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龙口镇政府获悉,该镇正规划以青文村委会青溪世昌温公祠中共鹤山县西北区工委旧址为基地,以龙口在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鹤山特别支部及中共鹤山县西北区工委的成立、温许荣烈士革命事迹、简师起义、金岗战斗和金岗会师等红色革命历史为主线,整合龙口知青文化、农业灌溉大动脉南北渠等元素,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龙口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好红色文章,发展全域旅游。
近日,记者邀请鹤山市老区促进会顾问何翔与龙口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一道,走访了该镇一些革命遗址,对相关革命历史和遗址保护、活化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A 中共鹤山县特别支部、中共鹤山县西北区工委旧址:
助力打造“红色村”
要讲鹤山抗日革命史,必然要提中共鹤山县特别支部、中共鹤山县西北区工委,而这两处旧址同在龙口镇青文村委会瓦瑶村世昌温公祠。
世昌温公祠承载了多大的革命历史意义?为何镇、村两级都如此重视村庄红色元素的挖掘?鹤山市老区促进会顾问何翔告诉记者,青文村委会是鹤山市老区促进会挂钩点,该村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中共鹤山县特别支部、中共鹤山县西北区工委旧址,见证了鹤山抗日革命斗争史,在整个鹤山革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记者来到世昌温公祠,见到一个长约1米、宽约0.8米的巨型图册。该图册是为配合鹤山西北部革命斗争史展览而请专人设计的,它图文并茂记载了鹤山那段抗日革命斗争史,令人动容。
1938年10月,根据广东省青年委员会“保存干部、撤离广州、分赴各地、开展党的工作和青运工作”的指示,鹤山先后进驻战地工作队102队、129队和156队,其中102队驻在龙口镇青溪,即青文。随后,上级党组织又派共产党员廖健到青溪组织开展全县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培养和发展壮大党的队伍。同年12月,经中共西南特委批准,成立中共鹤山县特别支部,该支部驻青溪世昌温公祠。翌年3至4月,江门市和新会县城相继沦陷,部分共产党员先后转移到鹤山工作。为了更有利于对新会潭江北岸地方党组织和鹤山党组织的领导,中共中区特委决定撤销中共新会县委员会,于5月在新会大泽田金乡成立中共新鹤县工委。因受战争环境影响,中共新鹤县工委驻地几经迁移,于1940年与中区特委机关一起进驻鹤山三区大朗乡。
三区大朗乡位于鹤山南部。为加强鹤山北部地区党组织的领导,1940年7月,中共新鹤县工委决定撤销中共鹤山县特别支部,成立中共鹤山县西北区北工委,作为发动和组织鹤山西北部人民抗日的政治核心。1941年3月至1942年12月,针对日军的疯狂扫荡,中共中区特委决定撤销新鹤县工委,新会和鹤山党的领导机关分开。期间,中共鹤山县委员会成立,贯彻全面抗战的方针,发动群众,坚持抗日战争,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为了进一步探寻革命的足迹,记者在何翔和青文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青溪旧小学的一处革命烈士纪念碑。何翔表示,该纪念碑是为了纪念青文村委会青溪榄堂村烈士温许荣而修建的。据了解,温许荣烈士是当地村民引以为豪的英雄。温许荣,1939年春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8月参加广东中区人民抗日解放军,任司令部联络员,经常只身通过日伪占领区,来往于珠江纵队和广东中区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出色完成机要联络任务。1945年5月12日,他在前往皂幕山寻找中区队伍途中,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壮烈牺牲。
B 金岗战斗:
推动鹤山全面解放
近日,记者在何翔和龙口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金岗圩旺山山腰,见到金岗战斗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坐北向南,正面镌刻着战斗事迹介绍,背面是烈士芳名。碑的右侧建有一座“怀念亭”。据了解,解放战争时期,鹤山县打响几次较大的战役,其中艰苦卓著、堪称战例典范的是金岗战斗,其出动兵力之多,战况之激烈,影响之深远,是诸多战役中少有的。它不仅重创国民党敌军,也为鹤山全面解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已经83岁高龄的何翔表示,自己曾参与编写《鹤山老区》一书,对金岗战斗这段历史相当熟悉。“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国民党鹤山县政府预感末日来临,不惜孤注一掷作垂死挣扎。随后,两场战争相继在龙口金岗圩爆发……”在老人的讲述下,仿佛“存放”了大半个世纪的革命画卷徐徐展开。
1949年6月8日,国民党鹤山县保安营偷袭解放军驻金岗、五福驻地,还包围新建的鹤山县人民政府机关,企图扼杀新生政权。6月10日,国民党鹤山县保安营出动160多人到龙口金岗圩扎营,并到五福乡一带搜刮抢掠。为保护人民利益,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军分委和新高鹤总队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将其歼灭,派出独一团、新高鹤总队独一营的猛虎连、雄狮连、要明鹤部队主力连、地方区队、民兵等600多人,集中优势兵力向敌军进攻。6月14日,各战斗单位抢占金岗圩的复兴亭、和尚岗等高地,三面夹击敌人,打得敌人节节败退。据统计,这次战斗共击毙敌人42人,伤敌20余人,俘敌27人,缴获步枪数十支、子弹数千发及军用物资一大批。战斗中,我军牺牲4人,其中卫生员周悦琼牺牲时仅17岁。战斗告一段落,当地村民担茶送水煮粥到阵地慰问战士,协助包扎伤员,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之情。
可以说,金岗战斗的胜利,基本把国民党鹤山县的反动武装打垮,为鹤山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何翔还表示,自己稍大一点后,就开始关注了解鹤山解放的全过程。他介绍,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后,鹤山国民党政府机关团体四散奔逃。19日,当时驻在鹤城龙眠山根据地的中共鹤山县工作委员会、鹤山县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六支队第十九团等机关、部队,奉命接管鹤山县治沙坪镇。当天上午,鹤山县党政领导人、机关干部与十九团全体指战员600多人,从金岗圩附近的月桥村整装出发,直奔沙坪南山,占领制高点,设好岗哨警戒,宣布全体指战员在驻地候命。10月20日,鹤山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并宣告鹤山全县解放。当天,沙坪旧城工商各界群众举行欢迎解放军进城大会,十九团的指战员们雄赳赳、气昂昂地从南山开进沙坪。逾千群众站在公路两旁鼓掌欢迎,沿途商店燃放鞭炮,气氛非常热烈。
何翔表示,金岗圩是战争年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15军44师与地方军队会师之地。1949年10月19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15军44师追剿逃亡阳江集结的国民党刘安琪部队至南海河清,准备过江,得到鹤山县第二区支前司令部的积极支持,派人找到经营航运的商人,动员他们把已经隐藏好的“花尾渡”开出,接载大军顺利渡江。大军于当天中午抵达金岗圩,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司令部和独立一团会师。随即,粤中纵队司令员吴有恒、政委冯燊率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15军44师并肩作战,追歼南逃之敌,并指挥粤中部队配合野战军对集结于阳江之敌进行围歼,解放粤中。
70年过去了,当初的金岗圩现在一片热闹繁华,成为龙口镇五福村及周边村的集市。站在一排外表呈深褐色的两层旧楼前,何翔介绍,当年,国民党鹤山县保安营一些败兵逃亡时曾经过这里逃窜。而今,这里的商铺成行成市,街道熙熙攘攘,或许聊天时,当地群众还会因聊起这段峥嵘岁月而无限荣光。
C 简师起义原址:
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金岗圩驱车10分钟,就来到了龙口协华小学。校园门口,一棵百年榕树历经风雨却枝繁叶茂,苍劲挺拔,不远处的协华简师桥虽十分陈旧,但依然人来人往。
也许,现在很多年轻的鹤山人已不知道,协华小学的围墙里,曾经发生了一起与革命有关的大事。1949年4月26日零时,鹤山简易师范学校100多名师生紧急集合。校长李伯纪作起义动员,欢迎师生们到解放区工作。师生们热血沸腾,随即集队,在解放军部队的掩护下,沿着崎岖的山路,高唱革命歌曲,次日进入宅梧镇白水带解放区,最后抵达宅梧镇靖村,受到解放区军民的热烈欢迎。4月30日,新高鹤纵队在宅梧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向起义师生报告解放战争胜利形势和阐述党的政策,介绍解放区的“群运”情况,并对起义师生提出恳切要求。学员结业后,被分配到部队当战斗员、卫生员或安排到地方做“群运”工作。
“这座中山亭,曾经就是鹤山简易示范学校师生们看书和休憩的地方。”何翔介绍,1986年,协华小学扩建,建起了简师起义纪念堂,当年领导起义的校长李伯纪亲手题写纪念碑碑记。为了纪念1949年4月26日这一历史性时刻,往后每年的4月26日,协华小学都举行革命纪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一代代后人沿着当年起义的革命道路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