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④】他放弃安逸富足生活 带领乡亲再续“甜蜜的事业”
- 发布时间:2021-02-05 10:01:56
- 来源:市农业信息中心
- 字体【大中小】
-
讲起1979年的老电影《甜蜜的事业》,江门人无人不知,都引以为傲,因为影片讲述的就是当时新会县会城镇某糖厂发生的农村家庭故事。江门五邑特别是新会,过去河网密布、土地肥沃,一直有种植甘蔗的传统,国家“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江门甘蔗化工厂”,厂名由周总理亲自题写,闻名全国。
黎锡强, “广东乡村创富好青年”,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新会人,一位忙着带领乡亲奔康致富,再续“甜蜜的事业”的“新农人”。由于在山东青岛读书,大学毕业后,他与山东女友留在美丽的青岛,有着体面的工作,过着富足的生活。但小时候的一个梦想,一直使他挥之不去,于是2011年毅然返乡创业,当起了蔗农。现在,他不仅是江门市新会区水润果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还是江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会长和江门市水果行业协会副会长,而且当上江门市人大代表。
黎锡强出身于新会双水镇的一个普通蔗农家庭,从小目睹了种蔗的各种艰辛,他记得读初中时的一年甘蔗滞销,看着父母、同村村民望着一片片蔗林哀叹,黎锡强内心感到无比的悲痛,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很沉闷,家里没有钱,谁都开心不起来”,那时黎锡强就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带着村民走出贫穷。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双水开始种植黄皮果蔗,至今已超过20年历史,在2006年之前黄皮果蔗价格一直徘徊在2到4毛之间,价格比黑皮甘蔗便宜,农户种植黄皮果蔗除去成本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收入仅够养家糊口,有的农户小孩上学都要借钱,如果遇到滞销,价格更是低到每斤7分钱,扣除请人收砍甘蔗费用,几乎是血本无归,白白辛苦一年。
从2005年刚接触互联网开始,黎锡强就敏锐的发觉到,可以通过网络去发布信息,来宣传家乡新会的黄皮果蔗。由于他在各大网络平台不懈的勤奋努力,换来了大量客户的信任。之后每年他都会利用春节假期的时间,留在家乡帮助村民卖甘蔗,年复一年,从未改变。2011年他毅然放弃在青岛丰厚的收入和优渥的生活,回到了家乡新会从事黄皮果蔗的种植销售、初加工和研究。创业相当不容易,他先后经历了百年不遇的严寒,经历了两次台风的侵袭,经历了令人心痛的甘蔗红心病,损失惨重,但他从未放弃过前进的脚步。他认为每一次磨难都是一个新的发展机会,他不断完善着自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的事业越做越顺,现在他带领的合作社社员有109名,带动周边农户800多户,由于诚信经营,宣传到位,所以客户多,果蔗销路好,社员农户这几年因为种甘蔗而尝到甜头,均已脱贫致富,纷纷在城里买房买车,过上富裕生活。在他“农业革命”思想,和发展“纯生态农产品”理念的影响下,新会双水黄皮果蔗已朝着做大做强的方向快速发展起来。
去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关键时期,也正是甘蔗春种和销售的季节,身为水润甘蔗合作社理事长的江门人大代表黎锡强一直都在忙碌着。疫情期间,他走进田头亲自为社员农户指导甘蔗种植技术,提醒他们注意做好防疫防控工作,他还积极帮助300多户蔗农社员联系销售渠道,避免因受疫情影响而引起的交通不便导致甘蔗滞销的情况。记者见到,一车车的甘蔗不停运出,新的蔗苗也陆续种下,这里承载了黎锡强和蔗农们的“甜蜜希望”。
黎锡强除了是甘蔗合作社理事长,还是江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会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带头起草《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倡议书》,号召会员响应上级部署、科学防疫,竭尽全力支持稳产保供,尽最大努力配合政府宣传疫情防控工作。此外,他还发挥人大代表的引领作用,除带头捐款外,还积极发动会员捐款支援在抗疫前线的工作人员。在其发动下,联合会共筹得善款2万多元,已全部用于购买医用物资,并先后送达江门市中心医院和会城街道北门社区。
在去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黎锡强挺身而出、战斗在前,送技术到田头,送物资到前线,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为一线抗疫人员加油,充分践行“人民代表为人民”的使命。谈起去年的这段经历,笑容一直洋溢在脸上。“人大代表要有个样”,他微笑着表示,“我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好人大代表的本职职责,带领社员和联合会的会员做好他们的农业生产工作,利用我所学的知识,灌输给我的社员,继续做好销售工作,让乡亲们通过勤劳富起来,日子越过越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