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成效】
◆江门市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江门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彩虹计划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江门市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近年来,江门市坚持把农村厕所改造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抓手,在全面完成农村厕所问题摸排工作和国家改厕三年行动任务的同时,及时将工作重点由“建厕”向“管厕”转变,制订《江门市农村厕所管护长效工作指引》,健全农村公厕日常管护制度,稳步有序推动农村“厕所革命”不断深化,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整治问题公厕194座,问题户厕771户,累计建成农村卫生户厕48.5万余户,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建成卫生公厕7540座,基本实现每个自然村按实际需求建设1座标准化公厕的目标。
一、建立工作制度,确认责任主体。一是实行“市指导、县管理、镇落实、村负责”的制度模式、各县(市、区)协调管理辖区内农村厕所的新改建和后续管护工作,引导各地建立村规民约制度,将农村厕所管护、爱护公物纳入村规民约,教育群众文明如厕、爱护公厕。二是按照“谁建设、谁监管,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由各镇、村负责辖区内农村公厕的后续管护工作。对于已完成无害化改造的户厕,按照“谁所有、谁负责,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由农户自行管护,村负责监管粪污处理,发现渗漏或直排及时督促所有者或使用者落实整改。
二、制定工作标准,明确具体要求。一是要求农村户厕做到“三有三无一处理”(即有厕屋、有门窗、有合格三格化粪池;无蝇蛆、无臭味、无化粪池渗漏或直排;粪便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村公厕以无垃圾、无堆积物、无积水、无杂物等为标准,达到环境卫生整洁有序。二是以镇(街道)为单元将农村公厕进行登记造册,明确监管责任人和清扫责任人,做到责任明确、定期清扫,在公厕显眼位置张贴公厕管理制度、公厕管护标识标牌。同时,完善设施标识规范设置,在公厕悬挂醒目而规范的男女厕所标志牌、指向牌和提醒牌,方便群众或外来人员寻找使用。如蓬江区在全区261间农村公厕路口设置乡村公厕标识指示牌,在旅游景区公厕安装人脸识别供纸机,切实解决服务旅游者和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
三、组建工作队伍,落实管护人员。一是针对农村公厕管护,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引入市场运作模式,组建农村改厕后续管护队伍,确定专职管护人员,公布改厕后续管护服务电话,由管护单位具体承担厕所卫生保洁、厕具损坏的维修、粪液清掏和无害化处理。针对尚不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的乡镇,鼓励开发公益性岗位和通过增加村庄保洁员待遇的方式,由村庄保洁员兼职公厕保洁员或由村庄保洁队负责管护服务工作。如蓬江区建立“区级统筹、镇(街)监管、村组具体负责”的农村公厕管护模式,安排低收入群众专职或兼职公厕保洁员,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农村公厕管护队伍。二是定期对农村公厕设备设施、无障碍设施和其他功能性辅助设施进行巡检维护,确保设施、标识完好,排水、排污管道通畅。同时,在村务公开栏或村庄显著位置公布改厕服务电话,方便群众及时联系专业队伍上门开展改后厕所的维修维护。如台山市斗山镇建立农村厕所分级网格化巡查管理制度,将村庄和公厕保洁纳入驻村工作队日常巡查工作。鹤山市沙坪街道统筹城乡公厕管护,实现了“城乡一把扫”。
四、设立工作经费,多元筹集资金。一是按照市县适当补助、镇村筹集为主、村小组合理统筹,有条件的村通过村集体收入或村民合理付费,多途径落实农村厕所长效管护费用,确保农村厕所管养到位。如鹤山市按照每条自然村县财政安排1万元、镇财政安排不少于1万元、村自筹不少于2000元的标准,每年县镇村三级共投入2442万元用将农村公厕长效管护。台山市赤溪镇借助华侨、乡贤等捐资,成立村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金,用于村庄和公厕保洁。二是支持各地统筹安排涉农资金用于农村厕所管护,并创新多元化投入方式,鼓励和发动爱心企业、乡贤等出资、出力支持管护工作。农村公厕按“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由镇、村负责筹集管护资金;农村户厕按照“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管护经费由农户自行负责。如恩平市按照每年每个行政村补助1万元的标准,安排1120万元用于农村公厕的运维与管理,实现1627条自然村“一村一保洁员”“一厕所一专人负责”,同时建立保洁工作年度考核奖励机制,安排33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激发村民比学赶超,充分调动参与村庄、厕所保洁的积极性。
五、提供技术手段,做好粪污处理。一是鼓励农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收集粪渣、粪液、通过沤肥等方式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就近使用,还土还田。同时,结合农村“四小园”建设,将有机肥优先用于农村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等蔬菜、花卉、树木的管养。如蓬江区建立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27座、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76座,对农村公厕尾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将处理达标后尾水用于农田灌溉、绿化回用或生态补水。二是把粪污处理同农村污水集中治理有机结合,对于已建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将有条件的户厕和公厕粪污引入污水处理终端或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达到水质净化。如鹤山市结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56个建设项目,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逐步推动厕所粪污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利用。
江门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彩虹计划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粤菜师傅”是广东省促就业、保民生的三项工程之一,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江门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首创“粤菜师傅”彩虹计划餐饮创业项目,延伸和拓展“粤菜师傅”,推动“粤菜师傅”工程向纵深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彩虹计划”,寓意江门五邑地区四市三区如彩虹的七种颜色般,既各有其美,又相得益彰。
一、紧扣“稳就业、保民生”,全力为群众办实事
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杠杆”作用,加大粤菜餐饮创业专项扶持力度,降低餐饮创业门槛。一是以“人”为基,推进“双统筹”工作深入发展。组织开展江门特色饮食文化和传统江门风味菜制作技艺人才培养,建立职业资格评价、专项能力考核等多层次评价体系,全市5108人通过各类鉴定考试、人才评价方式获得“粤菜师傅”相关证书,促进“六稳”“六保”发展,解决就业“大问题”。二是以“店”为点,促进“大循环”发展。截至2021前三季度,累计扶持65家餐饮项目创业店开店经营,月营业额超50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超200人,间接带动就业近3000人。对开办“彩虹计划”江门侨乡菜标准化创业店,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新晋粤菜师傅予以最高10万元创业扶持补贴。预计至2022年将扶持130家彩虹创业店开业,刺激消费增长、带动更大规模就业,满足民生“大需求”,实现美好小康生活“彩虹梦”,形成江门特色“粤菜师傅”创业带动就业品牌。三是以“农”为材,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助力精准扶贫。“彩虹计划”餐饮创业店采购当地农村产品食材,带动农户农产品种养殖规模增大,加快餐饮经营和农产品资源融合发展,拉动衍生产业链条经济增长,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利用“小切口”推动“大变化”。今年以来,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央广网、中新社、南方日报等近20家各级媒体先后报道30多次,并在南方日报作头版宣传刊登,在社会各界获得广泛关注。四是以“侨”为桥,弘扬江门市粤菜餐饮文化。充分发挥江门海外华侨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第一侨乡优势,培养粤菜师傅走出国门,传播江门粤菜美食文化,宣传江门亮丽名片,展现中国首个“世界名厨之乡”的魅力。
二、推行“规范化、产业化”,打造创新人才队伍
围绕江门侨乡菜建立标准化粤菜技能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江门“粤菜师傅”就业创业技能水平。一是制作标准化教材。将食材采集、工艺流程、菜品质量等纳入江门侨乡菜烹饪职业培训常规课程,制定江门特色宴席和特色菜品制作标准,将本地特色美食烹饪技艺融入“粤菜师傅”培训。二是实施规范化考评。结合江门特色饮食文化和传统江门菜风味特色制作技艺,在“广府风味菜烹饪”“广式点心制作”“广东烧味制作”三个专项职业能力分类中,开发江门菜地方特色模块试题,建立江门特色职业资格评价、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层次评价体系。三是加强产业化培训。依托江门市技师学院、新会技师学院、台山厨艺技工学校等粤菜师傅省级培训基地,为有意从事粤菜就业创业人员提供烹饪技能、创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粤菜师傅烹饪技能水平、电商创业水平,发掘、培养一批多元化发展的粤菜名点名厨。四是深挖粤菜新内涵。成立江门市“粤菜师傅”研修院,研究粤菜文化,创新粤菜制作工艺,定期向粤菜师傅彩虹店推送新粤菜、新品种、新口味,持续助力彩虹计划内涵发展。
三、促进“多元化、融合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以“彩虹计划”创业项目为载体,上游对接食材供应方,中游支撑粤菜餐饮业,下游链接旅游文化及休闲娱乐,为衍生产业链条效应创造机遇。一是推动“粤菜师傅+旅游”融合。依托江门特色乡村旅游景点就近开设彩虹计划创业店,并在店内展示当地乡村旅游文化,使粤菜美食与民俗文化、农业观光休闲相结合,形成粤菜美食旅游精品线路。组织景区、餐饮、院校等成立“粤菜师傅+旅游”联盟,传承和提升烹饪厨艺技能,打造美食特色餐饮店,集聚游客人气,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二是推动“粤菜师傅+农业”融合。鼓励彩虹计划创业店与江门特色食材供应商合作对接,优先批量采用本地水果、蔬菜、水产、禽畜等粤菜食材,推动农餐对接、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形成“粤菜师傅+食材供应链”模式,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粤菜乡村产业生态名片。三是推动“粤菜师傅+电商”融合。建立政府、企业、协会三方参与的“粤菜师傅+电商”产训合作联盟,组织粤菜行业协会与电商协会、电商运营平台签订“粤菜师傅+电商”产训合作框架协议,多方合作开展“粤菜师傅+电商”职业技能培训和粤菜餐饮服务线上运营合作,助力农餐行业拓展线上线下销售经营渠道。通过“互联网+”促进粤菜企业与消费者实现精准对接,多渠道提高经营效益,推进农业与餐饮业融合成链,促进乡村脱贫攻坚,结合线上营销模式,大力促进粤菜餐饮经营与江门市特有的乡村旅游特色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相结合,深入推广乡村本土特色菜,推动与餐饮服务、农业种养、食品加工、电商物流、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带动“粤菜师傅+物流”融合。以彩虹计划餐饮连锁店为载体,推动农产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实现运输、储藏、加工、装卸、包装、流通和信息处理等产业链有机结合,带动实现物流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