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良溪村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2010年入选省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良溪村是一个开基久远、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
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农村,推进良溪古村保护性旅游开发,昨日下午,蓬江区棠下镇“民生无小事,代表来议事”主题实践活动以“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良溪”为议事主题,走进棠下镇良溪村。超过4.5万人次通过直播江门关注了本次实践活动。
推动文旅产业联动发展
会上,棠下镇人大代表罗显志直言,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存在部分村民不关心、不理解的现象。他希望通过了解良溪村乡村振兴工作的整体思路,能更好地向群众解释宣传,从而推动良溪村的乡村振兴发展。
对此,棠下镇委委员罗翠玲回应,为充分挖掘良溪文旅资源,打造“古良溪十大名片”,亮剑“中国最美古村”的创建目标,棠下镇聘请专业公司对良溪古村进行规划,将良溪村“打造最美乡村”设计方案分成三个阶段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第一步,2019年将重点开展基础提升工程,争取实现乡村美化快速见成效;第二步,2020—2022年,将启动溯源计划,实现良溪文化振兴;第三步,2023—2025年,充分发展良溪村文旅资源,实现文旅产业联动发展。
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目前,良溪村聚心环湖路面改造工程、良溪古村第一期保护性旅游开发工程、良溪村主干道房屋外立面复古及周边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等三个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初见规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土地资源、资金等问题日益凸显,引起在场所有参会人员的关注。
对此,蓬江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副局长陈勇在回应中表示,蓬江区已经明确提出要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政策导向,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在用地方面,将安排不少于10%的用地指标,努力保障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在财政投入方面,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在土地出让总收入中拿出10%的资金,每年约3—4亿元,专项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在公共服务方面,将优先安排,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由普惠向实质的公平转变。
罗翠玲也回应道,为保证项目顺利开展,镇政府除了保证项目款专款专用的情况下,还将创新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以好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及旅游开发工作中来。
“在建设美丽良溪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政府将如何做好良溪村保护和传承发展方面的工作?”“对于现在拆旧建新解决居住需要的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案,怎样继续维持古村落原有面貌?”议事会上,随着疑问相继被提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一及时回应。
对于古村落保护工作,棠下镇建环局高级工程师赖东林表示,政府已早有“对策”。2016年,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江门市良溪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中,根据对良溪村各古建筑进行调查后,对良溪古建筑的安全性、建筑外观、周边的环境等已经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理办法。根据保护规则,棠下镇还根据不同级别古建筑实施分级保护,并加强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的日常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旧建筑要保护,新建筑也要规划。赖东林回应表示,建议根据村民要求,规划部门与国土部门加强沟通,设置新农村建设用地,目前已经有初步选址。
发扬良溪特色 打造品牌效应
“镇政府会如何利用良溪村的特色农业,为村民带来更为实际的经济收益,吸引原始村民回归良溪发展?”议事会上,良溪村的特色发展方向也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
陈勇表示,良溪村的罗氏柑普茶已经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良溪村在发展人文旅游的基础上,讲好柑普茶起源于良溪的故事,发扬罗氏柑普茶的品牌效应,通过开展制茶、品茶等茶俗体验活动,多渠道发展柑普茶产业经济。同时,建议棠下政府按照国家“一村一品”的特色化要求,采取“企业+村民”的发展模式,吸引外来企业负责投资建设种茶、制茶基地,带动村民通过栽培和采摘茶叶获得收入,在提高当地GDP之余还能解决村民就业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