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市江海区紧紧围绕创新“三社联动”体制机制,强化服务能力的主题,在党建引领上立善制,在“三社联动”上出实招,在塑形铸魂上展特色,高效推进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打造出一批以礼乐街道英南村为代表的叫得响、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社区治理示范村(社区),探索出富有特色的农村社区治理“江海模式”。创建成效受到国家相关部委高度肯定,获得多家国家级媒体专题报道,并两次在省级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一、突出党建引领,构建一核多元、共建共治的农村社区治理新格局
(一)健全工作机制,发挥村级党组织书记引领作用。率先制定村级党组织书记小微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列出93项权责21条底线,构建村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同步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年度轮训、备案管理等工作机制,明确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完成2021年村(居)“两委”换届选举,村(居)委会成员党员比例达96%。落实“第一书记”制度,实现“第一书记”全覆盖派驻,全面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有效提高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素质,1人获评全省“百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
(二)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积极性。创新推行大党委制,组建社区“大党委”15个,充分调动“两新”党组织、经济(联)社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党员责任岗制度》,设立“政策宣传岗”“护村平安岗”“环境整治岗”等党员义务岗位,2792名村(社区)无职党员上岗履职,形成具有江海特色的“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机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1400多名村(社区)党员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助力联防联控各项措施落细落实。
(在全区落实党员责任岗制度,推动无职党员亮岗履责)
(三)搭建议事平台,夯实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基础。创新村(居)民议事会制度,29个村(社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了村(居)民议事会,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乡贤、社会组织(企业)等协商主体参与社区议事,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议事格局。其中,江翠社区首创“1+2+N”社区治理模式(1个综合服务体、2个委员会和N项特色社区基础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议事委员会”和“志愿服务委员会”创新管理“延伸臂”功能,搜集解决议题69件次,开展服务15场,参与人次超500人次。
(英南村召集村民代表进行社区协商)
(四)完善共治机制,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广施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积分管理制度,对维护社会公德、爱护环境、邻里和谐等村规民约条款进行量化评分并给予奖励,有效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和获得感。
二、深化“三社联动”,构筑覆盖广泛、专业支撑、服务精准的现代化社会服务体系
(一)织密三张服务网,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全面升级62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备完善功能场室,提供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共103项,建立起10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建设37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5个长者饭堂,建立起10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建设1个区级儿童服务指导中心、20个村(社区)儿童之家,以政府购买专业服务的方式为全区困境儿童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帮扶服务。高新区(江海区)困境儿童服务模式列入全国儿童服务体系相关制度,有关工作经验在全国普惠儿童三期工作启动会议上作交流分享。街道全覆盖设置广东“双百”工程社工服务站及“1+6”公益创投服务站,专业社工为各类群体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礼乐长者饭堂得到老年人一致赞许)
(二)培育特色社会组织,打造江海慈善服务品牌。以村级慈善联谊会建设为抓手,凝聚乡贤能人、社会热心人士、海内外华侨力量,在农村广泛开展助学、助残、敬老等慈善公益活动,形成农村治理的重要补充力量。目前,全区超过80%的农村社区建立起村级慈善联谊会,与区、街道搭建起互联互补、广泛覆盖的“三级慈善救助网络”。在疫情防控期间,村级慈善联谊会募集价值逾200万元款物,为防控一线和困难群众提供及时援助。
(三)依托专业力量,强化社区治理创新服务。鼓励并扶持各街道、村(社区)购买专业社工服务,以实施积分管理制度、村民议事会制度为切入点,由专业社工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广泛开展社会治理公益创投活动,构建1个区级综合服务中心、3个街道社工综合服务总部和18个社工综合服务分站点的“1318”服务体系,有效聚合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多方力量,全面加强底线民生兜底服务和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成功打造“共建一个家”“百家公益”“联创善治”“党建引领、文化传承”等品牌项目,公益创投项目优秀率达100%。
三、坚持塑形铸魂,绘就景美人和的农村社区新图景
(一)打造美丽地标,展现新时代乡村风貌。全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在全市率先实现自然村基本完成目标任务,城乡保洁覆盖面、垃圾有效处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结合乡村特点,因地制宜精心打造丰盛村乡村文艺街、英南村七彩南堡、横坑“彩虹村”、荷香生态园等特色景观,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网红打卡点”。
(英南村通过开展乡村治理,美化人居环境,先后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基层党建示范村及广东省文明村称号)
(二)铸造文化名片,弘扬崇德尚贤文明乡风。开展“守护乡愁”行动,跨龙村围绕清代跨龙桥文化,打造诗词文化墙;永明社区以“穿越”为主题,重塑上世纪70、80年代的乡村故事;制作《乡贤与地名故事——直冲、沙津横篇》,记录村情村史和乡贤故事。出台加强德治工作方案,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红色资源,打造一批乡贤馆、乡村博物馆和红色教育基地,梳理本地区古代近代先贤、现代名人名士、优秀军人等先进典型100多人,让先贤事迹、道德模范事例走入老百姓家,促进居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金溪社区把旧祠堂改造为乡贤馆及议事厅)