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镇位于新会区中南部,扼银洲湖出海口之咽喉,南濒南海。这里自然资源优越,山清水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霞路皇族村、耿光堂、崖山古迹等历史印记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新会县志》记载,古井镇东部为丘陵地貌,西部为冲积平原,水域占比约为15.6%。自古以来,古井镇土地肥沃,农业发展多元化,除水稻外,很早便开始种植柑橘、荔枝等水果,当真是柑韵悠长。
如今,古井镇依旧传承了先人种植新会柑的技艺,另辟蹊径,以山地种植结合现代农业科技,进一步提升种植质量,目前全镇有新会柑种植面积约7500多亩。依托品质优良的新会柑,巧用“陈皮+”概念,古井镇形成了完善的新会陈皮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陈皮产业发展更与当地传统文化相融合,更添陈韵。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钟珍玲
山地种植另辟蹊径
古井镇有座小山,土名为“柑桔山”,民间流传,这里自古以来就是种植柑果的地方,如今,这里种满了新会柑,300多亩的山地上,新会柑树依次排列,小小的青柑已经挂果,微风吹来,柑树沙沙作响,柑果轻轻摇晃。
古井镇是典型丘陵地貌,三面青山环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勤劳能干,因地制宜开垦土地,很早就有了山地种植的传统。现在驱车绕着古井走一遭,不少小山上都种满新会柑。据统计,全镇山地种植新会柑达4500多亩,已超半数。
都说沧海桑田,受过去海洋平面差异升降变化的影响,新会三角洲形成碳质页岩和植物化石,古井镇的地表层下蕴藏着大量的泥炭土,适合种植新会柑。据了解,古井镇是新会区最早种植柑橘的地区之一,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大面积种植柑橘的历史。
山地种植,是古井镇新会柑种植的传统特色,农户巧借地势,梯级种植,既增加了果树的种植数量,也保证了每棵果树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当地农户卢卫平说,现在,种植技术先进了,山地种植新会柑,每亩植株数可达80棵,而且不会因拥挤而缺少养分,“这比水田种的要多”。同时,山地新会柑落果比较少,上市时间会比水田种植的新会柑晚半个月左右,每年收成季都有时间差,更有价格优势。山地土质较水田要干,而古井镇水源丰富,泉清气爽,农户们早已开发出完善的灌溉设备,加上现代化灌溉管理系统,引入山泉水灌溉,种出的新会柑品质更优。
在采访中,记者从古井镇农办了解到,依托古井镇山地种植传统,近年来,古井镇农办鼓励农户积极探索山地种植新方法,提高种植质量,这也是从新会陈皮产业整体发展考虑。“现在,全区新会柑种植多为水田种植,在保证基本农田保有量的前提下,水田种植的空间有限,成本也会越来越高。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迅猛发展,新会柑种植面积或将再次迎来扩张,如果可以进一步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对于产业发展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相信山地种植新会柑的经验值得推广。”古井镇农办相关负责人林宇发表示。
“陈皮+”概念为产业赋能
古井镇,一个与南宋历史渊源颇深的地方,到处都有历史的印迹,这里出产的新会柑和新会陈皮,好像也浸染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有一番风味。
古井镇新会陈皮产业发展传承古风的同时,也积极探索进取,如今已经形成集绿色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产业链发展日渐完善。
来到葵禾陈皮茶业有限公司,这里有着上百种新会陈皮、柑茶产品,全部都依托葵禾柑果专业合作社,由古井镇无公害种植的新会柑加工而成的,目前,葵禾品牌在全国拥有200多个经销点,是古井柑“明星品牌”。“我们利用‘陈皮+’概念,迎合市场需求,结合道地新会陈皮,研发了系列陈皮、柑茶产品,用产品质量说话,做好古井柑品牌。这也已经成为我们古井柑农的共识,只有品牌效应出来了,我们这些从业者才能成功突围,在陈皮产业中站稳脚跟。”葵禾柑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汤鸿辉表示。
葵禾陈皮茶业有限公司的展示厅内,部分新产品别具一格,葵艺、南宋文化等元素融入其中,更具文艺气息,既是茶品也是工艺品。汤鸿辉告诉记者,这是公司的新尝试,他们拟推出系列“陈皮+古井传统文化”新产品,通过陈皮、柑茶产品进一步推广古井传统历史文化,让更多人认识古井和古井柑。而这还只是初步试水,他相信,接下来,“陈皮+文旅”会是不错的发展方向,借着新会区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打造大湾区“微度假”目的地的契机,古井镇陈皮产业与丰富文旅资源融合发展,将打开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