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新宁铁路的开通让四九小镇沸腾了。这条带有时代印记的铁路纵贯四九镇西部,不仅为沿线百姓出行带来极大方便,更带来了墟市商业的兴旺,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之后几十年内,四九站不仅见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记录着人们生活的变迁。
如今,新宁铁路旧址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但近年来四九镇持续发挥紧靠中心城区台城的区位优势,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开发了洞美和长龙两大工业园区。同时,深入挖掘农村旅游资源,把空置的洋楼、碉楼改造成为精品民宿,变特色资源为特色经济,通过“串珠成线”,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个历经岁月的古老墟市,在发展中再次焕发新的活力。
A
百年侨墟再现辉煌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62岁的王姨坐在四九市场自家杂货摊位前,不时会想起父亲带她去四九墟赶墟的那个下午。当时在四九墟,街道两旁除了骑楼店铺,还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地摊。当地人每逢每个月农历尾数为四、九的日子,便把大量农副产品等带到四九墟售卖,墟市上人头涌动,好不繁华。
当初,陈宜禧毅然回国修建铁路,就是希望铁路带动商贸发展,实现经济的繁荣。但是随着新宁铁路的消失,四九圩镇经过火车时代的短暂繁荣,又重新陷入沉寂,人头攒动的趁墟场景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如今,该镇坚持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建立洞美工业区和长龙工业区,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台山市镇级经济的亮点。去年,全镇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实现正增长。
为更好地促进产业振兴,四九镇还聚焦深挖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生命健康、医疗器械、养生保健、康乐旅游等大健康产业,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农村改善、农民增收。
100多年前,为了繁荣家乡的经济和解决当地人的就业问题,旅美华侨陈宜禧提出修建新宁铁路的计划,铁路将四九镇与周边地区串联在一起,带动了四九镇的经济发展。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数十年后,发展中的侨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外商慕名前来投资,落脚点同样选择在了四九镇,同样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台山市四九镇芦荟庄园里,连绵成片的山坡上遍地的芦荟正茁壮成长;错落分布在芦荟中间的,有风车屋、垂钓走廊、养生餐厅等建筑,颇具美式风情。这个被誉为芦荟“普罗旺斯”的地方,是四九镇打造芦荟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种植基地,也是农业种植实现“三产融合”的典型示范。
“1988年,公司董事长道格拉斯先生和家人访问台山时,便爱上了中国、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2000年,道格拉斯先生决定在四九镇建立他们的第一个芦荟种植园。”美环健芦荟制品有限公司旅游项目部经理许绮婷介绍,芦荟种植基地被打造成为“芦荟主题庄园”,以“自然风光+异域风情+休闲度假”的思路打造芦荟博物馆、户外拓展场地以及芦荟特色餐饮业,发展休闲农业。
依托60多公顷的规模化种植基地,芦荟现代农业园区正严格按照全球最高有机标准实施有机种植,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进行布局,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作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跨越时空的相遇
在四九镇塘虾村一座小山上,葱葱树木之间坐落着一所学校,这便是由伍舜德捐建的台山市学业初级中学。
在学业中学校园内有一段不起眼的小路,连接着新旧两个校区,学子们每天在这条小路上来来往往。而就在这条小路下方,一条土沟横贯校园,如若不是提前告知,谁也不会想到,这条杂草丛生的土路就是新宁铁路四九段的旧址。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在这个校园内,陈宜禧和伍舜德两代华侨神奇地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历史相遇。
“当年塘虾村的孩子们要想上中学,要不就去大塘村,要不就去台山市,很不方便。后来伍舜德先生知道了,就在这座山坡上修建了学业中学。”台山市学业初级中学副校长李英华介绍,台山市学业初级中学创办于1984年,是已故清华大学名誉博士、清华大学顾问教授、台山市旅港著名企业家伍舜德独资捐建的农村初级中学,也是改革开放后台山市的首所侨资学校。
伍舜德一生爱国爱港爱乡,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数十年间,其家族在家乡捐资1亿多港元,捐建的项目达40多项。这些项目的修建,对台山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学业中学作为伍舜德兴学报国的发源地,学校每座楼房,大至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小至食堂、单车棚,无不匠心独运,精心打造,体现了伍舜德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因此,学业中学虽地处农村,但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都堪称一流,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伍舜德先生作为华侨,不仅情系故土,时刻挂念着家乡的发展,还对家乡的教育事业情有独钟,一直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通过捐资等方式,支持着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一直通过‘善文化’教学,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让这种精神一直传承下去。”李英华感慨地说。
任时光流转,华侨对家乡的一片深情永远都无法抹去。时代在变化,华侨爱国、爱乡精神不变,并将在校园内伴随着一代代学子成长,不断传承下去。
C
“修旧如旧”活化利用
“一方庭园深幽处,半卷闲书一壶茶”,信步走进玄潭原舍民宿,便能感受到这里宁静的美好。在幽静的民宿周边,随意走走,尽是老建筑与无限田园风光,仿佛走入时光隧道,像极了过往岁月。客人可以在此感受四季自然风光,感受美如画的生活。
玄潭原舍民宿前身是玄潭学校,建于1924年,由爱国华侨集资而成,荒废闲置多年。民宿老板娘娜娜把玄潭学校租下来后,在完整保留学校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使其成为内部新颖时尚的民宿,深受客人好评。“客人来了就想待着在这里享受慢生活,这种形式比较多,这也是我的经营理念。”娜娜说。
四九镇华侨多,上世纪初,华侨纷纷寄钱回来建房、办学校,留下了许多融合了欧美建筑风格和岭南建筑风格的洋楼。华侨们长期在国外定居,这些宝贵的具有侨乡特色的建筑便空置了。近年来,四九镇通过“以点带面,串珠成线”的做法,挖掘整合散落在各个村落中的华侨旧居、闲置侨校,招引有实力主体承包经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活化利用,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九镇大塘艺术驿站同样由闲置华侨学校改造而成,前身是建于1923年的求智学校。大塘艺术驿站集观光旅游、写生创作、展演拍摄、亲朋聚会、居住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充满侨乡特色。投资方将碉楼内部改造为民俗博物馆,百年来侨乡的农具、家具、日常用品一一陈列其中,而各层又分别展示着侨乡村落、洋楼碉楼,华侨漂洋过海修铁路谋生,在家乡捐建学校以及清末民国风情图片等,述说那独特的“世情”。四九镇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大塘艺术驿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改造,创建民俗博物馆的目的,就是通过挖掘侨乡文化的特色资源,传承侨乡文化遗产,成为塑造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据了解,四九镇已建成望岗民宿、玄潭原舍、四九书院、大塘艺术驿站等一批特色民宿。每逢节假日,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居住,去年入住游客约3000人次。目前,四九镇正在打造“艺术小镇”,计划整合李凌故居、陈百强纪念馆等资源,弘扬音乐文化,推动书画、音乐等艺术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