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去世的时候,孩子还小,家里的理发店生意又不好,我不敢想象孩子还能考上本科院校。还好有好政策,还有扶贫干部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孩子也能够安心上学。”自丈夫患病身故后,恩平市牛江镇的谢徐秋扛起了照顾全家的重担。
2017年,牛江镇的扶贫干部了解到谢徐秋的情况后,把她列为牛江镇精准扶贫户,并重点帮助她的女儿完成学业。“扶贫先扶智,假如这个家庭能培养出一位大学生,那将对脱贫有很大帮助。”一位扶贫干部说。多年来,恩平市扶贫办、牛江镇政府不断通过政策扶持、社会力量资助,帮助谢徐秋的女儿继续学业。今年,谢徐秋的女儿顺利考上韶关学院。
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工作,从谢徐秋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恩平扶贫工作持久的“输出力”。近年来,恩平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扶贫思想为引领,不断创新精准扶贫工作形式,不断深化精准扶贫开展模式,不断巩固精准扶贫成效。该市694户2211名贫困户100%实现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提升”目标,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
借助大数据
实施低收入对象帮扶改革
2016年起,在开展新一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过程中,恩平市积极探索低保制度和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
2018年,恩平市被定为江门市“两线合一”改革工作试点地区。恩平根据江门市有关文件精神,出台《恩平市推动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两线合一”改革工作的开展明确方向。
为探索“后扶贫时代”帮扶机制,更加科学地研判低收入对象的家庭经济收入水平,解决通过补差方式对困难群体进行“大水漫灌”式救助产生的问题,恩平结合本土实际,点面结合,深化“两线合一”改革。后经省扶贫办及江门市扶贫办共同商讨,将“两线合一”改革升级为“低收入对象帮扶改革”。恩平市作为省先行试点地区,实行“增量改革”,从家庭结构、家庭收入、住房情况、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方面研判低收入帮扶对象是否应被纳入低收入帮扶改革范围。
为突破扶贫政策与低保制度的差异,去年,恩平市在已有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印发《恩平市低收入对象帮扶改革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及7个帮扶项目政策方案(即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健康养老帮扶、教育资助、住房饮水安全保障、救助供养保障、小额贷款),形成“1+7”低收入对象帮扶政策体系,通过更加精准的识别体系、更加多元的帮扶主体、更加全面的帮扶措施,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恩平市提出,通过开展创新精准识别机制、统一城乡帮扶体系、分类实施精准帮扶三大重点任务,进一步深化产业帮扶“再造血”、就业帮扶全跟踪、健康养老“零负担”、教育资助全方位等帮扶模式。同时,通过实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健康养老帮扶、教育资助、住房饮水安全保障、救助供养保障养等措施,将扶贫政策融入常态运行的社会救助政策,在保障贫困人口最低生活水平的同时,提升贫困户的个体发展能力及其家庭的发展潜力,实现扶贫体系与社会救助体系从偏保障型帮扶向重发展型帮扶转变。
据悉,为实施好低收入对象帮扶改革,恩平市11个镇(街)均成立了低收入人口入户调查工作小组,协同中山大学课题组,实行一对一分组入户调查,全面完成全市5520户潜在低收入对象的入户调查及系统录入。同时,明确低收入对象的认定范围和认定方式,综合评估低收入对象的家庭结构、住房情况、生产生活资料等要素,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的致贫、致困症结。
针对帮扶对象的致贫、致困症结,恩平市按照“底线保障、量财而为”的原则,核定改革帮扶标准,建立统一的低收入对象帮扶体系,对城乡社会救助对象和扶贫对象进行统一认定,划定统一的标准,出台统一的帮扶政策。
恩平市依托低收入对象帮扶改革大数据平台,瞄准低收入对象的致贫、致困根源,整合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帮扶政策,聚焦低收入对象最急切的需求,分类配置、专项投放帮扶资源,实施统分结合的精准帮扶模式,着力改善帮扶对象的生活生产发展条件。据悉,恩平市根据低收入对象家庭中共同生活的成员是否具有劳动能力分类施策:对有劳力的低收入对象,实施产业、金融、就业、健康、教育、住房、养老保障、社会帮扶等帮扶政策;对没有劳力的低收入对象,结合综合得分,实施健康、教育、住房、养老保障、救助供养保障、社会帮扶等帮扶政策。
恩平市还将低收入对象信息、政策帮扶信息、企业帮扶信息、行业帮扶信息等全部录入大数据平台,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实现对低收入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和动态管理。
“综合评估家庭结构、住房情况、生产生活资料等信息,能更加科学地识别出刚性支出大的困难群众和相对贫困人口。”恩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世坚表示,通过实施低收入对象帮扶改革,恩平真正摸清了帮扶对象的现状,实现精准帮扶。
“这一改革也突破了部门政策‘打架’的弊端,将扶贫政策融入常态运行的社会救助政策中,强调实施发展型救助,让扶贫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从偏保障型帮扶向重发展型帮扶转变。”李世坚说。
结合地方优势
创新扶贫形式打造“恩平特色”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恩平市创新精准扶贫形式,整合各类要素和资源,走出了一条有恩平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
9月23日,恩平市消费扶贫展馆开馆,恩平市冠柠消费扶贫商城同时上线,打造本土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主阵地。恩平本土农产品消费不再仅仅走单一的线下销售模式,“消费+电商+扶贫”新型扶贫模式全面开启。
将电商思维与扶贫工作结合,与消费扶贫基地运作主体共同搭建消费扶贫线上平台,可以实现“造血”扶贫,还可以起到扶持本土企业的作用。据悉,通过恩平市冠柠消费扶贫商城销售农产品,每卖出一单,就从售价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用于开展扶贫工作。这一创新的扶贫模式,不仅能持续“造血”,还能更好地推广恩平优质农产品。
目前,已有5家恩平本土农企与恩平市冠柠消费扶贫商城开展合作:恩平市牛塘山蜂业专业合作社、恩平市西柠王合作社、广东丰穗米业有限公司、横陂镇精准扶贫蓝田青蟹养殖基地及恩平市雪荘茶厂,上架扶贫商品超40款。
据统计,9月,消费者通过恩平市冠柠消费扶贫商城采购恩平扶贫产品金额超5万元,其中中秋礼包300多份。截至11月,恩平市消费扶贫展馆“线上+线下”扶贫产品交易量达1000单,销售额达7万元。
“目前,只有消费扶贫企业、基地的产品才有资质进入商城。以后,我们会逐步优化,让更多恩平农产品和其他产品加入,把商城打造成消费者喜欢的优质生活类电商平台,服务好恩平市民和恩平企业。”恩平市冠柠消费扶贫商城管理人员卢日能说。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最有效的办法。恩平市积极依托产业园主体带动产业发展,并探索出一条有恩平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
2019年,恩平市丝苗米产业园入选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恩平依托恩平市丝苗米产业园核心产区以及辖区拥有国家级马铃薯示范基地的优势,引导本土龙头农企、合作社与低收入对象签订报价合同和季节性就业协议,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对低收入对象的帮扶作用。
今年以来,恩平市丝苗米产业园相关企业从低收入对象中收购农产品累计已达25吨,销售额7.5万元。同时,签订季节性就业协议50份,发放低收入对象分散性产业补贴2.7万元,受益对象达39户。
恩平市还持续开展“一镇一产业”项目,建立扶贫长效机制。继续探索青蟹养殖、柠檬合作社、奔康农庄、广告牌出租、铺位出租等多种扶贫项目、渠道,并积极运营光伏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今年以来,恩平全市29个扶贫产业项目、资产收益项目共向贫困户分红90.15万元,扶持带动120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
★案例
2018年,横陂镇贫困户吴飘雄在村干部和扶贫干部的推荐下进入恩平蓝田青蟹扶贫养殖基地工作,月薪3000元,加上基地的分红,吴飘雄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我家到基地只有一公里。在家门口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让我可以安心照顾父母,心里觉得踏实、温暖。”吴飘雄说。
8月4日,位于恩城街道沿江西路的恩晴餐厅正式开业,该餐厅的工作人员都是残疾人或精准扶贫对象。“这里不仅是一个贫困户的就业平台,也是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让他们打起精神前进的平台。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顾客来这里的每一笔消费,都代表了对残疾人和扶贫对象的支持。”恩晴餐厅负责人黄杰龙表示,扶贫需扶志,让贫困人员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