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13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这是推动未来五年语言文字事业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
围绕《规划》提出的2020年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语言文字事业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本刊特邀部分国家语委委员及语言学专家学者,就我国语言文字的薄弱环节、规范应用、服务能力等问题,对《规划》进行解读,探讨如何建设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的语言强国。
1、创新发展,激发语言文字事业活力
依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新战略,《规划》设计了一系列基本任务和重大工程,以适应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新需要。从具体内容来看,《规划》有哪些创新点?
杨亦鸣(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规划》有三个突出的创新点:一是对语言文字事业的认识和表述更加深入和全面,第一次明确指出“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的特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力量,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是对语言文字事业的规划更加自觉地“以服务国家发展需求为核心”,首次确立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国家重大战略来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言大国、语言强国的理念。
三是对语言文字事业规划的实施做出周密安排,首次在发展规划中部署重点工程工作,将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凝练为五大重点工程,确保“十三五”规划全面、有序、高效地实施。
赵世举(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规划》强化了全面语言观和服务意识,体现了开拓创新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由过去主要关心语言文字的使用,拓展至全面关心语言资源建设、保护和利用;由只关心人的语言文字使用,拓展至也关心机器的语言文字使用;由主要关心语言文字的工具功能,拓展至也关心其他功能;由主要关心语言文字自身,拓展至也关心相关领域;由主要关心人的基本语言表达,拓展至全面关心人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由主要关心国民语言能力,拓展至全面关心国家语言能力;由主要开展语言文字规划和管理,拓展至也提供语言服务。
2、问题导向,初步实现书同文、语同音
面对时代变革和国家发展创新的迫切需求,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目前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十三五”时期将如何加强和解决?
姚喜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规划》不仅系统梳理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历史、地位、作用,而且全面分析了语言文字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明确指出,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包括:农村和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还不高,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创新与社会应用能力还比较薄弱,国家语言能力和语言文字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求,语言文字规范应用面临网络时代新挑战,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改革创新。
以普通话普及率为例,截至2015年底,虽然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70%以上,但我国西部和东部相差了20个百分点,大城市普及率超过90%,许多农村和民族地区只有40%左右。针对这个问题,《规划》要求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大力提升农村地区普通话水平,加快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大力提升青壮年劳动力普通话水平,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到2020年,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这也意味着,几千年来“书同文、语同音”的梦想将初步实现。
周建设(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对语言信息服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当前“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创新与社会应用能力还比较薄弱”的问题,《规划》指出,我国将实施“语言文字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和“‘互联网+’语言文字服务工程”,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环境下的语言计算技术创新,推动语言学习、语言服务、语言管理。
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与语言学的交叉融合优势,为语言文字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但机器理解人类语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每种语言,包括方言、俚语以及伴随语言的情绪、交流环境等,使得机器理解起来难度极大。云计算和大数据使人工智能由可能变为现实,丰富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和个性化教学等交互认知手段,突破了“教”和“学”的时空限制,实现了个性化反馈和有效沟通。
《规划》聚焦语言文字信息化关键技术难题,加强语言处理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将有力地促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和智能化。
3、规范使用,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
《规划》将“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列为未来五年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那么,“十三五”时期,将如何营造和谐健康规范的社会语言环境?
田立新(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是语言文字事业的基础性工作,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使用效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研制发布了200多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但仍存在体系不明晰、内容有空白、质量要提高、执行较薄弱等问题。
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一方面要以“五个面向”为指导,探讨构建层级分明、内容齐全、类型完整、功能完善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框架。
另一方面要以科学研究为支撑,落实《规划》提出的关于普通话语音、基础教育领域汉字字形、大字符集汉字属性、科技名词、海外中文教学以及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等规范标准的制修订任务,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质量。
高长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广播电视作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主流媒体、大众传媒,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领域,对全社会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把语言文字规范使用作为监听监看的重点,不定期开展不规范用语专项排查整治。比如,在对上星综合频道娱乐节目为期一个月的重点排查中,发现了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情况16件次,涉及12家播出机构的14档节目。这些节目经过整改之后,广播电视用语规范性有了明显改观。
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时期,总局将会进一步加强对广播电视用语潜在风险的分析研判,对类型化、趋势化现象尽早介入干预,如针对网络不规范语言侵蚀广播电视现象,开展信息收集和预警提示,做好事先防护工作。
程凯(中国残联副理事长):语言文字是传承播洒文明的载体和消除障碍、促进理解与交流的钥匙。我国现有各类残障人士约8500万人,其中听力、视力残疾者使用着有别于普通话和汉字的特殊语言文字。
目前,“国家通用手语方案”和“通用盲文方案”试点工作已正式启动,正在部分特殊教育学校(院)和社会一定范围内开展,以检验方案的科学性、适用性,并不断对试行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十三五”期间,中国残联将加快推进手语、盲文规范化,2018年将颁布《国家通用手语方案》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2020年颁布相关规范标准,到2020年培训1600名通用手语骨干和300名通用盲文骨干,这对保障残疾人语言文字权益,促进残疾人文化素质提高与融合发展,推进残疾人实现全面小康进程将发挥重要作用。
4、回应需求,提高语言文字服务能力
社会发展使得语言文字事业成为深刻影响国家建设、发展、安全和大众生活的重要因素,因而也被赋予诸多使命和任务。提高国家语言文字服务能力的紧迫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十三五”时期应如何提高国家语言文字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社会人民需求的能力?
赵世举:人类自从创造了语言、步入文明时代以来,语言与社会总在互动中不断发展。例如,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交流、社会构建和文明传承突破了时空局限,开启了“有史”文明;印刷术的发明,方便了信息的高效交换和共享,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语言政治功能的彰显,促成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语言与计算机和网络的结合,正把人类带入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显然,语言文字事业积极回应时代需求,是人类发展赋予的永恒使命,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现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语言文字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创新需要语言领域的基础支撑和学术支持;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全需要语言保障,复杂的语言关系和语言矛盾、激烈的国际语言竞争、花样翻新的语言文化渗透、亟待治理的网络空间语言生活等,都急需对策;国家软实力建设需要提高国家语言能力,无论是国民素质、社会文明和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还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的增强、文化传承创新传播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国际话语建构等,都需要语言助力;新兴领域需要语言学协同,如语言经济、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及语言刑侦等;社会生活需要语言服务,如语言规划、翻译、语言咨询、残障人士语言服务等;国际化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尤其需要语言搭桥通心。
姚喜双:《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全面提升语言文字事业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的语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围绕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脱贫攻坚工程等国家发展战略对语言文字的需求,积极配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实施,提出要加强语言规划、语言文字信息技术、跨境语言等研究,开辟多层次语言文化交流渠道,加强与重点国家的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保障国家战略和安全的语言文字服务能力。
杨亦鸣:“语言文字筑桥工程”是基础工程,这是国家语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国家重大战略来规划和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具体体现。
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国情复杂多样。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出版的《世界濒危语言图谱》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中使用的语言约为2400多种,仅官方语言就有近80种,而我国在这些语种的人才储备上明显不足,提高国家语言能力已迫在眉睫。
“语言文字筑桥工程”除继续建设好孔子学院等工作外,主要内容是呼应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提出要协同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学研究力量,建设适应国家对外开放重大战略需要的语言服务国家资源库;同时建立“语言通”服务网络平台,形成适应我国在对外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中所需要的语言在线服务能力。这一工程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历史意义。其最终目的不仅可以满足“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的需求,而且可以满足各种国家战略需求,确保国家在处理国内外各类事务中都能得到语言能力的保障和支持,使语言能力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链接:《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来源: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