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帮我找回弟弟,我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着了!”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南屏镇坝聋村,五十多岁的王某权和弟弟相拥而泣后,转身又握着江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手,颤抖地表达着他内心的激动。一旁有些含蓄的姐姐也止不住泪水,不停感谢。这天,江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将他们走失28年的弟弟王某昌(化名)送回了家,家中长久的团圆期盼终于实现。
一、及时甄别落实救助职责
6月23日,王某昌晕倒在中江高速沙富出口附近的江门大道辅道旁,由派出所民警送到棠下医院就医,经诊断为长时间未进食导致低血糖晕倒。接通知,江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于当天前往甄别,初见其衣衫褴褛,左眼浮肿,存在沟通障碍,身份未明,身无长物,判定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接回江门市救助管理站给予食宿救助和寻亲服务。
二、用心用情挖掘寻亲线索
刚入站时,王某昌表情呆滞,沉默寡言,戒备心较大。江门市救助管理站社工及工作人员利用“尊重和接纳”的工作技巧,以其生活起居、兴趣爱好为落脚点,开展一系列的陪伴,取得王某昌的信任,使王某昌答话的频率和字数逐渐增多,反馈了姓氏和家乡的关键词,为寻亲成功打下基础。王某昌脸上渐露笑容。根据王某昌对“王”姓和“想家”、“云南”的模糊表达,江门市救助管理站一方面通过多平台广泛发布寻亲信息,另一方面邀请云南籍人士用乡音与其交流,尝试更好地理解其反馈的内容,从口音上辨别出更精准的区域定位。经多次交流和询问,江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发现王某昌能对一些简单的粤语做出回应,应在广东生活了较长时间,产生了他在本地含“云南”一词地方生活的猜想。其中,鹤山市双合镇、龙口镇等地就有云南省文山州的移民定居村庄。经鹤山市双合镇云南村村干部反馈,90年代该村确有一户周姓人家有家庭成员走失。于是,江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安排王某昌与周姓人家视频通话,相互辨认。经过半小时的视频交流,周姓人家反馈王某昌并非他们寻找多年的亲人。但借助方言这一温暖的桥梁,王某昌又回忆起“广南县”、“坝聋村”这些关键信息。凭借这些新线索,江门市救助管理站核实了云南省文山州确有广南县,下辖的南屏镇确有坝聋村。寻亲工作迎来了重大转机,王某昌的回家之路点亮了希望之光。
三、千里奔赴护送对象回家
经与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及南屏镇两级民政部门联系沟通,7月3日,坝聋村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经家属与村民仔细辨认,确认王某昌为该村王某权走失的亲弟弟王某昌,家中兄长与姐姐已找寻其28年。在江门市救助管理站渡过了17个日夜,7月9日凌晨5时,王某昌在江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踏上了返乡路。历经7小时的高铁和3小时的山路,在云南省县、镇两级民政干部的引领下,王某昌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坝聋村。虽然帮助过很多流浪人员回家团聚,但阔别28年的重逢场面仍让江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被触动。告别之际,王某昌和他的家人再次向江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他动情地说:“是你们给了我们第二次团聚的机会,这份恩情我们永生难忘!”据云南省当地民政干部介绍,由于失踪多年,王某昌的户口已注销,镇、街将会帮他恢复户籍,办理相关证照,在将其纳入特困人员供养,保障其基本生活。
每一次成功寻亲的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努力与不放弃,是对人性光辉的坚守与传递。江门市救助管理站将继续坚守初心,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提供最真挚的服务。
稿件来源:市救助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