准发力实现了精准脱贫目标
彩虹社工在充分评估贫困家庭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协调、沟通、发布、整合,在受助对象真实需求,与政府部门优惠政策、社会公益资源、市场准入渠道之间搭建了对接桥梁,帮助扶贫对象在生活、教育、医疗、救助、就业、创业、金融、产业等方面得到支持和帮助,并调动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专业力量和志愿者为扶贫对象提供针对性服务,将传统扶贫的“放水漫灌”转为“输水滴灌”。此外,还通过调节扶贫家庭和社会关系,重构社会支持网络,使其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区和社会环境。居住在会城街道北门社区的许某46岁,2013年3月确诊为脊椎恶性肿瘤,手术过后一直瘫痪不能自理,靠妻子在家照顾。经济和照顾的负担,使这个家庭承受沉重的压力。彩虹社工通过坚持定期探访,疏导各个家庭成员的负面情绪,并积极争取部门和社区的帮扶。通过各方积极介入帮助,该扶贫户在治疗费、医疗养老保险、家庭病床、女儿学费、就业等方面得到持续的帮扶,照顾压力也得到一定的舒缓。目前女儿已完成护士专业的实习,即将就业。(新会区扶贫办供稿)
报:省扶贫办、江门市四套班子成员、市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
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各市(区)政府、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