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江门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发挥慈善力量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促进作用,全力构筑“大慈善”格局,推动侨乡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出台《江门市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坚持引导慈善力量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等工作,积极发挥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广大爱心企业、慈善组织、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慈善力量全面积极响应,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
江门市新会区泰盛石场有限公司(关杰初、吴绮兰伉俪)捐赠600万,用于江门市慈善会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因病致贫(返贫)的困难群体、助困、助学、助医、助残等慈善公益活动;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江门中支公司为配合江门市政府做好抗旱减损工作,捐赠150万元抗旱减损专项紧急资金,专用于江门市人工增雨作业;广东博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至今已捐、认捐总金额超2780万元,在江门地区捐建的第30多座“悦读馆”,用阅读点亮孩子的人生……
历年来,全市各级慈善会开展慈善项目超过2000个,受惠群众达130万人次,为进一步推动江门慈善事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效用。
每年9月,一大批莘莘学子将迈入大学校门。为了帮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市慈善会积极对困难家庭学生开展“蒲公英关爱行动”。凝聚社会各界爱心力量,以爱的名义,慈心善行搭建起一座座爱心之桥,为困难家庭学子送去社会关爱,让学子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为推动慈善服务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我市相继开展了“慈善筑迹-江门市困难家庭家居改善项目”“慈善超市”“圆梦展翅助学”等一大批社会反响大、社会效益好、群众评价高的具有侨乡特色慈善项目,形成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今年7月,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危难之时,彰显扶危济困大爱精神,江门市民政局闻“汛”而动,积极动员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募捐。我市爱心企业、组织与个人积极响应倡议,纷纷解囊相助,一笔笔爱心资金,一批批应急物资,饱含着真情,火速驰援河南省。最终,全市各级慈善组织为灾区共筹集救灾款物折合人民币约550万元。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全面宣传贯彻慈善法精神,加大慈善法宣传力度,不断加快慈善组织培育,引导海内外社会力量、民间慈善力量参与慈善体系建设,扩大慈善事业规模和慈善领域社会公信力,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进一步融合,推进全市慈善事业发展。
我市先后培育出全市205家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构建起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慈善网络体系,慈善援助实现由分散型向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转型。慈善组织发展活力有效增强,品牌化慈善项目影响力显著提升,全民参与慈善浓厚氛围明显增强。
此外,不断完善慈善网络信息平台“江门慈善网”建设,实现慈善公益资讯“一屏展示”、慈善公益项目“一键捐助”、慈善公益数据“一库汇聚”、慈善政策动态“持续更新”,实现了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在线捐赠方式,建立求助和救助互动对接机制。至目前,“江门慈善网”累计参与捐赠达11.7万人次,筹集善款超8370万元,救助4184人。江门慈善网被省委网信办、省文明办、团省委等评为“南粤大爱,网结同心”广东十佳网络公益传播典型。
同时,深入挖掘江门文化中的慈善文化元素,支持具有五邑特色的慈善文艺作品创作,推出慈善纪念品和慈善刊物《江门慈善》年刊、《江门慈善画册》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慈善禁毒公园,制作《慈善点燃希望》《慈善·路程》等一批具有感染力的慈善文化宣传短片。
举办慈善摄影、慈善故事、慈善画作的创作和征集活动,以文学和文化的形式彰显慈善文化的魅力,增强慈善文化的感染性和体验性。把发展慈善事业融入城市建设、纳入学校德育教育内容,着力推动慈善文化进社区、进校园。完善慈善认定激励政策,先后为爱心企业、热心人士颁发江门市杜鹃花慈善捐赠奖1617个次。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江门慈善事业发展,人人认可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细流汇聚江海,小善成就大爱。在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慈善组织的共同努力下,集中各方力量,上下一条心,同下一盘棋,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慈善救助体系,唱响了慈善事业发展的“大合唱”。自2010年以来,江门市连续11年坚持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江门市各级慈善会累计在“广东扶贫济困日”筹集慈善捐赠款物超20亿元。2021年6月30日,江门市以“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举办“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全市各级慈善会共设立乡村振兴定向募捐项目46个,募集捐赠(认捐)金额折合人民币超2.22亿元,成为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