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掌握耕地质量现状及地力动态变化规律,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提高耕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江门市2019年度积极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现将耕地质量监测情况简报如下:
一、监测点基本情况
2019年度,江门市共设耕地质量监测点25个(比上年新增一个省级主点),其中国家点1个,省级主点5个,省级副点18个,市级点1个,基本上覆盖了全市主要的农产品产区。监测点在各市(区)分布情况如表1
表1.监测点分布情况
单位:个
二、监测点土壤理化性状指标
(一)土壤有机质
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划分(如图1所示),全市监测点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30.04g/kg,属中上水平。监测点有机质含量属一级(>40g/kg)的比例为16%、二级(30~40g/kg)的比例为20%、三级(20~30g/kg)的比例为52%、四级(10~20g/kg)的比例为12%,未见五(6~10g/kg)、六级(<6g/kg)。
(二)土壤全氮
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划分(如图2所示),全市监测点土壤全氮平均值为1.72g/kg,属高水平。监测点土壤全氮含量属一级(>2g/kg)的比例为28%、二级(1.5-2.0g/kg)的比例为24%、三级(1.0-1.5g/kg)的比例为48%。未见四级(0.75-1.0g/kg)、五级(0.5-0.75g/kg)、六级(<0.5g/kg)。
(三)土壤碱解氮
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划分(详见图3),全市监测点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值为151.5mg/kg,属极高水平。监测点土壤碱解氮含量属一级(>150 mg/kg)的比例为56%、二级(120-150mg/kg)的比例为16%、三级(90-120 mg/kg)的比例为28%、未见四级(60-90 mg/kg)、五级(30-60 mg/kg)、六级(<30 mg/kg)。
(四)土壤有效磷
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划分(详见图4),全市监测点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46.2mg/kg,属极高水平。监测点土壤有效磷含量属一级(>40 mg/kg)的比例为40%、二级(20-40mg/kg)的比例为16%、三级(10-20 mg/kg)的比例为8%、四级(5-10mg/kg)比例为24%、五级(3-5mg/kg)比例为4%、六级(<3 mg/kg)比例为8%。
(五)土壤速效钾
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划分(详见图5),全市监测点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100.8mg/kg,属中等水平。监测点土壤速效钾含量属一级(>200 mg/kg)的比例为8%、二级(150-200mg/kg)的比例为12%、三级(100-150 mg/kg)的比例为12%、四级(50-100mg/kg)比例为40%、五级(30-50mg/kg)比例为20%、六级(<3 0mg/kg)比例为8%。
(六)土壤pH值
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划分(详见图6),全市监测点土壤pH值平均为5.5,属酸性土壤。监测点土壤PH属酸性(4.5-5.5)的比例为48%、微 酸(5.5-6.5)的比例为52%、未见强 酸(<4.5)、中性(6.5-7.5)和微碱性(7.5-8.5)。
三、与去年监测数据的对比
2018、2019两年的全市监测点土壤化验数据均值如表2。从表中可见,与2018年比较,有机质略升、氮含量上升、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下降、pH值持平。
表2 2018-2019年江门市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化验结果
四、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分析
2019年江门市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可概括为“有机质和氮含量较高、磷极高,钾中等,pH值偏酸”。较为明显的是监测点有机质含量有所上升,有效磷和速效钾呈下降趋势,这与近年来加大商品有机肥推广、大力开展化肥减量行动有关。pH值多年来变化不大。
五、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江门市开展了化肥减量和培肥地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但耕地质量还是受到一些客观因素制约:
(一)本地气候温暖多雨,土壤风化淋溶作用强烈,土壤多呈酸性。
(二)农户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长年连作,且大量施用化肥,种植结构单一,土壤得不到休耕,缺少有效的恢复时间,土壤容易板结和盐渍化。
(三)近年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不少农户为了节省人工,施肥以撒施为主,施后没有进行必要的覆土,使肥料长期露晒在地表,肥料易挥发,降低了肥料利用率,遇上大雨冲刷淋溶时,造成肥料大量流失。
六、提高耕地质量的方法与对策
江门市气候条件较优越、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土壤较肥沃,耕地利用强度大、复种指数高,肥料投入水平高,属于都市农业生产区。本地耕地质量主要问题是土壤酸化、有机质下降以及化肥不合理施用造成的土壤养分失调,菜地盐渍化趋势加剧。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治理措施是推广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实施“一改一培”,“一改”是改良酸性土壤,因地制宜,力推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化肥用量,从源头上控制滥施化肥导致的土壤酸化趋势,施用土壤调理剂,提高酸化土壤的 pH 值; “一培”主要是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合理轮作等培肥地力措施。同时,要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示范推广缓(控)释肥料、液体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推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