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医疗保障与照护服务的融合发展,有效缓解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和照护服务压力,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提供补充保障,2021年10月13日,江门医保参保人专属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邑康保”正式发布!即日起,凡江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户籍,均可参保“邑康保”,一年仅需150元,就能获得医保范围内外最高250万元的医疗保障,失能照护服务符合条件的每月最高可领补贴400元。
启动仪式上,江门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莫劲锋,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张慧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门监管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毛炳盛,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雁冰,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山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凤团,市卫生健康局二级调研员杨明金等领导和嘉宾共同出席,与广大江门市民一起见证江门城市定制惠民保障温暖上线!
活动中,江门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莫劲锋首先代表江门市政府致辞。莫劲锋副秘书长表示,自201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试点城市以来,江门市积极探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江门特色医养结合服务范本。先后出台了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康养服务发展若干措施(简称为《康养十三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探索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互设服务、委托管理、统一运营等多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实现了全市104家备案运营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覆盖率100%,医疗机构运营管理养老机构的“两院一体”模式获在全省范围应用推广。
按照《康养十三条》目标精神,江门市在商业补充保险方面再作深入探索,首创医疗保障和护理保障相结合的商业保险产品,命名为“邑康保”,并探索政府资助特殊困难老人参保与社会群众自费参保相结合的实施模式,是我市在国家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指导框架下,对养老服务保险产品开发探索的重要实践,是推进我市普惠养老服务发展的惠民举措,将有利于使参保人在符合特定条件时享受照护保障和医疗保障待遇,从而减轻参保人的医疗负担,并加强对其养老照护服务。
“邑康保”由江门市民政局、江门市医疗保障局、江门市财政局、江门市农业农村局、江门市卫生健康局主导实施,由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门监管分局指导,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主承保,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保,思派健康科技提供技术支持。该产品紧密衔接基本医保,保障医保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医保范围外住院药品费用及特定自费药品费用,并提供照护服务津贴及10项健康增值服务。
“邑康保”缴费期限为2021年10月13日至2021年12月13日,所有保单统一在2022年1月1日生效,保障期为一年。江门医保参保人可通过官方指定投保平台“邑康保”微信公众号在线投保。
以惠民为基点,创新医养结合模式
根据《康养十三条》关于探索推进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精神,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及数据分析,江门市民政局牵头主办,联合多方共同设计开发了“邑康保”,创新采用“医养结合”模式,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养老护理的需求。“邑康保”产品保障责任不仅紧密衔接基本医保,提供医保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医保范围外住院药品费用,特定自费药品费用等医疗保障,还可为符合条件的失能人群提供照护服务或照护津贴。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雁冰表示,我市以推进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发展为目标,积极打造江门特色医养结合服务范本。“邑康保”大胆尝试“医养结合”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推动了“医养结合”模式在惠民保险中的新发展,还整体提高了江门市人民群众医疗保障和照护水平,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邑康保”上线启动仪式现场,江门市各级政府出资约945万元,资助江门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的易返贫致贫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收入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四类特殊困难老人群体参保“邑康保”三年,切实为江门市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提供坚实保障后盾,加强老年人关爱帮扶。
参保人群广覆盖,涵盖百万保障
“邑康保”坚持“普惠”的原则和定位,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参保人群享受相同的医疗保障和照护服务保险金。“邑康保”专为江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定制,在江门市参加了基本医保的本地人、外地人、港澳台华侨同胞均可参保,不限制年龄,老少同价;不限制户籍,不做健康条件限制,无需体检,带病可参保。对比其他城市的普惠型保险产品,“邑康保”针对既往症人群和非既往症人群赔付比例一致,不作区别对待。
“邑康保”的保障责任涵盖医保目录内外四重保障:
一是医保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赔付比例75%,年度累计保额150万元,起付线为2万元;二是医保范围外住院药品费用,赔付比例70%;三是特定自费药品费用,赔付比例75%,两项保障合计年度累计保额100万元,起付线为2万元;四是照护服务保险金,符合条件的参保人每月可领取400元护理服务津贴。
随着“邑康保”在江门的推出,不仅可为参保群众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也是江门市构建更加全面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