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赏稻田绿波起伏,水清草茂鱼鸟欢;夏观荷塘花开成海,“三夹腾龙”尽显“功夫水乡”魅力;秋享落日余晖,头度桥、二度桥上村民欢笑声不绝;冬望河湖起落,水甜土腴之色不改……这里所描述的,正是坐落于鹤山古劳东南一隅的600年古村——上升村。这里,鱼塘与耕地交织,小洋楼与古侨屋错落,是“广东名村”“广东省古村落”。这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众多,侨情深厚,侨风满满,是江门著名侨村。
如今,一幅村美民富的新画卷正在上升村徐徐展开。
近年来,上升村坚持“党建红色引领、聚力侨乡发展、推进美丽乡村”的发展思路,主动作为,通过开展“党建+侨建”,融入“侨”元素,突出“侨”文化,办好“侨”事务,为建设“美丽侨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盘活“侨”元素
描绘富民兴村美丽画卷
投入260万元完成辖区33条自然村环境卫生整治,动员村民群众打造村中“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投入420万元疏浚河道,还原大美生态,重塑梦里水乡,留住侨村乡愁;2020年投资1200万元全面铺开对其余自然村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从源头上保护美丽侨村……
水清、岸绿、景美,人居环境治理擦亮侨村底色,越来越多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寻根问祖、归乡旅游、深度融入。不仅如此,美丽侨村建设,还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产业振兴动力源。
水产养殖是上升村支柱产业,也是侨村振兴的重点。近年来,河涌水质的明显改善,使水产养殖业也随之优化提升。受港澳归乡同胞启发,上升村民积极转型养殖品种,从经济效益不高的传统四大家鱼,转为经济效益较高的桂花鱼、笋壳鱼、鳗鱼等。
上升村光明二队的温柏坚今年32岁,原来在沙坪街道镇南工业区某五金厂工作,月收入约5000多元。2019年,他放弃稳定的工作,回村从事水产养殖。现在,他承包的鱼塘年产值约230多万元,每年净利润达21万元。“这比我之前在工厂的年收入高多了。”温柏坚高兴地说。
上升村不仅物产丰饶,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利用资源优势,上升村以点带面率先打造了“王泽邦(王老吉)故居—南湾祖(石板桥)片区”“头度桥—二度桥—榕树仔片区”“三孖楼—黄百鸣祖居—水墨艺术民宿片区”等美丽侨村旅游示范点,涵养“红”基因、用活“侨”元素。
目前,33条自然村全面推动、全域创建,成功入选“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第二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
如,上升村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夹腾龙”的发源地,三夹龙舟文化公园建成后,上升村民、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更是把龙舟文化活动越做越大,并以此为“中心点”,带动周边各村纷纷举办起如“外嫁女回乡省亲”“侨胞共此时”等一系列各色各样的文体活动。
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一代一代上升村民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接续奋斗,使侨村人居环境美丽蝶变,侨民居、侨建筑、侨文物焕发活力,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
深化“侨”服务
打造家门口侨务服务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
近年来,上升村党总支积极抓好基层治理,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加有力,成功打造“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村”,获评“鹤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促使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与基层治理机制有机衔接、良性互动。治理效能更加突出。
在班子建设上,上升村主动改善村“两委”干部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引导热爱乡村、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村一级实践锻炼,鼓励村级经济合作社吸收涉农院校毕业生,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吸引人才资源回流,不断壮大乡村实用人才队伍,实现农业人才“培训”到“培育”的转变。
“凝侨心、聚侨力、解侨困”,坚持党建带侨建,抓好为侨服务,是上升村党总支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一抹亮色。
其中,上升村着力打造侨务服务专人专班,配备侨务联络员,具体负责侨务日常工作,成立志愿服务队,以服务归侨侨眷为切入点,将服务归侨侨眷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清单,关爱上门关心到家,对村内年长和独居侨眷及生活有困难、身体有疾病的贫困归侨侨眷进行定期慰问。
打造家门口侨务服务圈,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法治宣传公园、老年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法律咨询服务、志愿服务站等基础建设,利用春节、元宵、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举办文明实践活动,以“侨”为桥,讲好“侨故事”,丰富归侨侨眷的文化生活。
打造侨乡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同心圆”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室,以及“党史学习教育侨资源现场实践基地”,以“爱国、爱乡、爱家”为主题,通过实物陈列、图文展示,完整地展示了古劳水乡文化、龙舟文化、侨胞文化等发展历程,引领参观群众一同品读华侨的奋斗故事,接受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和党史、侨史教育。
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上升村侨胞无法返乡探亲,该村主动打造线上“云关怀”、线下解难题新思路,加大对留守侨眷的关爱力度,发放防疫温暖包到人,还为年长、独居归侨侨眷提供购置食物、生活用品等服务,及时发送照片、视频等给其海外的亲人。
经过此次疫情考验,侨务干部与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心贴得更近,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家乡建设汇聚起更加磅礴的侨界力量。
用好“侨”资源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2018年,上升村以王老吉故居和凉茶博物馆为重点,打造“王泽邦(王老吉)故居—南湾祖(石板桥)片区”乡村旅游线路,但资金、专业人才成为工作开展的“拦路虎”。香港同胞王健仪女士知晓后,主动详细了解了上升村文旅发展思路和美丽乡村建设,决定把王老吉故居无偿提供给政府使用,并投资400多万元建设王泽邦凉茶博物馆,授权政府管理使用。
这只是一个缩影。上升二度桥村有房屋需要拆旧建新,屋主是两位港澳同胞,一开始,这两位乡亲不理解,也未认识到水乡建设的重要性。后来他们在多次回来拜访乡亲的过程中,慢慢发现村里的变化,两位乡亲主动接受相关部门拆旧建新指导建议。其中一位乡亲还主动把房屋收窄数十厘米,腾出6平方米地方用以“公用”,增强主村道的通行能力,为建设美丽侨村贡献一份力量。
近年来,上升人一如既往向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展示家乡新变化、新面貌,卓有成效的人居环境整治,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至2019年,上升村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项目共13个,总投资约600万元,其中李氏家族成员首期捐资就达100万元。
如今,越来越多在外拼搏的游子纷纷回乡创业。现在上升村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已经从“要我变美”变成了“我要变美”的良性循环,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著名导演黄百鸣的家乡就是上升村。2007年,黄百鸣陪同87岁的父亲回乡省亲,让离家70多年的老父亲得以一睹家乡“东方威尼斯”的美丽景致。
这正是侨村“以侨为桥,服务为侨”成果的生动展现。此后每年,黄百鸣都必然会回家乡一次以上,多次捐款捐物支持家乡基础设施建设,为宣传家乡四处奔走,还参与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拍摄,用自身影响力,身体力行宣传家乡。
乡村振兴,接续奋斗。下来,上升村将继续以创建“美丽侨村”为契机,用好侨胞资源,服务乡村振兴,深化美丽侨村。加强侨文化保护传承,依托“同心圆”打造红色侨文化党建品牌。继续深挖侨村华侨文化资源,以乡谊亲情为纽带,讲好侨故事,写好侨文章,绘好侨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