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入选第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是我市“科技兴农”的重要体现。
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团队。
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在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业农村初创组中,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荣获金奖;
一市(台山市国家创新型(县)市)一园(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并获省科技厅600万元专项资助;
省级星创天地建成5家,实现历史性零的突破;
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机构效能不断显现;
23名农业科技特派员进驻我省11个贫困村开展帮扶脱贫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6家企业晋级第七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现代农业省级专业赛决赛,晋级数量位居全省第三名,3家企业获得优胜奖。
这一年,科技创新按下农业发展加速键,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探寻江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密码,我们不难发现,这得益于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市委“1+1+5”工作举措,以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为牵引,加快推进农业创新载体建设,大力引进农业科技特派员,实施农业科技攻关和技术成果推广应用,造就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在江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在今天的侨乡大地上,农业科技的源头创新、遍及乡村的农业技术服务、大量涌现的职业农民,正改变并重塑着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不仅做到了提升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还促使农业特色品牌经济、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模式、新形态风生水起。
科技,正逐渐成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助推力。
重培育 延伸产业链 造就“新农人”
今年,市科技局制定实施《江门市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并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着力开展创新示范区域创建行动、着力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着力强化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体系、着力引进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着力发展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六方面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致力将江门打造为创新引领的农业强市,推动江门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发展的全面振兴。
银洲湖畔,随处可见正在晾晒的陈皮。在新会区新四洲柑桔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内,农户们正忙着开皮、晒皮、装箱,一派丰收景象。新会柑之所以好,离不开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机遇”。
“新会陈皮产业也曾经历过低谷,1996年全产业产值跌至不足300万元。”新会陈皮行业协会会长岑伟斌回忆道。但是到了2017年,新会陈皮产业园便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2018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实现产值66亿元,种植面积达10万亩,辐射带动全区5万人参与三产融合,带动全区农民直接收益12.6亿元,实现了农民人均收入1.88万元。
“新会陈皮产业的蜕变,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种植面积和产值增加。”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张利庠认为,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起来的“大基地、大加工、大融合、大科技、大服务”模式,从顶层设计上确保了育种、栽培、储存、加工、科研、数据、金融、品牌、服务等一条龙的统一管理,同样也为我市乡村振兴插上了“科技之翼”。
事实上,新会陈皮产业园只是体现我市科技兴农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龙飞生物有限公司、广东广三保养猪有限公司、绿湖农庄公司等一批现代化农业农投企业蓬勃涌现,打造了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成为现代农业的标杆。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以广东龙飞生物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星创天地内,市科技局正在组织开展新技术推广和讲座培训会,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沉浸式参与对广大农民、学生、多行业从业者开展科技知识、农业科普、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训与交流,带动周边农户1680户,农户平均增收2357元/户,达到了“授人以渔”的平台带动效应。
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市已建立国家级创新型县(市)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6个、省级农业星火技术产业带2条,院士工作站6个、新型研发机构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个,形成了“一市(县)一园多中心”的农业创新体系。
强科技 把新成果“种”在大地上
近年来,“鱼菜共生”成为了江门农业发展的一个热词。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两种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桥面生态设计,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又换,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鱼菜共生现代化生态循环生产技术项目,是我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的创业创新孵化项目,由三位来自香港的创业青年与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合作开展。
科技带来高产量,也带来高品质。“‘鱼菜共生’无土栽培技术通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鱼类,可获取富营养的水体。气雾栽培技术则是一种新型的无土栽培技术,具有植物生长速率快、抗逆性高、空间利用率高、产量高等优点。”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罗伟特表示,他们研发的项目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得益于科技创新技术的成功运用。此外,罗伟特还向笔者透露道,该项目将于2020年完成鱼菜共生联合气雾栽培植物工厂建设,届时将主要生产有机蔬菜供粤港澳销售。
不止于此,“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更是为我市农业产品的顺利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例如前不久,有一批台山大米,以采用浅蓝色半透明袋包装、醒目地写着“海龙湾象牙臻米”的形象全新上市,并在电商平台销售,获得消费者好评。
“农业的根本出路就在于科技创新。”在今天,农业物联网、高科技农业生产技术等手段的广泛植入,正加速推动农业生产更加高产、优质、高效。
除了随处可见的农业科技外,在侨乡广袤的田野上,还活跃着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
他们走村入户,指导春耕秋收、提供咨询帮助;他们是农民心中的“田专家”,是问需开方的“把脉人”,是精准扶贫的“传经者”;他们为农民带去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业科技特派员。
“农业科技特派员主要是为村民进行技术指导,送技术、送信息、送服务,根据农时季节的不同及时给农民提供相关服务和技术,目的是提高农民素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现代农业。”广东省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员、五邑大学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李辰教授说。
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已引进了来自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150多名农业类科技特派员入驻到企业、基层,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0家,实施技术开发项目200多项,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达3000多万元。
助创业 在希望的田野上奋斗出彩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农村常见的是“鲤鱼跳龙门”式的离村进城,却鲜见“凤还巢”式的返乡归田。但如今,随着科技兴农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开启,看好农村发展前景的人越来越多。而其中,我市农业企业与高水平农业研发机构的成功牵手便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东汇海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市的一家农业企业,该公司通过牵手李德发院士建立精准营养院士工作站,以科技合作项目为纽带,与市场的创新需求有机结合,着力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此外,广东汇海农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还与院士团队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估、快速检测等领域进行探索,并建立了企业饲料原料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分析建立精准的动物营养需要量模型。
根据院士团队研发的一个配方,预计每吨饲料可帮助企业节省至少10元成本,每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超过1000万元。目前该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年产值超过20亿元的大型农牧企业。
据悉,截至目前,我市已在广东天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涉农企业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为各大农业企业搭建平台,强化保障,为“归雁”筑巢,让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飞梦想、拼搏出彩。
人才聚,乡村兴。而新品种、新技术也只有落实到田间地头,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在推动农业源头创新的基础上,继续聚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大力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畅通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真正让农业技术成果走出实验室,植根侨乡大地,为“三农”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文/图 彭晓玲 陈敏锐 江科宣)
参与者说
广东省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员、五邑大学生物科技与大健康学院副教授李辰:
生物科技为传统产业 拓展全新领域
在近两年来,五邑大学选择与新宝堂合作,积极推进“新会柑新会陈皮综合利用研究”等项目的研发工作。在新宝堂,新会陈皮已不是普通、简单的农副产品,在其质量、价值和文化下,正孕育着一个巨大的现代特色产业,生物科技将为新会陈皮产业打开一个全新的领域。
我们综合利用生物科技技术,将废弃的柑肉“变废为宝”,实现了陈皮酵素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同时,随着新会陈皮酵素市场的打开,整个新会柑的皮、肉、渣、汁、核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对延伸整个新会陈皮产业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废弃柑肉污染环境等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国家提出“科技兴农”战略极大地鼓舞了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到地方产业中去,为产业的发展以及品牌价值的提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我将继续发挥五邑大学的资源优势,推进新会陈皮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在产业发展上,将更积极地投入新会柑酵素产品开发,深挖产品价值。同时也希望能通过一些科学的手段,更好地助力于新会陈皮的成分差异了解分析,为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生物科技与循环经济的新模式。
企业声音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银湖湾浩伦生态园技术员刘健文:
让科技成果 更好地服务种植生产
在种植园区内,我们采用了一种“限根栽培”新技术来助力高效种植葡萄,达到了控湿、控肥、控虫、控产量、控品质的良好功效。同时还集成测土配方施肥、生长期水肥调控、短稍修剪等配套关键技术,通过控制根系的生长来调节地上部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过程,使得土壤耕作、施肥、灌水的面积极大的减少,大量节约了土壤、肥料和水的使用量,也实现了肥水管理的半自动化和省力化,使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下降,改善了葡萄的内外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近年来,在国家与市场对绿色环保战略的双重作用下,原生态、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备受市场消费者所青睐,绿色食品的潮流趋势瞬间高涨,为我国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新热潮。所以我们也希望以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顺应时代“互联网+”的趋势,学习更多优质的水果种植技术,进行新葡萄种植技术的创新推广,提高葡萄的口感与品质。打造绿色农业新生态、新品牌,力争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生态园种植生产。
专家声音
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市渔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陆英发:
加强农业企业与 研究院所等沟通联系
今年,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申报立项了一项科技项目(在公示中)——“江门市水禽疫情监测和防控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拟开展水禽疫情监测和防控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攻克水禽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堡垒,为养殖企业(场)提供防控技术,给政府部门提供预警技术支撑,建成国内先进的江门水禽重大疫病防控技术服务平台。
不仅如此,以江门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为代表的各大农业技术推广站,都较好地做到了立足本地,加强与本地企业及省级以上研究院所、高校沟通联系,共同解决特色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新问题,引进、吸取新技术、新方法示范推广应用,发掘、总结本地经验、实用技术形成的江门技术模式,加以推广应用。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永远在路上,科技是第一生产,不管哪个行业都需要,畜牧渔业领域也是一样,我们很期待新的技术或方法能在江门示范、推广、应用,从而不断提升我们江门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希望科研院所、高校能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