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梳子、一个理发器、两把椅子,勾勒出叶俭英在鹤山市宅梧镇40平方米不到的理发场所的面貌。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她的发挥,在她灵活的双手之下,一个个新发型就这样诞生了。
“虽然辛苦,但比以前好很多了!”叶俭英笑着说。从最初参加免费技能培训实现“美发师梦”,到实现“创业脱贫梦”,深深受惠的她如今化身“宣传大使”,经常向身边的朋友宣传最新的就业创业优惠补贴政策。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谈及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
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把就业扶贫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创业扶持、就业增收、劳务协作,帮助和激励一名又一名贫困人员脚踏实地、奋发脱贫。
这些点点滴滴、源源不断的助力,犹如星星之火,燃起贫困人员的就业创业热情,护送他们走过就业创业之初最迷茫的岁月,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美好的生活,纷纷摘掉了“贫困帽”。
A 贫困一剪“没” “柑”出好生活
在鹤山市第三中学门前有一家“英姐美发店”,店主叶俭英剪得一手好发,深受周边群众欢迎,大家都亲切称呼她为“英姐”。
叶俭英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单亲妈妈,丈夫早年因车祸去世,她靠务农维持着清贫的生活。2017年台风“天鸽”来袭,将她辛苦种植的农作物全部化为乌有。
当时,叶俭英的大女儿在读职中,小儿子刚升初中,家庭开支日益增大,本就不多的收入更显得捉襟见肘。
此时,鹤山市人社局正在开展精准扶贫就业技能培训。了解到有关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之后,叶俭英意识到:“只要转变思路,学好技术就能更好实现就业。”于是,她报名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美发师免费培训课程。
她以前就对美容美发很感兴趣,一直梦想成为一位美发师,但因生计所迫一直没有机会学习。培训期间,她是班上年龄最大、但也是学习最认真的学员。
培训结束后,鹤山市人社局把她推荐到沙坪一家理发店,让她顺利实现就业。干了几个月,老板和顾客对她的评价都不错,但是她却准备辞职,因为她有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主动创业,奋发图强摘掉贫困的帽子!”
2018年5月,在鹤山市人社局及扶贫办的指导下,叶俭英的美发店开起来了。在创业的路上,鹤山市人社局对叶俭英保持着关注,先后为她兑现了1万元创业资助和1.2万元租金补贴,缓解了她部分经济压力,更加坚定了她坚持创业的信心。
2020年初,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理发店都没开门。为回馈社会,2月18日,叶俭英带着剪发工具来到了双合镇政府,为双合派出所干警等防疫一线的同志义务剪发。
当“英姐美发店”还在“蹒跚学步”时,来自新会区古井镇霞路村的村民赵坚毅已经把他的柑普茶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
赵坚毅患有二级肢体残疾,行动不便,2016年是他最难熬的日子。当时他不仅要支付母亲的大笔患病治疗费用,还要供儿子读大学,全家仅靠他开残疾人三轮车载客维持生活,家庭经济十分拮据。
2017年,赵坚毅有了自己创业脱贫的想法,计划开一间柑普茶店。古井镇扶贫干部得知后,主动为他协调解决资金和店铺问题,帮助他开成第一间店铺。由于赵坚毅的柑普茶质量好,价格实惠,生意越做越旺。经广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他的店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店。
2018年,赵坚毅在古井镇烧鹅街开设了第二间柑普茶店。恰逢古井镇政府打造古井镇烧鹅一条街拉动消费扶贫,借助乡村游的东风,烧鹅街迎来了更多客人,赵坚毅也抓住这个好时机,大力推介自产自销的新会柑普茶。
自创业以来,新会区人社局及时为他发放5000元的创业资助和1.2万元的租金补贴,随着两家店的经营走上正轨,家庭收入越来越稳定,赵坚毅的儿子享受了学费减免,毕业后也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如今,赵坚毅无私地将自己的技术分享给大家,不计成本地为村内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了20个爱心岗位,帮助困难村民实现增收。小小的柑普茶,传递着小康的清香。
像叶俭英、赵坚毅这样通过创业实现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不在少数。
2016年以来,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创业补贴政策,例如把创业资助和租金补贴的补贴对象扩大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把一次性5000元的创业资助提高到1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并参保的,可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还可以申请额度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和最长9年的利息补贴。
截至目前,全市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发放扶持创业补贴累计61.8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员70人次。
B 公益岗位强保障 扶贫车间助就业
相比创业,稳定的就业岗位更受贫困人员青睐。近年来,江门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点”“面”结合、“软”“硬”兼施,着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2016年至今,依托市、市(区)、镇(街)、村(居)四级307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2719名有求职意愿的贫困人员提供实名制“一对一”就业帮扶31679次,实现就业2396人。借助“南粤春暖”、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民营企业招聘周、校园招聘、赴外招聘等大、中、小型用工对接平台,举办扶贫专场招聘会182场,为用人单位和贫困人员“牵桥搭线”。
除了上述贴心“软”服务,更有兜底“硬”招数。一是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大龄、残疾、零就业家庭成员等贫困人员;二是发动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较强、岗位适合的企业建设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就业安置基地等就业扶贫点,帮助不便外出的贫困人员“就近就地就业”。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发公益性岗位450个,累计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12人;建成就业扶贫点123个,累计招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760人。
蓬江区白沙街道的林汝彬是公益性岗位的受惠者。2016年纳入精准扶贫帮扶对象时,林汝彬丧偶不久,是一名下岗工人,灵活就业月收入仅300元。
街道人社所了解情况后,持续为他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和上门送岗服务,最终为他联系到白沙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的公益性岗位,并于2018年顺利应聘上岗。人社所积极为其用人单位和他本人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合计约5万元;而林汝彬因为工作认真负责,在单位被提升为班长,到2018年底,月收入已提高到4000元。
在感谢信中,他说道:“因为有这样的好政策及各职能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关心,使我重新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有了收入的保障,家庭迎来了曙光。”
来自企业的公益力量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一河之隔的江海区,江门市冠群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群公司”)成立的扶贫车间已先后接纳了当地3批贫困人员就业。
梁颖娴出生于江海区礼乐街道墟镇社区一个贫困家庭,是一名轻度自闭症患者,曾经胆子很小,不愿意与人交流,也不愿意走出家门。
2017年3月,冠群公司的扶贫车间成立,梁颖娴与其他10多名贫困人员一起被介绍到车间。扶贫车间负责人、公司总经理梁光得知情况后,很想帮这个孩子一把:“让她先来这里当学徒,我每个月给她开点生活费,等学会了可以按件计工资。最重要的是,让她多与人接触,学会交流。”
一开始,面对陌生的环境,梁颖娴还很胆怯,站在车间里手足无措,梁光和一位女工人商量:“你亲手带带她,多给点时间和耐心,也许会慢慢上手。”过了几天,她已经能在车间待上大半天了。在工友们的鼓励下,她最终留了下来,并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月的计件工资2000元。
渐渐地,梁颖娴已经能够熟练地陪客户检查布匹,记录布匹基本信息和客户需求。2017年8月,她拿到了5000多元的工资。她彻底告别了封闭的环境,认识了很多朋友,拥有了自己的工作,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明天。
冠群公司扶贫车间根据贫困户员工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分配力所能及的工作。干不了技术活的就帮忙打杂,每个月给他们发固定工资;四肢健全的,可以学着做些漂染类、核验类的工作,给他们发计件工资以及固定工资。
该公司董事长孙荣培说:“残疾人、贫困人员都不是累赘,他们也能通过劳动创造价值、自食其力。帮扶不意味着单方面的付出,慈善是可以双赢的。”他希望尽自己微薄之力,让困难的人有机会、有环境重新站起来,也希望他们把这份爱传承下去。
C “千里姻缘”一线牵 劳务协作谋双赢X
在江门市大大小小的工厂、扶贫车间里,还有一群远道而来的朋友,他们的家乡是江门对口帮扶地区——广西崇左。
早在2017年,江门市和崇左市,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鹤山市和崇左辖下的天等县、大新县、宁明县、龙州县就对应建立了友好劳务协作关系,不仅拓宽了崇左贫困劳动力赴江门就业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江门企业的用工需求,还可以通过产业帮扶、培训对接等方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崇左当地就业。
2017年12月以前,家住龙州的吕金梅因身体残疾一直没有工作,在家照顾聋哑残疾的婆婆以及两个长期生病的哥哥,治病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生活极度困难。
随着鹤山市与龙州县在产业、人才、教育、医疗等领域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不断深化,鹤山市人社局针对龙州贫困家庭就业帮扶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这让吕金梅看到了希望。
2017年11月,两地人社、残联部门在当地联合举办了一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吸引了71名求职者到场,吕金梅就是其中一位。她最终被鹤山市豪爵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爵公司”)录取,并于次月搭乘政府安排的专车来到距离家乡千里以外的鹤山,开始她人生第一次外出务工。
在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悉心关怀下,吕金梅很快就适应了陌生的城市,迅速投入工作。她认真学习提升技能,通过努力成了小组骨干,月收入从最初的3000元提高到5000元,家庭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吕金梅以自己开朗的性格感染着身边的人。与她同一批来到豪爵公司的还有另外10位龙州籍残疾人,其中有一部分是聋哑人,吕金梅就像姐姐一样照顾他们。
短短3年间,吕金梅凭着对工作的热爱找回对生活的信心,逐渐摆脱贫困,重建人生舞台,因此被鹤山市粤桂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残疾人联合会评为“快乐之星”,还获得广东省广西务工人员服务协会颁发的“优秀员工”荣誉称号。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江门市蓬江区荣盛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盛公司”)设立的扶贫车间曾一度被按下“暂停键”。
“原本高高兴兴地返乡过年,没想到疫情突然来了,想回来上班也没有办法,老家长途汽车班线停运,当时很着急,但好在有政府包车免费把我们接回来!太感谢了!”在这里工作的崇左籍务工人员吕先生回忆道。
原来,为了保障滞留在外地的贫困劳动力能够及时返岗,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大力支持下,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组织包车、高铁专列等方式,为用工紧缺的重点企业提供“扶贫返岗直通车”和“劳务协作返岗专列”,为逾千家企业接送异地务工人员1万多人返回江门。
荣盛公司隶属于江门市大长江集团,在蓬江区人社局的协调指导下,2017—2019年,该公司先后10多次到崇左市开展劳务对接,吸纳崇左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9人,累计吸纳广西、云南等地贫困人员226人。2020年7月,该公司被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省级示范性就业扶贫基地,可享受一次性奖补60万元。
如今,崇左市天等、大新、宁明、龙州四个县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对口扶贫协作成绩喜人。今年以来,我市帮扶崇左贫困劳动力到广东就业5155人,帮扶崇左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4538人。
不管是在故土还是在他乡,扶贫干部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全国脱贫攻坚大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