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历不明,流落江门
2017年1月,一名年长聋哑人(下称哑伯)在荷塘镇流浪,被派出所发现并送至江门市救助管理站。哑伯右眼残疾,聋哑,且不会正规手语和文字,面对工作人员的问讯,只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无规则地用手比划。江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为他办理了入站登记,根据他身体状况,为他安排宿舍并发放生活物资,转为站内救助。
寻亲无果,长期滞留
多年来,江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结合“大爱寻亲”等主题活动,通过全国寻亲网、今日头条、抖音、广州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刊登寻亲公告,申请全国DNA数据库进行登记信息比对等,千方百计为哑伯寻亲,以尽快确定他身份,帮助他和家人团聚,无果。而哑伯与工作人员间的关系也逐渐亲密起来。工作人员为了让哑伯感受到“家”的温暖,定期为他理发、刮胡子、添新衣,以满足他的基本生活需要;为他安排活动空间、电视等,以排解他孤寂无聊的情绪。天气转凉时,哑伯关节疼痛,工作人员还会用药油帮他按摩关节,缓解不适,持续关注他的健康,每年定期送他到定点医院体检。在防疫特殊时期,安排哑伯接种了新冠疫苗。而哑伯也渐渐开始主动地在站内扫地、浇花,融入站内的集体生活。
落户蓬江,落实供养
2020年4月以来,江门市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对2020年3月前入站,确实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长期滞留人员集中开展落户安置。经过江门市民政局、江门市公安局、蓬江区民政局、江门市救助管理站、江门市社会福利院等多部门的协商联动,对哑伯的个案,最终形成在江门市救助管理站落户,纳入蓬江区特困人员供养,入住江门市社会福利院实施集中供养的安置方案。2021年6月,哑伯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身份、新名字——江门市蓬江区居民“蓬江朗”,落户到了江门市救助管理站集体户口,并办理了身份证。经医院进行骨龄鉴定,蓬江朗约64岁,残疾,无收入来源,无赡养人,符合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且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机能会出现逐渐下降的情况,健康状况需要实时监测。2021年10月中旬,蓬江朗在江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正式入住了江门市社会福利院,纳入蓬江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江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说:“相处了这么久,肯定有点不舍得。但相信哑伯在江门市社会福利院有专业人员24小时陪护,能得到更好的照料,有一个稳定舒适的生活环境,可安度晚年。”
服务提升,成效显著
2021年,江门市各级民政部门、各救助管理站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相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践行学史力行的精神,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好实事,提高了寻亲成功率,开展了落户安置行动,最大限度做好救助管理工作。2021年1至10月,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337人次;寻亲送返112人。至2021年10月,各救助管理机构均完成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工作,累计为156名长期滞留人员登记户口,其中符合条件的114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范围,有效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