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新颜修旧如旧,焕生机文旅兴旺”。这是江门“老街坊”刘锦波重游故里——江门启明里后留下的诗句。
历史街区启明里,是江门现存最早、保留最好、最具规模的侨居历史资源。去年,该街区完成品质改造,成为侨都新晋“网红”。
启明里只是江门城市品质提升的一个缩影。有品,有质,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归宿,也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
2018年,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奋力争先,立足 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启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涵养城市文化文明,优化美化城市环境,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志在把江门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湾区综合枢纽门户城市。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市委书记林应武多次实地督导,强调要用“绣花功夫”做好城市品质提升和精细化管理,擦亮江门城市品牌,让老百姓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三年来,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创新实践,以“八大行动”为抓手,推进项目760多项,实现了城市品质的跨越式提升,展现了“路畅、街净、灯亮、水清、景美”的城市新面貌。
山水文城,和美侨都。完成品质蜕变的江门正崛起于南海之滨、湾区之翼。
A 绣花功夫,诠释匠心精神
“傍晚散步放松,呼吸绿植气息,好惬意”,置身都市喧嚣,市民杨晓慧却能在“家门口”流连亭台廊阁、静看树荫婆娑。这方闲适的小天地,被街坊们亲切地称作“口袋公园”。而杨晓慧中意的那座,恰是“网红款”的萃锦园口袋公园。
今天萃锦园口袋公园的“岭南园林”,昔日曾是不起眼的“三角地”。一座城的“成长”中,如何善用这些碎片化的小地块,背后是人居环境提升、空间格局优化的“大课题”。见缝插针、以小见大的口袋公园,凝聚着江门“筑城者”的匠心与巧思。
以景石、景墙展现白沙文化的龙湾路口袋公园;以海绵城市为理念,缀以勃勃绿植的东华口袋公园;利用树木形成林荫广场,环绕座椅高低错落的北园新村口袋公园……口袋公园不仅是生态景观的延伸,更是城市功能的完善,是精神文脉的传承。
俯瞰高楼之间,如今江门已建成了近50座不拘一格的口袋公园。
“以前逛公园要去东湖,现在家门口就有怡居苑口袋公园”“东仓里口袋公园停车场,解决了周边停车难问题”“丰乐口袋公园就像社区‘会客厅’,装满了街坊们的欢声笑语”……
一则则看似细小的街坊“点赞”,却折射出江门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
“高楼大厦是城市的‘面子’,但品质提升是从细处‘见真章’。”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李荣彬有感而发,江门的城市品质提升不仅以“侨味”展示城市形象,更改善了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体现城市的温度和吸引力,这需要‘绣花人’的智慧和恒心,要坚持下去。
“绣花功夫”的智慧与恒心,印证在每个城市更新的“微项目”上。
白沙大道西首次采用热再生技术修补路面,只用了六个晚上即宣告完成。“沥青路面降尘、降噪,还提升了行车舒适性,美化了城市环境。”“上班族”刘文新有切身体会。
港口一路作为首批“示范路”,实现了路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全要素”改造。市民王锦饶坦言,“改造后,道路色彩、景观、绿化更搭配,人行护栏样式统一,更美观、整洁。”
如今,港口路、龙湾路、迎宾路、冈州大道等27条江门城市重要交通主干道已完成“白改黑”,实现“全要素”改造;农林、美景、银泉、礼乐等8个片区通过实施单行、完善标线标牌等规范交通秩序,实现道路“微循环”。
“花小钱办大事,是江门城市品质提升的特点,投资虽不大,收获感却很强,也让城市可持续发展。”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专业副总工程师李鹏评价道。
“绣花功夫”的智慧与恒心,还展现在智慧化、精细化的现代城市管理中。
2019年,蓬江区在全市率先推行环卫一体化和市场化改革,“这一改革彻底改变了城市环境多头管理、各扫门前雪的局面。”市人大代表、蓬江区环市街道丰雅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英海燕,曾就此提出城市管理精细化的系列建议。
从原来的公共服务“供应者”到“监督者”,城管部门实现了“角色”转换,专业“一把扫”实现全覆盖,环卫一体化服务改革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软助力”。随着江海区、新会区于去年底完成改革,江门主城区全部实现环卫“一把扫”。
江门还建成了“1+N”智慧城管系统,市县两级智慧指导73个镇(街)、1325个村(居),织好城市管理“一张网”,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城市有看到细节的“慧眼”,有改善细节的“大脑”。
绣花的精巧考验绣工的水平,城市的品质反映治理的水平。江门以绣工的匠心与巧思,提升城市的“颜值”与品质。
B 共建共享,彰显城市温度
“不碍事,我要谢谢你们,把环境弄得这么好!”去年9月,新会区北门社区正在维修沿街地砖,社区党委副书记陈贤璇向受施工影响的商户解释时获得了这样的回应。更让陈贤璇感慨的是,商户罗祖海还从店内接通水电,供施工使用。
从共建到共享,罗祖海不禁感慨:“这些年小区变化真大,在这里生活很幸福。”收获满满、幸福满满,这源于江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的重点任务——老旧小区改造,也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城市有品质,生活有温度,幸福就有了热度。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必须聚焦群众的实际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品质提升的“硬骨头”,也是惠民生、扩内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
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育德社区,是江门人口最为密集的社区之一。2019年,育德社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陆续“上新”。“改造后,社区道路拥堵、车位紧张、环境杂乱、空中‘蜘蛛网’等老大难问题有效缓解,居住品质也大大提高。”育德社区党委副书记梁晓敏说。
点点滴滴看在居民眼里。“社区变化很大,有了舒适的环境,我们更喜欢下楼逛街,也更自觉维护社区环境了。”社区居民李柳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近年来,育德社区还建立了“社区党委+业委会+在职党员楼长+业主代表”的联动机制,共商共治社区环境卫生、停车管理、电梯加装等议题。
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这套老旧小区改造的“江门经验”,如今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长效机制。
如,新会北门社区构建的“1+2+3+N”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就在城市品质提升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中,发挥了强大的“基层力量”。陈贤璇表示,“通过‘社区工作者+社工+义工’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多元共治’,这为老旧小区后续管护打下了基础。”
省住建厅节能处处长杨宇认为,“北门社区居民参与、共建共治的机制很好”,江门老旧社区改造项目从前期规划设计到中期社会参与,再到后期长效管理,“都有很高的经验借鉴价值”。
去年,老旧小区改造列入江门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全年共计推进5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超4万户,现已有30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
当年5月,江门被列入全省四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之一,当年9月全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会议在江门召开,“江门经验”获全省推广。
C 城市更新,筑造时代之城
江门体育中心和广东珠西国际会展中心内,文体旅活动轮番上演,“网红打卡点”园山湖公园的特色音乐喷泉及灯光秀,迅速聚集人气……在江门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核心”——滨江新区,一座产城人高度共融的活力新城已现雏形。
旧城以绣花功夫雕琢,新区以品质拉开格局。
在全面融入 建设的进程中,江门从大局着眼,以广阔腹地为棋盘,在新区建设上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以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擦亮中国侨都城市品牌,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抢占先机。
近年来,滨江新区建设全面提速,“十路一湖”拉开发展框架,总部经济、金融、会展、商贸、文旅等产业蓬勃发展,释放强大磁场,吸引了中铁建湾西总部基地、市档案中心、广东银葵医院、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园山湖品质提升工程等项目加速落地。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研室主任古德泉认为,江门的城市规划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引领,为城市品质跨越式提升奠定了基础。
从深圳到江门创业5年,广东南大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周志强对城市提质深有体会。他坦言,“江门内修城市品质,不仅能满足当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能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吸引人才和产业集聚,让人才安居乐业。”
大城之变,不仅以新区引领气象,更以路网开拓新局。
今年元旦前夕,总投资约19亿元,全长约11公里,东联中山,横跨江海、新会两区的五邑路扩建工程实现主线试通车,内联外通的“大交通”格局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从贯通城市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江门大道逐段通车、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开通,到五邑路、东海路、江侨路、连海路、双龙大道、西区工业桥等19条城市主要道路完成改建、扩建……
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实施以来,江门以路网为绳,着力解决城市、产业组团之间协作联动不够、资源统筹不足等问题,让城市组团之间、新旧城区之间快速互联互通,实现功能、配套互补,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大城之质,不仅在配齐发展硬件,更在处处关怀民生。
围绕“用最好的地段办教育”的理念。三年来,江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推动广雅教育城、紫茶中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江门外国语学校等超过30个重要教育设施项目落地建成,实现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围绕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提档升级,城央绿廊、江海云道、儿童公园、园山湖公园、龙溪湖公园等一个个网红打卡点陆续建成;市美术馆、文化馆,江海市民阅读中心、科技馆等文化设施先后升级完成;市口腔医院新院、开平妇幼保健院综合大楼等一批项目落地竣工。
老百姓在享受到便利民生福祉的同时,城市特色与空间品质也悄然重塑。
今年1月17日,与启明里历史街区隔街相望,矗立于江边里路口的一幢35岁大楼变身创意“艺术品”,红蓝交映的色彩,代表了侨乡儿女奋进拼搏的精神,代表了创新青年敢想敢闯的斗志。这正是新时代侨乡的城市精神。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题,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来源。江门建设城市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有力。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明确提出,江门将加快城市更新,持续提升城市品质。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许晓雄表示,展望“十四五”,江门将强化系统性规划设计理念,突出“山、水、文、城”四大要素,实施“幸福宜居、畅行交通、强基城市、山水景城、美丽侨都、精细管治”六大计划,增强“一核一带一区”战略链接功能,深化“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进一步优化交通路网,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公共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厚植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奋力把江门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
湾区之城,未来之城,江门将不断推动城市更新、塑形铸魂,书写出更加美好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